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
论文摘要:中职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科学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系列的目标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纵观职校现状,学生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进取的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能力差。这些个性行为上的缺失导致了社会实践教育难以顺利开展。这与家庭教育的失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本文重点探讨家庭和学校应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工作,使两者能和谐发展。培养出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实践
落实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坚持教育政策的整体性,坚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坚持教育途径的多样性。教育的整体性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是指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教育途径的多样性是指教育不能单靠课堂书本教学,还要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针对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接触社会实践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科学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系列的目标就必然需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但是,纵观职校现状:在当今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尤其是职校学生,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但对社会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真实的了解,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进取的毅力;他们不愁吃穿,生活优裕,但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能力差。这些个性行为上的缺失导致了社会实践教育难以顺利开展。究其个性行为发展至此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学校本身存在的教育缺陷……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是社会实践教育的根源,家庭教育走进误区,将直接影响社会实践教育的质量。
所谓社会实践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关心等内部动机为基轴,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科的束缚,通过实地调查、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应用等过程,综合地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活动。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一、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二、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社会实践教育实效的有力保障。社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到同一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村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学生。这根源就在于农村、城市两种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城市的孩子,生活条件好,衣食无忧。家长以“包办代替”包揽孩子衣、食、住、行,怕孩子脏着、累着而不让他们沾家务劳动的边,所有的一切,家里人都会为他安排好,只希望孩子能读好书,但往往小皇帝、小公主们沉迷玩乐,不争气,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农村的孩子,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教导他为家庭分担家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努力解决,因此他们的独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就保障了农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家庭教育是社会实践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青少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吃苦耐劳,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此相反,中国的青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上不亚于西方,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却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孩子打扎坚实基础,培养孩子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要从小就形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但最重要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参加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学会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观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期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
家庭教育是社会实践教育创优的前提。事实证明,日本的孩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屡创佳绩,而中国的孩子却表现出独立生存能力差,面对困难无所适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日本孩子自我管理出色,拉练中集体动手准备野餐,有的孩子带病坚持拉练,个个都能吃苦耐劳,意志坚强。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平时吃苦锻炼的结果,也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欧美等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有人认为这是“残忍”的。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家庭教育是社会实践教育的前提,家庭教育做得好,社会实践教育必然屡创佳绩。
基于上述情况,家庭和学校应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工作,使两者能和谐发展呢?
一、家庭教育
(一)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现代中国人的劳动意识淡漠,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差。生活中有许多本该由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被家长包办代替了,使得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应当具备的劳动能力减弱或丧失。这是因为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是孩子应尽的义务,家庭是由家庭成员组成的,每个家庭成员在享有家庭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家庭责任,孩子即使年幼或者未成年,他也是家庭成员,他也应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因为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之一。从另一角度来说,劳动是儿童生活的基本权利,因为孩子在劳动中学到知识,获得乐趣,因此,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大有好处。
(二)注重与孩子的思想、情感交流,鼓励孩子参加实践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经济上的联系,生活上的依赖,使孩子和家长形成了极为密切的关系,极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家长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动员和引导,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态度,这是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孩子在参加社会实践之后,父母一定要倾听孩子的感受,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帮助孩子总结和提高。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要注意与孩子建立良性的积极的双向沟通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教育活动能在父母、子女之间顺利进行。
二、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要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起主导作用,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不是没有得到开展,而是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不广、影响不深的缺陷。这源于社会支持不够、学校改革力度不够、家庭渴求愿望不够。因此学校在办学思想上应重视社会实践,在活动组织上做到求实创新,做到排除万难,坚定信心,开拓新颖、简单可行的实践方式,才能争取到社会、家庭更多的信任,把培养学生的任务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专家指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能弥补以往教育中存在的空白,它针对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大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力度和大力推广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绝大多数家庭的家长之所以不能教育好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加大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宣传力度,从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家庭教育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条件,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的精心组织,家庭的积极配合。家庭教育是社会实践教育的根源、基础,家庭教育对社会实践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将促进社会实践教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试论家庭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关文章:
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08-21
试论校园影视教育实践活动06-13
试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08-19
试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08-25
试论县域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08-11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11-16
试论我国高校阅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08-22
家庭教育论文(通用16篇)05-06
家庭教育学论文题目11-11
试论体育教学在中等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作用05-1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