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12月 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Dec. , 1999
第21 卷第4 期 J 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l. 21No. 4
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
王淑贤郝云宏
(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系, 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 农村现代化并非单纯的农业现代或农业工业化, 而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进步和现代化, 包
括农民、农业、经济, 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从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出发, 农村现代化具有时代, 滞后, 条
件、阶段、技术、产业、家庭、服务、制度, 国别等特征。
关键词: 农村现代化; 农民; 农业; 经济; 社会制度。
中图分类号: F320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9975( 1999) 03—0019—07
中国农村现代化刻不容缓, 世人注目。然而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主要特征、衡量指
标及发展模式等问题, 却很少有人分析和讨论, 更没有达成共识, 远不能适应中国农村现代化
发展的客观需要。
1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涵义
1. 1农业现代化还是农村现代化。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 人们谈论比较多的是农业现
代化, 而不是农村现代化。其实, 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 或者说是从不同角度研究的结果。
其一, 是从农业生产及其发展变化的不同角度理解的农业现代化。这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
解。一是从技术变革或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理解, 把农业现代化看成是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
技术发展的成果装备农业生产过程, 实现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转变。这实际上是
农业生产现代化或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二是从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角度理解农业现代化, 把
农业现代化看成是从“粗放低效封闭的自给性传统农业转变为由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与现
代经营管理武装的集约高效持续发展的开放式商品农业的过程。”[ 1] 这种理解实际上是前一
种理解的进一步扩展, 它可以说是农业经营现代化。三是从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经营方式和
组织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农业现代化, 把农业现代化看成是商品化、技术化、产业化、社会化、
生态化等多方面变革的集合体。无疑, 它比前两种理解又进了一步, 它实际上是讲农业经济现
代化。这几种不同理解的共同点, 是把农业当作一个部门或产业, 从农业自身发展出发对于农
业现代化进行分析和说明。
其二, 是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角度理解的农村现代化。它与上述对于农业现
代化的不同理解的主要视角区别在于: 一是从广义的社会经济角度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 而不
是单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 因而将重心放在综合反映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农村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王淑贤( 65—) , 女, 陕西宜君人,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系讲师。
19
a : 1999 04 08
: 19
发展和农村现代化上, 把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个大系统之内
综合分析, 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农业自身现代化, 不是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其它方面问题仅仅
当作农业发展的外在限制因素; 二是把农村和农业放在整个宏观经济与社会大系统之中, 从农
村和农业与其它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问题, 而不是仅仅从
农村和农业的狭小天地出发就事论事地谈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 不是把整个宏观经济和社会
大系统作为一种环境因素简单化处理。
我们无意详尽评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两概念之间的长短优劣, 我们只想指出, 尽管
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日趋扩展, 但仅仅一个农业问题并不能涵盖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
的主要方面, 并不能反映农民、农业和农村与社会经济其它方面的基本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二
元结构并不仅仅表现为二元经济结构, 而是表现为城乡之间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多
个方面的二元结构, 因而二元结构的核心不是工业与农业的对应关系, 而是城市和农村的对应
关系; 农村现代化的提法更能涵盖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主要方面, 更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特
别是中国二元结构的核心和实质问题, 因而更符合中国当前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所
以, 我们在本文中所分析的是中国农村现代化问题, 而不仅仅是农业现代化; 我们把农业现代
化当作了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1. 2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关于农村现代化, 我们主要是从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
角度出发, 以农村为中心, 并将其置于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之中来研究和把握的。因此, 我们认
为, 中国农村现代化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是农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首
先表现为农民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农民, 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和现代化的农村。因此, 在农
村现代化的过程中, 传统意义上的个体农民应当逐步转变为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以市
场为导向的日趋文明化的现代职业群体。二是农业现代化。这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农
业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也就失去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 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 应当把传统
种植农业逐步改造为商品化、产业化、技术化、社会化、生态化、国际化的现代大农业。三是经济
现代化。这是农村现代化的主战场和主要内容。没有经济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基本上就成了一
个空架子, 失去了五脏六腑。因此, 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 应当把传统的农村经济逐步转变为
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持续化的现代市场经济。四是社会现代化。这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
面。没有社会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就如同只是一条腿、半边天, 残缺不全。因此, 在农村现代化
的过程中, 应当逐步实现农村社会民主化、法制化、文明化、稳定化。五是制度现代化。这是农
村现代化的基本保证。没有制度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就失去了导向机制和动力机制, 将会变得盲
目、乏力。因此, 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 应当逐步实现制度创新, 规范政府行为, 强化政策导向。
2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从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出发, 结合中外农村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践, 我们从中不难发
现农村现代化的一些主要特征。
2. 1时代特征。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什么时代有什么时代的现代化内容及其标志。
农村现代化也不例外。我们所讲的农村现代化就其时代特征而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当
前的国际水平为标准, 即以当代发达国家的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等主要方面所达到的先进水
平作为模式。单纯强调本国特色, 从本国实际情况以及预期可能达到的水平出发所确定的只是
本国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 未必就是农村现代化。二是强调当代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
20
