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范文第3篇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范文第3篇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范文第3篇我国的社会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影响社会保障需求的条件,主要是指影响社会保障经费开支的内在因素,具体是指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即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邬沧萍.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1).

[6] 章光日,顾朝林.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被动城市化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6,(5).

[7] 文军.“被市民化”及其问题——对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再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口;发展趋势经济影响

中国近20年来形成了“低人口增长、高经济增长”的人口经济新格局,充足的劳动供给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带来经济高增长,但同时也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就业、资源和环境压力。本文通过对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等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把握中国未来经济形势。

一、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从人口增长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且逐渐开始减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劳动力人口增长趋势来看,中国的劳动力总规模将不断减少且高龄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据联合国预测,2045年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8.97亿人,2050年进一步下降到8.7亿人,但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都将大于2000年8.6亿人。另外,我国15-24岁的低龄劳动年龄人口在迅速萎缩,而55-64岁的高龄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加。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一直在上升,从2000年的35.7岁上升到目前的37.2岁,预计2020年上升到39.7岁,平均每4.4年上升一岁。

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来看,首先,随着生育率的转变,人口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其次,随着生育率下降,我国从2000年末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加。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老年人口的高龄化,即老年人口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的规模和比重都将出现大幅增长。

二、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老年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带动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应制定老年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增强老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挖掘市场机会,大力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产业,如照顾老年人起居的服务行业;为老年人接触社会提供设施;为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服务;开发老年人特殊需求的产品等。老龄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国家和社会应对老龄化挑战的能力,并成为引领内需投向、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新领域。

(二)人口老龄化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21世纪前30年,我国总的劳动力资源暂时不会出现短缺问题,这是我国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但2030年以后,随着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将会出现。人口老龄化还将导致劳动力中年轻人的比重降低,不利于技术创新,这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对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是一种环境威胁。

2.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的影响

老龄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储蓄率在长期中将处于下降趋势,储蓄率下降意味着我国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变少,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在投资需求仍然旺盛的情况下,储蓄率下降将导致可用的投资资金紧张,当储蓄下降小于投资时,就会出现储蓄缺口,导致我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上升,这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和医疗体系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日益减少,使国民收入中用于养老、老人的护理、医疗等非生产性消费支出不得不大幅度上升,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并且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所能提供的保障能力还十分有限,社会养老能力亦十分欠缺。另外,老龄人口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老龄化社会对我国的医疗卫生设施及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人口低增长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中国人口增长的迅速下降不利于消化吸收过剩生产能力、扩张消费能力。日本在短缺经济下,其在战争的废墟上很快复苏,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神话,而在过剩经济下,虽然积累了雄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但已辉煌不再,因为老龄化的加速,人口不再增长,曾经拉动经济增长的汽车、电子通讯、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很难在老年人众多的社会找到市场。此外,人口增长还具有调节劳动力供需的短期效应和增加长期的劳动力供给,特别是通过稳定生育更替水平而实现的人口增长,对保证未来年轻劳动力的供给,具有未雨绸缪的作用。

三、对策

(一)计划生育应以稳定生育水平为主

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有严重影响,我国的生育率已经很低,长期持续的低生育率会造成人口快速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认为我国非常有必要阻止生育率的进一步下滑,根据我国现状要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政策调整不能急于转向鼓励生育,而应建立在稳定生育水平的目标上。只有保持人口稳定适度的增长,才能保障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准繁荣状态。

(二)实施积极老龄化策略

老年人拥有的丰富经历和经验是年轻劳动力难以企及的,我们不能把他们一律视为需要被供养、被救助的对象,而是要鼓励老年人参与就业。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发展适合老年人就业的产业;在具体的薪金制定和管理政策上给予超龄工作的老年群体有效倾斜,比如提高这一群体退休金的比例,或者是对于雇用老年群体的企业给予税收政策的充分扶持;在适应整个社会发展背景的前提下推行更加灵活的退休机制等。

(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自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来,改革的首要方向是扩大保障覆盖面。城市社会养老保险要形成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扩大交纳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面,尤其要注重进城务工人员的个人账户的建立。改革退休养老金机制,在资金筹集、管理运作以及养老金发放方面,应该逐步分离,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别实施。扩大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构建老年人多元化收入体系。另外,要多方面挖掘个人的养老资源,研究资产(如房产)养老的可行性,保障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杨静.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趋势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2(56):69-72.

[2] 海,张平,王贵鹏,等.中国未来二十年的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J].金融发展评论,2013(01):69-76.

