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和结果,包含了经济、社会、政治、文明等各方面的转型。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一些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人民福利水平极大提高,现代化也成为各经济体普遍追求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宣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由北京大学林毅夫、姚洋等经济学家领衔,汇集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与发展路径》一书,从经济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解读,特别是对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金融改革、企业治理、人口趋势、城乡发展、生态文明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学理基础
林毅夫、姚洋等在书的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渊源。流行的现代化理论肇始于西方国家的实践,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长期拥有支配世界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二是西方有意打造极具欺骗性和安抚性的讲述西方故事的流行史观,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仁人志士和社会大众抱着“西天取经”的心态亦步亦趋。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世界观已经根植于各国人民的心中,虽然有学者力图打破这种带有偏见甚至是陋见的世界观,但苦于缺乏非西方国家崛起的案例,依然无法打破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的现代化框架。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所取得的成就,使我们有底气来审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早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中国式现代化展现的是理论和实践自信。世界是按一定规律运行的,违背规律只能是寸步难行。首先,我们尊重普遍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我国逐渐实施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经济增速和人民的福利水平。其次,我国对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敬而远之,并没有对西方国家的一些规则和做法亦步亦趋,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再次,面对新的全球环境,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压缩我国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更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
内涵与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在书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节中,总结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一是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最彻底的一场社会变革;二是现代化是一场人类全方位的革命性转型;三是现代化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四是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现象;五是现代化在各国、各地区显示出巨大的差异性。进而他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从现代化起步到现代化进程中,各方面的选择和变迁是同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化。
西方国家所走的现代化道路是在当时特定背景下的路径选择,甚至含有肮脏的成分,如通过殖民获得其他地区的资源;其在现代化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破坏环境、贫富差距加大,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贫富分化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痼疾,对经济和政治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我国的现代化既要吸收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对有益经验视而不见或故意排斥只能是故步自封,又要尽量避免部分国家出现的一些负面示范,少走弯路、多走坦途。
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但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显著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更是高质量发展,否则就会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人,影响我国安全稳定发展,拖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转型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部分学者在书中从共同富裕、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金融改革、企业治理、人口趋势、城乡发展、生态文明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解读。
例如,姚洋、张维迎和蔡昉分别以《共同富裕的本质与着力点》《发展民营经济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以更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等为题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探讨。其中,张维迎利用我国各省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民营经济发展会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结论。
黄益平在书中讨论了我国金融改革问题,赵波、雷晓燕则讨论了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与其他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我国的人口增速显著下降,老龄化水平快速提高,在尚未达到高收入水平的情况下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李强总理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但是对人口增减可能带来的问题还要作深入的分析研判,积极应对”。
目前,我国现代化所面临的环境与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明显不同,这就要求我国因时、因势而动,既吸收其他现代化国家的有益经验,也要根据我国实际,走适合自己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我们的理论自信、实践自信,但学界和社会公众要避免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泛化,利用这一概念来掩盖一些不合理、不正确的主张和做法。摄影记者/任玉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