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从公元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占有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地主土地缴纳高额的地租;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曾经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到有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明教化。儒家思想还无道教、佛教,以及其他思想相互融合,共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这一社会结构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秩序的规范,但后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桎梏。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每当旧王朝被因社会主要矛盾激化而引发的农民战争摧毁之后,新的封建王朝便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等措施,产生过诸多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等盛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王朝的任何改良措施,便再也难以挽救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㈡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主要表现是: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极端困苦。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打行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其暗。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颓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己走到了它的尽头。
二、鸦片战前的世界
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制定符合阶级利益的各项政策,以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并利用国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以后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迅速遍及机器制造业、冶铁业、采掘业等行业。大机器生产替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㈡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地掠夺土地和财物、欺压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世界各地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其沦为列强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与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中国。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人主张用战争摆脱危机。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与此同时,法国、美国、俄国等也有侵略中国的欲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