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考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背景:在中英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虎门销烟
(1)原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经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考点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②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2)进程
①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8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攻陷定海→直趋天津→强占香港岛→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战死)→攻占广州四方炮台。
②第二阶段:1841年秋~1842年8月:攻占厦门、定海、宁波→进犯吴淞(陈化成牺牲)→攻占镇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3)中国战败的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和武器装备落后;英国综合国力强大等。
考点3、《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主要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
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贸易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其他条约
(1)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知识拓展】鸦片战争前中英形势比较
中国
英国
总体状况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
迅速崛起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材料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外交
闭关锁国
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
中英贸易状况
(正当贸易)
贸易顺差(出超)
贸易逆差(入超)
【易错提醒】
1.“香港岛”和“香港地区”的区别。
(1)《南京条约》中割让的“香港岛”,只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香港地区”的一部分。
(2)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三个部分,其余两部分是英国通过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 (九龙司)和1898 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新界)先后割占和强租去的。
2.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而不是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不是割香港。
3.《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没有南京;厦门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考点4、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目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本原因)
2.借口: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过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签订《北京条约》。
4.结果:
(1)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3)1860年,又被迫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5.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拓展】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
这场战争是英法两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扩大在华利益为目的发动的战争,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而沙俄以调停有功自居,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战后,清政府得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还开展了洋务运动。
【易错提醒】
1.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侵华罪行,而不是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2.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所以,即使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还是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考点5、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考点6、 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背景:鸦片战争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创教: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与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建制:洪秀全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全盛
(1)军事征战
①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②北伐和西征: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2)制度建设:《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目的
“四有二无”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其核心思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评价
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衰败
(1)天京事变: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集团: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3)《资政新篇》:洪仁玕所著,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4)失败
①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②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
③陈玉成被俘就义。
④李秀成在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⑤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
⑥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4.评价
(1)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失败的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反封建反侵略),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知识拓展】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肆掠夺。清政府为支付赔款,加倍征税。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矛盾加剧,人民揭竿而起。
2.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而非资产阶级革命。
【易错提醒】
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是,这种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而非资产阶级革命。
请同学们用微信扫描这个二维码,进行在线测试,提交后显示得分(做好答案后再开始作答,只有一次提交机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