[3] 王卫琴.试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7-8.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特征 影响 解决对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这造成了生育率急速下降,人口结构从年轻型转为成年型。根据国际上普遍的衡量准则: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说明该国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突破2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我国老龄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状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时期

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以上,呈现“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21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基数小的国家更为艰巨。

(二)城乡倒置

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并没能做到同步发展,城镇化相对落后,导致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断从农村转入城市,降低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同时却加重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根据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2009年调查,农村在老年人口总数、老龄化水平和老年抚养比等三个重要指标上都显著地高于城市。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总数为1.05亿,是城市的1.69倍;老龄化水平18.3%,是城市的2.3倍;农村老年抚养比高达34%,是城市的2.8倍。

(三)规模大,增速快

根据国际上的统计,全球老年人口比重从1950的5.2%上升到2010年的7.6%,而我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却翻了将近两倍。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为参考,该项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根据国家老龄委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将于2020进入小康社会,65岁老年人比例将超过12%,80岁以上人口将占老年总人口的12.4%,高龄化的增长形势更为严峻。预计2050年,我国将迈入超高龄化社会,老年人比例的峰值达到23%。

二、人口老龄化给我过经济带来的影响

(一)对经济增长速度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近几年来在全球经济发展停滞的状态下,我国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但中国人口老化越严重,国内消费受到的阻力越大。老年人的消费指数和消费结构与年轻人相比差别很大,他们消费心理较为保守,喜爱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商品。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会使得消费需求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新产业、新服务的发展造成阻碍,而这必然影响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导致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

人口老龄化F象的加剧造成社会劳动力供给严重下降,以前在我国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劳动力非常的充裕,而近些年却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对经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所需要支付的劳动报酬日渐增加,经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成本也随之加大,同时由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对外贸易也不在具有竞争优势,这都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医疗保障资金需求急速增加

老年人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导致我国医疗保障资金的需求迅速膨胀。2002-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平均每4年翻一番,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1.23%。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1.41%,2030年将达到3.06%。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2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到205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

(四)增加社会养老负担

由于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高,导致我国养老资金的缺口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低,一般都只覆盖了大部分城镇,大部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几乎没有覆盖,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口完全依靠儿女赡养,这给青壮年人口带来了不小的赡养负担。

三、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

(一)改变产业结构,发展老龄产业

为了寻求老龄化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应该充分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而结合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发展老龄产业,以老年人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出人口老龄化在促进经济建设方面的积极影响,进而促使我国经济建设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空白的现状,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视,借助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统筹我国养老保险工作,拓展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强其影响力,为老龄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加快公共财政改革的步伐,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资金的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目的在于切实提高我国城镇及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减轻我国城镇及农村人口退休后对生活来源的担忧,进而促进他们消费需求,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延迟退休;劳动力市场;储蓄消费;经济增长;优势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将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长期性问题。人口老龄化的效应是改变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作为非劳动力的老龄人口比重将不断上升,劳动力比重将不断下降。这是劳动力资源结构的一次重大改变,而这种改变必然对应着经济资源配置的改变,即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而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完善中的中国,必将面临一次重大挑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究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引导积极影响、减缓消极影响,已经成为当前严峻的问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及其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定的社会中的老龄人口比重相对较高的一种人口结构状况。目前国际社会广泛公认的一种定量标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那么该社会就可称为是老龄化社会。按此标准,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步入这个行列。

截止2013年末全国0-14岁人口为22329万人,占总人口的16.4%;15-64岁人口为10058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3.9%,较2012年0-14岁人口增加了42万人,但比重减少了0.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增加179万人,老年人口不断攀升,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少儿人口比重的下降与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同时影响总人口抚养比。2014年末,我国总人口抚养比为36.2%,比2013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为22.5%,比2013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3.7%,比2013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体现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结构比例失调,对劳动力的供给、投资、分配、生产、经济发展的速度、消费结构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如何科学的估计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的影响,如何制定科学的社会发展战略对策,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最严峻的问题。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呈现为总人口继续增长,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少儿人口比例继续下降,老年人口比例继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抚养比呈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末,全国总人口136782万人,出生率为12.37‰,死亡率7.16‰,自然增长率为5.21‰。2014年与2005年相比,9年中出生率降低了0.03个人千分点,但近两年有所反弹;死亡率由下降转为增加趋势,5年共增长了0.6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降低了0.68个千分点。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人口已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中国人口已进入平稳低水平发展阶段。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仅次于日本的老龄化速度。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但进入21世纪以来,出生率的降低明显慢于死亡率的增长,同时60岁及其以上人口逐年增加,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国将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发展。其次,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低成本目前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如果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而日本通过修订老年人就业法案和改革养老金制度,不断调整与退休年龄有关的退休金支付年龄和水平,稳步地实现了延迟退休制度,对于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具有一定的启示。

