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战国策是谁写的(战国策是谁写的作者是谁)

战国策是谁写的(战国策是谁写的作者是谁)

战国策是谁写的(战国策是谁写的作者是谁)最近想着写点儿东西,觉着《战国策》中或许有我所需要的材料,加上过去读《战国策》已将近二十年,多少有些陌生了,遂决定再读一遍。第一次读《战国策》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后来在大学路和淮河路口的旧书市场买到了这本郭人民先生的《战国策校注系年》。那个旧书市场是我经常逛的,也曾买到过许多好书,而且价钱也不贵。这本书我记得大约是两块钱买到的,虽说那会儿的物价水平比较低,但两块钱绝对是非常便宜的。由于我

最近想着写点儿东西,觉着《战国策》中或许有我所需要的材料,加上过去读《战国策》已将近二十年,多少有些陌生了,遂决定再读一遍。第一次读《战国策》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后来在大学路和淮河路口的旧书市场买到了这本郭人民先生的《战国策校注系年》。那个旧书市场是我经常逛的,也曾买到过许多好书,而且价钱也不贵。这本书我记得大约是两块钱买到的,虽说那会儿的物价水平比较低,但两块钱绝对是非常便宜的。由于我主要关注两汉,对《战国策》没有太在意,这本书买来后也一直没看,只不过偶尔查一两条材料而已。既然决定再读一遍《战国策》,于是就把郭人民先生的这本《战国策校注系年》拿出来认真读了一遍。

秦始皇的焚书令中第一句话就是“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为了掌握历史的书写权,战国时的史籍遭到极大的破坏,司马迁著《史记》在写到战国部分的时候就感叹于材料的匮乏。而《战国策》就是司马迁写战国史最主要的依据之一,曾经将大段大段文字整体照抄入《史记》之中,比如关于荆轲刺秦的部分,司马迁甚至于对文字的修订都不多。

但是,《战国策》毕竟不是史官的作品,甚至于我们很难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史籍。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在强化自身的同时,如何争取到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如何孤立敌人,分化对手,也是列国关注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游士活跃于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他们往往被后人冠以纵横家的称谓。虽说他们具体的政治主张不同,比如张仪倡导连横,苏秦主张合纵,但是,为当时各国君主出谋划策是他们所担当的共同角色。而《战国策》就是他们为各国君主出谋划策的记录。他们的谋策虽说都是和战国史事密切相关的,但是策士们为了强调自己的主张,言谈话语之际,未免有许多夸饰与虚构,所以,《战国策》也不可完全作为信史看待。

战国策是谁写的(战国策是谁写的作者是谁)

战国策是谁写的(战国策是谁写的作者是谁)

郭人民先生的这个注本,不同于常见的其他注本之处就在于,郭先生在对文本进行校注的同时,也尝试考订每条策文的年代。这不仅为我们使用《战国策》带来了便利,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战国史事的了解。不过,郭先生的立论是十分谨慎的。他并没有勉强给所有的策文一个准确的系年,对许多策文郭先生明确指出无法详细考订其年代。有时虽引用前人之说,但也指出前人之说未必可以据信。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前辈学者治学态度之谨严,后生小子当奉为楷模。

《战国策》的成书是西汉后期刘向受命整理皇家藏书的结果,在此之前,这些策文多以单篇的形式流传于世。刘向将他们整理成书,未必是他们的原貌。最早的编著者已经无从考证,西汉初年的蒯通被后人认为是重要的怀疑对象,但也仅是猜测。即便我们承认蒯通是《战国策》最早的编者,但也要知道,他并非《战国策》的作者。《战国策》应该不是一个人的作品。于是,我们看到《战国策》的文风明显不同,前后矛盾之处,所在多有。

而且,从西汉成书之后,《战国策》的流传范围并不广泛。到北宋初年,已经很难窥其全貌。后来曾巩到处搜罗校订,总算是大体复其旧貌。但是从曾巩之后,又过了数百年的传抄刻印,出现了诸多文字错讹,有些段落难以卒读。所谓“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得”。郭人民先生在前人校注的成果之上,又广求异本,尤其使用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详为校勘,使其书差为可读。在文本校勘上,郭先生也是很谨慎的,有些地方虽明显错讹,但在没有文本依据的情况下,郭先生也一依其旧。

《战国策》毕竟是先秦古籍,策士在游说之时也往往夸夸其谈,因此,《战国策》中字词颇多古奥、偏僻者。历代从事于《战国策》笺注者,也少有其人。东汉高诱虽曾经为《战国策》做注,但后人所见已非全貌。清人治学,在文字训诂领域成就斐然。但,清人多措意于经传,专门治《战国策》者也不多。而且,前人之注,距离今人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今人未必能解其注。郭人民先生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给《战国策》做了注释,许多疑问涣然冰释。而且,郭先生的注释,非常简练,颇有康成注礼之风也。

就《战国策》的内容而言,历代评价不高。孟子曾经说“春秋无义战”,战国就更等而下之了。《左传》尚且被后人称为“相斫书”,《战国策》简直可以称之为“相诈书”。尔虞我诈,充斥于字里行间。《战国策》充分展示了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丛林社会中人性极度自私卑劣的一面。这也是它在后世广受诟病的原因之一。虽说我们不苛责古人,但也不必护惜古人。如同,我们不能要求战国时期的人们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我们作为今人应当有。也就是说,当你在看《战国策》的时候,如果有所收获,也是应该对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观念有所补益,而非把自己重新退回丛林。当然,《战国策》中也有若干亮点,鲁仲连、田子方等人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士人高蹈的精神面貌。

郭人民先生于我是师祖辈,我的两位硕导姜建设老师和史建群老师都曾受教于郭人民先生。郭人民先生原名安贞,是河南大学历史系1949年后第一届毕业生,后来留校任教,成就斐然。我在读硕的时候,曾经在系资料室里读到过郭人民先生去世后,后人所编的《安贞史论集》。这本《战国策校注系年》在1984年交付出版社,但在1986年郭人民先生去世也没有能出版,一直到1988年11月,才得以面世。而且,因为出版时郭先生已经去世了,书稿在最后付印时并未经过郭先生的校看,大约当时的编校人员也未必具有这样的学力,所以,书中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有些错误是非常低级的,比如有文字在排版时被放反了的。而且,受制于当年的技术条件,印刷质量也不是很好,纸张粗糙,墨色灰暗。记得前年已经出了新版,我还没有入手,不知道是否已经消除了这些遗憾。

上一篇: 古老的什么(古老的什么填空)
下一篇: 启蒙运动的时间(启蒙运动的时间地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