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八年,《左传》记载了齐襄公之死的前因后果,尤其对齐襄公外出田猎并遇害的过程描述,充满了文学性和艺术性。只要是《左传》读者,相信在阅读这一段描述时,应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概括起来,这一段224个汉字的文字犹如一篇微小说,有往事插叙,有人物对话,有动作场面,有反衬对比,让这则故事丰满而完整。同时,整个故事既有离奇惊险,还有忠肝义胆,更能渲染出宫廷心计的想象空间。因此古今读者,每每阅读至此,无不拍案惊奇!
左传的作者(左传的作者是谁)
公子彭生打死鲁桓公剧照
这则故事中,最离奇的情节莫过于死人公子彭生的惊奇出现。当年齐国人公子彭生在车上捶死了鲁桓公,但为了安抚鲁国,齐襄公杀公子彭生抵命。这事已经过去了八年,按道理大多数人已经把他忘了。然而离奇的一幕出现了!齐襄公在贝丘田猎的过程中,一头肥壮的大野猪突然窜出,并挡在了齐襄公的车前。目睹这一情景,齐襄公和他的随从们肯定会一下子紧张起来,就在齐襄公眼看是一头肥壮野猪出现的时候,从者却喊道,“是公子彭生!”齐襄公闻言,应该十分吃惊,并立即张弓搭箭,并下意识地斥责到:“彭生大胆,竟敢见我!”于是一箭射出。
一箭射出之后,更加离奇的事情发生了!这头野猪突然像人一样站立了起来,并嚎啕大哭!这一哭,齐襄公被吓得不轻,觳觫之下,站立不稳,竟然从车上栽了下来。就这样,齐襄公的脚受伤了,鞋也丢了,并引出了下一段更加精彩的故事,容后再表。
我们先来看看《左传》作者为什么会加入这么一段故事情节。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这一情节的真实性。从当时的情景来看,齐襄公眼里看到了野猪,而“从者”看到的却是公子彭生。从者呼公子彭生在前,齐襄公应声射箭在后,这样的情景,可以确定知情者很少,而可数的知情者均应就在齐襄公身边。但是,从随后的故事中可知,齐襄公的“从者”们忠勇无比,大有可能悉数战死。如此一来,从齐襄公到其“从者”,都成了不会说话的历史人物,而这则故事的编辑权就落到了史官手里。从这个角度看,这则故事的完整性、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为此,历史上的注释者,限于他们当时的观念,认为这是公子彭生身死为鬼,冤魂不散,鬼化为豕所致。
豕立
但是,作为今天的我们,一定不会相信有鬼!假如我们相信齐襄公及其从者们真的既看到了“野猪”,也看到了公子彭生,那么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只有一种解释,即公子彭生没死!而当年齐国杀公子彭生以谢鲁国之说,纯粹是一个骗局!虽然公子彭生可以不死,但被放逐并隐藏起来的可能性却很大!如果这是历史真实,那么“死”了八年的公子彭生就有可能在此露面,以求得齐襄公的恩赏或者要求允许公开自己的社会身份。但是,公子彭生露面的方式、地点、场合实在不算高明,因为不但突然,而且伪装成“野猪”窜出,尤其在齐襄公一箭射出之时,竟然出现了“豕立而啼”的惊人一幕!这一幕,真的吓坏了齐襄公,导致齐襄公“伤足失屦”,坠落车下。如此突然状况的发生,自然让公子彭生面见齐襄公的计划嘎然而止。
现在我们来回答为什么《左传》作者要插入这么一段情景场面。合理的解释就是中国人在春秋到战国时期,就存在一种致力于解释“因果”的玄学。这种玄学,主要以解释天地鬼神的行为特征作为学说基础,占卜和占卦之学就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玄学。这种玄学不同于佛教基于六道轮回与缘分而产生的因果报应之说,认为人死之后,精神不灭,魂魄不散,这种精神魂魄或藏身于闹市之中,或飘荡于山谷林木之间,一旦某个人的行为不当,或阴阳失时,就会被鬼神所祟。
按照《左传》所言,齐襄公借手公子彭生杀害鲁桓公,一事两命,自然亏欠太多。按照当时的观念,齐襄公如果不好好积德行善,敬奉鬼神,求的解脱,难免死去的鬼神会前来索命。虽然《左传》的作者没有明显的宣扬这种宿命论,但是通过齐襄公之死,嫁接公子彭生再现的情节,明显是要把那场八年前的命案与齐襄公今天的遇害联系起来。这样的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就宣扬了《左传》作者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其目的就是给后世的君王提出警告和劝诫:你再大的权力,也绕不开因果!
行文至此,笔者也叹服于《左传》作者的良苦用心!把如此深刻的思考嵌入于如此玄幻、如此惊异、如此令人遐想的故事之中,这成就了《左传》的可阅读性、可传播性,这也就是《左传》的文学性、艺术性。尤其,作为艺术性的典范,作者没有就公子彭生的露面再继续纠缠,这在满足了读者想象空间的同时,并以齐襄公“伤足失屦”的结果为起点,成功转入到了下一个更加惊人的谋杀齐襄公的紧张场面。这样的故事转承,让故事的发展既合情合理,又干净利落,且顺理成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