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
由“新阶层”引发的争鸣一直在延续。曾有这样一个争论考问着学术界:我国社会分化的趋势是逐步走向两极分化的断裂社会还是社会中间层人数增长而逐步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中产社会?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深入剖析社会分层的形成及影响。
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的演进
《中国经营报》:我国社会是否已形成了某种确定的阶层结构?这曾经是我国社会学者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伴随着“新社会阶层”概念的提出,社会分层已成不争的事实。对于社会分层现象,你如何评说?
陆学艺:社会分化与分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与客观趋势。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社会经济分化,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人口结构初步实现现代转型;其次是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是城乡结构状况显著改善;第四是社会阶层结构深刻调整。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大致形成了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相对简单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此后的30年中,由于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社会发生了显著分化,产生了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是一个新生的阶层,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很强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阶层。除此之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中间阶层”的逐渐成长,这也是中国30年来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结果。预计到2020年中国社会中间阶层在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将上升到38%左右,这将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可以说,中国社会的结构总体上已从传统农业、农村社会结构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结构,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这个新的社会结构还是初步的,还不全面,也不平衡,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经营报》: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事实层面造成与既有阶层的矛盾和冲突,根源即在于利益分享的不均衡、不对等。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矛盾和冲突?如何把握利益诉求以引导构建社会和谐?
陆学艺:概括地说,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尽管已经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但明显滞后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演进,两种基本结构之间关系不协调、不适应。中国现在的经济结构已经演进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社会结构还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这种不适应、不协调,必然导致许多社会矛盾和冲突,而这也正是当今中国发生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所谓科学发展,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中首要的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社会建设,调整社会结构,促使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互相适应。可以预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中国社会结构将继续深刻发展演变,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的社会结构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
社会阶层结构,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的“骨架”。经济发展了,经济结构改变了,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阶层结构也要有与之相协调的调整和改变,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提供相适应的骨架以作支撑。而且,只要制度安排合理,政策引导适当,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社会阶层结构就一定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推动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例如,要调整社会结构,要发展社会事业,要改善社会管理,要改革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要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实现社会的基本公正,等等,任务非常繁重,但是,中国要想顺利渡过目前这个关键时期,就一定要完成好这些任务。换句话说,中国一定要努力补好社会发展这门课。
现代化阶层结构还只是雏形
《中国经营报》:应该说,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基于社会流动的重要前提,你认为社会各阶层今后将如何演化?
陆学艺: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同一类社会现象所做的两种视角的分析和描述。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内容、形式、形成的层次和分布形态,是研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质变过程。社会流动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中各层次间的互动、动力机制、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是研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量变过程。社会分层研究与社会流动研究互为表里,不可或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已分化为若干社会阶层,凡是现代社会阶层的基本构成成分都已具备,现代化的社会阶层位序已经确立;一个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在中国形成。但是,这个现代化阶层结构还只是个雏形。就其结构构成而言,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农业劳动者还占44%),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如社会中间阶层只占约23%),所以还不是一个公平、开放、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还不相适应,存在引发社会危机的结构性因素。在这种阶层结构下,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必将面临困难,即使有所发展,或者有很大的发展,那也是不稳定、不巩固的。
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现代社会流动机制的模式,这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的直接推动;另一方面,社会流动机制多元化,社会流动渠道开通,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是,为什么该扩大的社会阶层还没有真正大起来,该缩小的社会阶层还没有真正小下去,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则是:当前中国的社会流动渠道还不畅通,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仍在阻碍着人们向上流动以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社会流动模式呈现出新老社会流动机制并存的两重性特点。也就是说,公正合理的现代化社会流动机制尚未形成。
新社会阶层8大特征
许多人是从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离出来的。
他们中相当部分是知识分子。
他们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领域。
该阶层聚集了中国大部分高收入者。
职业和身份具有较大不稳定性。
他们的政治诉求逐步增强。
他们中绝大多数是非中共人士。
新社会阶层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综编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