二、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方面

(一)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本质上是对劳动力供给的冲击。从短期来看,延迟退休年龄会挤占待业者的就业岗位,尤其是造成对年轻劳动力的“挤占效应”。但有的研究认为延迟退休不会挤占年轻人的工作岗位,是因为老年人腾出的岗位未必适合年轻劳动力,即使延迟退休对待业者不会有直接的挤占作用,然而会产生间接挤占待业者的岗位,比如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工作者退出工作岗位后,虽然没有合适的年轻劳动力来接替,但可以由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来弥补,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空出的岗位可以由年轻劳动力来替补;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老年劳动这处于不利位置,因为老年劳动者较青年人而言在技能、教育、健康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一旦延迟退休年龄,可能会使老年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陷入更加不利的竞争地位。从长期来来看,由于我国老龄化程度不对加深,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加之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新生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得不到补充,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并且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充分利用,延迟退休可以使更多的老年劳动力继续发挥余热,节省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

(二)延迟退休对储蓄消费的影响

中国近年来的储蓄率是不断增加的,这与中西方对于储蓄方面的观念不同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与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是分不开的。我国的养老保障体制的不成熟也是导致高储蓄的一个原因,老年人的保障金太低,无法在这个物价持续上升的社会中得到应有的最低生活保障,那么他们宁愿将钱存起来获得保障,也不愿拿来消费,从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缓慢进行。在高储蓄的中国,人均GDP却远低于那些发达国家。因此,从理论上我们看可以分析出,在未来中国老年人口急剧攀升的情况以及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缓慢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倾向于将钱存起来,这必将导致市场中的消费情况日益减少,国民需求量降低,经济发展低迷。因此,在一个人口老龄化加深,老龄人口较多的社会里,其总人口的购买力以及储蓄额都会下降,对贸易、投资均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从而刺激消费,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宏观经济中对于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E.F.Denison)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丹尼森根据美国国民收入的历史统计数字,对上述各个增长因素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美国在1929-1982中综国民收入增长率为1.90%,而其中劳动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为1.34%。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劳动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推动因素,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程度。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老年人继续在原有岗位发挥余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劳动力,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

三、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优势

(一)合理配置和规划劳动力资源

由于我国地区间的老龄化程度的不同,因尽快建立合适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老年型地区可以为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提供老年智力人才和解决老龄问题的经验,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可以为老年型地区输送劳动力以填补其“年轻人赤字”,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加强对年长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其知识更新,提高就业竞争力,充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为老年人口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同时,老年人所拥有的娴熟技术以及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是不可多得的社会财富,尽管精力上可能不如年轻人,但相对年轻人来讲,老年人才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时可以立马解决实际问题,而且稳定性更高。让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老人重返职场,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所面临的压力,还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空巢综合症”等心理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正在迅速地由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政府应该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其次,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也是一个国家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采取逐步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可以增强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积累,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型养老保障体系。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年加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来应对未来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的态势。老龄化产业收益低、与政府在老龄化产业发展的缺位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为此,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在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方面,可以促进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通过专项拨款、补贴等财政优惠,激发企业涉足老龄产业的积极性,通过税收优惠或减免,减少老龄产业的成本支出,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做实养老金帐户以保障养老金的可持续供给,努力使老年人的“腰包’’也鼓起来,进而切实将老年人的各类潜在需求转化为针对老龄产业的有效需求,进而形成养老需求有效拉动老龄产业发展的局面。中国作为发展大国更要努力做好产业结构的完善与发展,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方面的安排,加快第三产业的兴起与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军.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分析[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

[2]李洪心.人口老龄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丁英顺.日本延迟退休年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2016.(7):7374

[4]尚华星.论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5(34):197198

[5]高见.老龄化、金融市场及其货币政策含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万美君.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3132

[7]Hongxin Li,Marcel Merette.Population Aging and Pens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A Computable Overlapping-Generations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nalysis[J].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2005,3(3)

[8]Borsch-Supan,Axel,J.Winter,“Population Aging,Saving Behavior and Capital Markets”,NBER working paper #8561,2011

上一篇: 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下一篇: 人口老龄化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