钟繇·贺捷表原作
喻革良临钟繇贺捷表(附高二适、白砥临本)
《贺捷表》(贺捷表的作者是谁)
这里,顺便谈谈小楷的一些问题。
《贺捷表》郁冈斋帖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选自《中国法帖全集》第14卷)
补: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小楷难,历代有个性的小楷书法家,不会超过二十个: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钟绍京、褚遂良、赵孟頫、倪瓒、文徵明、王宠等十人。要我再报十个,有点难。而且,这十个当中,互相有类似之处,并不个个都是风格独具的小楷。
历代优秀的小楷作品,也是寥寥无几:钟繇《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汲黯传》、《道德经》,倪瓒《小楷江南春三首》,文徵明《醉翁亭记》等,主要的就那么几件,可以临摹与取法的少得可怜。
当代绍兴书家中,有几个小楷写得很好,老前辈中以沈定庵先生为最佳,其早期魏碑体的小楷,谨严而灵动,规整而变化,一派精神流照、意气风发之气象,遗憾的是沈老小楷平时少作,难得一见。小字辈中,极优秀者为白砥,白砥小楷取法钟繇一路为主,写得敦厚、扎实、温雅,在当代是小楷的代表性书家之一。还有朱勇方小楷写得也很不错,点画精到、笔墨灵动、变化多端,已经脱离了普通习字者一味规整的写法。
我喜欢的小楷,是温雅敦厚的,是意气风发的,是自然变化的,不是那种刻板的、严肃的、拘谨的、平常的。所以,我最喜欢的是钟繇与王献之的小楷,特别是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我认为是小楷第一。唐人小楷、唐人写经,严肃有余而活泼不够,我不太喜欢。
纵观古今,大多数临摹学习者,以一味照搬照抄为能事,导致小楷创作缺乏百花齐放的局面。多数书法家都是会写小楷而已,把主要精力花在行草书上,而对小楷思考不深,用功不够,所以优秀作品很少。正因如此,所以我认为,当代书法家对小楷笔法、笔意、笔势的思考、探求与变法,大有余地。
临钟繇贺捷表
我在小字上是写过很大功夫的,我的学习方法是: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少临多看,大量书写。所谓少临多看,就是说看着喜欢就临,每一种临写,都不会超过几十遍,即使我认为最好的《洛神赋十三行》,也没有临写过几十遍,更多的是慢慢地读帖欣赏,吸收消化;大量书写,就是说用自己的理解与方法进行书写创作,如大量地用小字写扇,最多的时候,一天写一百把扇子。大量地抄经,目标是手抄佛经一千卷,有时候一天写十个小时,越写越熟练,越写越精到。正因为书写量特别大,所以才有可能在书写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改变,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结字与笔法。
附高二适临本
我认为,临摹永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临摹的要点是为我所用,而不是临写的逼真。最逼真,也是模仿秀,也不是难事,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没有必要以此炫耀。所以,临写的同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运用的同时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去吸收经典。
一般情况下,我要心有所动,才会临写,而不是天天傻写。虽然我早期也有过天天傻写的岁月,但后来发觉老年人说的“字无百日工”,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傻写了十年,就不再这样没有头脑地临摹了。
在几十年的学书记忆中,钟繇《贺捷表》,我只临写过不到十遍,这一件是2007年临写的,就写了一遍,当时,挺满意的,多年过去了,还是觉得挺不错的,因为这个临本既保留了许多钟繇原作的一些味道,又增加了不少我的理解与追求。
喻革良临写作品
自己大量的日常书写创作,为临写名作带来了便利,反之,临写的认真到位,也会为自己的其它创作,带来便利。这是相辅相成的问题,不可不知。
小楷很难,而对我来说,思考、学习、研究钟繇与王献之的小楷,可能是寻求突破的最佳通道之一。
喻革良临写作品局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