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思维导图】【基础知识】一、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的等级制度(1)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2)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3)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4)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2.庄园与农奴制度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1)庄园①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②土地类型:由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和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份地和自由农份地)两部分组成。(2)农奴制度①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二者均为领主的佃农,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自耕自收,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土地权利受法庭保护。②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集中(1)过程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名义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②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出现等级君主制国家。等级君主制国家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国王)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2)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城市自治(1)背景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②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③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2)方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斗争形式多种多样 市民为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反对封建特权而进行的斗争是13世纪城市自治运动的主要内容 (3)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教会专权(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皇基本实现了对教会的集权统治(3)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1)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2)强盛: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3)查士丁尼统治①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一度强大,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②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4)衰落①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②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5)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1)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2)莫斯科公国①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②强盛: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③结果: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自我测试】1.732年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采邑实际上成为封臣的世袭地产,世袭的采邑常被称为“封土”。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 )A.推动了封建制度发展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奠定了民族国家基础 D.防止了封建割据2.根据法国香槟伯爵的封地清册记载,1172年,香槟伯爵有2017个封臣,而他本人则效忠于10个封君——法国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勃艮第公爵、2个大主教、4个主教和1个修道院院长。这一状况( )A.得益于民主的政治环境 B.是缺乏政治忠诚的表现C.削弱了国家的集权能力 D.说明此时王权高于教权3.中古后期的欧洲,城市逐渐成为政治活动的主战场,“最激进的运动总是最先出现在城市”“从12世纪起出现的异端邪说,无一不是在城市中有人皈依”。
这一现象说明(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社会变革 B.对外贸易促进思想文化交融C.城市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D.社会结构因经济发展而变化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条连接的大道。尼罗河上游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而未被损坏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得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在此,作者强调了A.非洲落后源于独特的自然环境B.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C.交通成为制约非洲发展的主因D.学术界探究历史的角度新颖5.在中古西欧的封建社会,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下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反映了西欧庄园( )A.雇佣关系较为普遍 B.经济形态具有一定的封闭性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6.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如太阳一般将自己的政治抱负、艺术追求、审美趣味辐射到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对贵族实行高压政策;废除宰相职位;修建新宫凡尔赛宫:解除贵族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变贵族为宫廷成员;剥夺新教徒的一切合法地位。这些措施旨在( )A.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应对宗教改革运动 D.维护王权政治稳定7.1075年,意大利裔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颁布“二十七条敇令”,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但他随即被后者革除教籍。次年一月,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表明在当时欧洲( )A.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B.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C.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 D.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8.看到重要历史人物的画像能够想起特定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下面两位历史人物在位时期两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有①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都有完备的法律制度③都重视民众对政治的参与④都实行君主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