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一个,说的就是当时封建社会里的四种公民,分别是士、农、工、商,当然除了这四种公民,还有一个等级更低的阶级,叫做贱民,被称为“贱籍阶层”。
在明清之前,据《管子》记载,“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说的就是“士农工商”这四种公民是一个国家的最基础的基石,这句话其中“士农工商”的顺序,就是这四种公民在封建社会上的等级排序,在这里,商人的地位是四种公民地位中最低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却并不是最低的,反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士农工商
“士农工商”分别代表的是读书做官的人、耕田种地的人、做工的人以及经商的人。
其实在最开始,在殷商时期,人们是非常热衷于经商的。但是商朝被周朝毁灭以后,周朝的人们认为商朝是因为过于钟爱经商,才导致灭国,因此,商人的地位由此开始越来越低。从战国时期开始,统治者们开始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就是打压商人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因为根深蒂固的观念,统治者都认为商人是一种只会追名逐利的小人,因此也不被统治者看重。
除此以外,当时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也对商人的地位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思想,而儒家文化思想中最看重的是“仁义礼智信”,而商人作为要通过各种技巧盈利的人,所秉持的思想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商人不受认可的部分原因也在此。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开始发生改变。“士农工商”变成了“士商工农”,商人的地位一下就提到了士大夫的后面一级。
士商工农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呢?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商人对于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增加了很多。众所周知,农业对封建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一个国家一旦发生饥荒,就会晃动整个国家的根基,人民也会因为吃不饱饭而发生暴乱,导致整个政权被颠覆,农业也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因此,农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很受重视的,因此从事农业的人也很受尊重。
结语
其实,商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受重视,与封建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也导致商人被忽视。
当时明朝发生的“郑和下西洋”事件,就是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候,商人虽然在当时依旧不怎么受重视,但是当时社会的人们,对于商人的看法却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追求更高、也更多,在之前的社会里,人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有多余的钱来进行经商事宜了,后明清时期,大部分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满足以后,人类就开始考虑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因此,商业也逐渐代替了发展到无可发展的农业。
参考资料:《管子》、《明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