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声望达到巅峰,被誉为“中兴名将”“旷代功臣”。然而仅仅过了六年,就被骂为“汉奸”“卖国贼”,声名扫地。
有人觉得他罪有应得,有人为他喊冤,我则认为他一点不冤。
安陵国最后被秦王灭了吗(安陵国最后的结局)
网图侵删
曾国藩遭到人们的唾骂,是因为在办理天津教案中,一味偏袒洋人,一味退缩忍让。举国上下议论纷纷,骂声不绝。
京城的同乡觉得是奇耻大辱,把湖南会馆中悬挂的曾国藩匾额都砸了。连他儿子都写信埋怨他。
拥护他的人,说他是秉承朝廷的旨意,是为朝廷背黑锅;或者说他是为国家大局着想,因为那时的中国已经经不起战争了,为此不惜个人忍辱负重。
我倒觉得就该骂他“卖国贼”。目前看过的这几本曾国藩传记的作者,萧一山、蒋星德都是非常崇敬曾国藩的,但也没有说天津教案办的对,只是为曾国藩辩解而已。
曾国藩自己也懊悔,他把天津府、县官员送刑部治罪后,又觉得判重了,就为二人筹集白银一万四五千两,稍做补救。在给朋友的信中,还说当年剿捻无功就应该隐退,不该继续做官。
他确实是奉朝廷的旨意——慈禧本身就是个大卖国贼——但也符合他本人一贯的思想。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穆彰阿秉持投降主义,一片反对之声,而曾国藩十分称赞。他因此得到穆彰阿的赏识,一路青云直上。
说弱国无外交,需要忍一忍,也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等于唯洋人是从。
其实强弱之间的外交往来一直存在,弱国的外交使者也不一定非得仰人鼻息,无所作为。
像我们都熟悉的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面对强大的秦王,就是秦始皇他爸爸的爷爷,都敢当廷呵斥。
网图侵删
再往后的唐雎不辱使命,方圆不过五十里的小小安陵国的使臣,面对即将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也敢发布衣之怒,挺剑而起。
他们尽管都是弱小的一方,但均以勇气和智慧,保住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即使争不过利益,至少也得保全尊严啊。
像其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各国列强不顾中国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但中国代表选择不签字。
再如1945年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因为条约直接给予外蒙古独立的正当性,哪怕得到蒋介石的授权,宋子文也不签字,直接辞去外交部长的职务。而王世杰则立马出任外交部长,签了字。
同样的事情,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出不同选择的。
即使是这次天津教案,李鸿章接手后,就少杀了4个人。因为俄国只要经济赔偿,不要中国人抵命。而且据说执行死刑时也是由死刑犯代替的。曾国藩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啊。
古人说盗亦有道,何况以内圣外王为追求的曾国藩?这事做的就是不地道。
曾国藩离开天津后一年多的时间即去世,恐怕与千夫所指、心情郁闷不无关系。
果然是书越读越明。萧一山和蒋星德为曾国藩作传,均持褒扬态度,称其为“不一二睹之大人”。所以当时看的时候,也觉得曾国藩很了不得。
朱东安则是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看待曾国藩,同样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但不管怎么看,曾国藩的格局和胆略还是差了点。看看他的老乡是怎么做的。看过电影《长津湖》的都不会漏过这句话: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网图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