展, 即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城乡融合和复合的现代社会经济系统模式。无论如何, 不能把农村现
代化简单等同于农业现代化或农业工业化。即使从产业方面理解, 现代农村经济也是一个农工
商一体化的复合经济系统, 何况我们所讲的农村现代化远远超过单纯的产业甚至经济的范围,
它是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复合社会经济系统。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现代化, 只是农村
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面之一。
2. 2滞后特征。从手工劳动为主转向机械化劳动为主, 这是经济现代化的基本标志, 也是
带动整个生产方式变革的基本力量; 从相对封闭的农村社会内部循环为主转向完全开放的城
乡网络交流为主, 这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 也是带动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变革的基本力量。
从这个意义说, 农村农业经济现代化发生的时间滞后于城市工业经济现代化, 农村社会文化现
代化发生的时间滞后于城市社会文化现代化。
从生产工具进步的角度讲, 农业是一个提供原材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工具
要靠非农生产活动提供。但是, 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却主要以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为标志和开端,
农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不可能为农业提供机械生产力要素。这就决定了农业自身的发展无法
提供改造传统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必须等到现代工业发展起来以后, 才能为之提供现代化发
展的物质保证。
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角度讲, 农业中土地的使用比任何其它产业都重要, 传统农业技术
与农民土地占有的结合, 使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十分顽固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同时, 以家
庭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缺乏自我积累和发展的机能, 也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从社会文化观念的角度讲, 在工业革命以前,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 农村是社
会经济生活的中心, 农业和农村受到社会文化和经济政策的多方面支持, 以致出现了“重农思
想”和“农本政策”的长期影响。工业革命以后, 农业生产率相对于工业大大落后, 农业经营的
比较利益下降, 城市工业文明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强大的标志, 它不仅在发达国家成了社会经
济的支柱, 而且在落后国家也成了人们追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目标。在这种背景下, 社会主义
经济学中出现了生产资料工业优先增长的理论, 西方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则以城市工业
现代化为核心构筑自己的理论体系。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 绝大多数后起国的投资和政策明显
向非农产业倾斜, 采取牺牲农业的办法加快城市工业现代化的速度, 照搬并强化了工业对农
业、城市对农村的剥削, 复制了发达国家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滞后发展的历史。直到城市工业现
代化取得初步成功以后, 农业和农村发展不足逐渐变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们才
被迫对片面的城市工业化战略进行反思, 国家才开始有意识地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
甚至提出工业反哺农业, 这是后起国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发展关系演变的共同趋势。
从发达国家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看, 它们的发展过程都显示出工业先于农业发
展, 城市先于农村发展, 通过城市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规律, 现代工业化物质大量投入农业。发
达国家往往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 打破工农、城乡之间的平衡格局, 然后利用城市工业发展积
累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反哺农业, 农业迅速跟进, 由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 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步入一个新台阶。现代化的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化的农村经济
离不开城市工业推动。农业机械的应用逐步代替了人畜工具, 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人工生产肥料、农药等化学制品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现代工业物质投入的增长,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条件特征。导致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滞后发展的种种原因也构成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
21
起步的先决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不是由农业和农村自身发展的内在力量创造的, 它们来自农村
以外其它产业的发展, 政府的扶持或者国际分工的深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条件的这种外在性
特点说明, 在任何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中,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和城市现代化相比不
可能超前或同步完成。首先, 农村经济现代化要素供给条件的外在性。农村经济现代化所需要
的先进设备和要素只有靠现代工业提供, 农村经济发展无论如何也生产不出自我改造的物质
技术基础。同时, 即使工业部门具备了向农村经济提供现代生产要素的能力, 购置这些要素所
需要的巨额资金也不可能单纯依靠农村经济来积累。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构成了农村经济现
代化要素供给条件的外在性。
其次, 农产品市场需求条件的外在性。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分为自给性需求和商品性需
求。传统农业以满足自给性需求为目标, 现代农业则以商品性需求的扩大为前提。对工业来说,
市场扩大的主要部分来源于工业自身的不断膨胀; 但对农业来说, 它自身发展所创造的商品性
农产品需求却十分有限, 况且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是不断下降的。因此, 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是与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人口增加同步扩大的, 这就造成了农业现代化需求条件的外在性。
再次, 非农产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个外在条件。工业现代化是把一个幼小的部门变
成现代经济的支柱, 农业现代化则使一个在传统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异化为现代化经济
的一个很小份额。在这个过程中, 工业依靠自身的扩张能力来吸引农业劳动力, 农业则借助原
有劳动力的被吸纳来提高劳动力使用的机会成本, 并由此创造机器代替劳动的经济可行性。因
此, 农产品市场需求扩大和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 始终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主要经济动
因。所以, 非农产业发展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 构成农业现代化的又一外在条件。
第四, 国家政策干预、引导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外在条件。与工业相比, 农业经营面临着
双重不利的市场结构。在农产品市场上, 供给方面的集中度较低、进入壁垒薄弱, 需求方面的产
品替代范围较大、需求增长速度较慢, 这就使农产品销售面临过度竞争的局面。在农业生产资
料市场上, 供给一方是垄断和集中程度很高的工商资本, 需求一方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广大农
场或农民, 农业生产资料购买的市场竞争条件十分不利。这种双重不利的市场结构, 加上农业
生产方式的相对落后和城市剥削农村的传统习惯, 必然引起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长期存在,
单靠市场力量很难实现工农产品的等价交换。如果遇到经济危机或自然灾害, 农业更是首当其
中, 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稳定发展。同时, 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 如果任凭国际
市场竞争, 在有些资源条件不利的国家, 农业就会趋于萎缩, 这在英国建立“世界工厂”的过程
中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因此, 国家干预农业产品市场, 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补贴, 减少农业经营
的风险和波动, 保护国内农业发展, 对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弱、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不稳
定性和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原因, 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国家力量推动的。早在本世纪初, 美国就健全了促进农业教育、研究、推广的法律制度, 形成
了发达配套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 农业科技一直是联邦政府科研投资的主项之一。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