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作者:肖福赟(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

作者:肖福赟(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必须把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并揭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逻辑。总体来讲,体育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之根基,体育可以养德、益智、健美、助劳,高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体育运动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凸显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的总体目标要求;就是要适应学生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阳光,教育引导学生将体育课程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结合起来,以不断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构建综合一体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不仅需要关注学科知识体系,更需要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新时代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及时关注当代学生群体的新变化、新特点,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时代特征、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综合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课程资源。在课程目标上,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和增强体质的总体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体育运动能力、体育审美情趣和体育合作精神。在课程设计上,要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注重体育与德智美劳四育”的相互融通、相互促进,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构建综合一体的体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要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并根据当代学生群体的新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拓宽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开展体育活动,建立完善学校与校外体育资源的开放互促共享机制。

第三,构建协同创新的教学体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不同学段的课程方案以及体育学科课程标准,切实保证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体育课程,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加强整体设计,注重不同学段有序衔接的体育教材建设,规范国家体育课程教材的使用管理,切实维护教材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准确把握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激发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实施力,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认真梳理武术、摔跤、舞狮等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统筹用好活动课程,善于把学生体育类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运动队性质的活动等附加必要的课程要素,使其由松散的活动转化为系统、稳定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

第四,构建多元导向的评价体系。“多元评价”是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形成动态性整体评价,以全面客观反映教学质量。这与体育课程多元性目标要求相适应、与体育教学评价的复杂性相适应。新时代体育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体育运动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并在实践中实现三个转变:从一次性评价向多次性评价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锻炼过程;从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充分地反映大学公共体育课教育教学目的;从体育课程的评价向体育运动的评价转变,引导学生不仅完成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第五,构建开放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的过程究其本质而言是知识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是知识体系的构建、维护和更新的过程。新时代体育学科建设要立足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以放眼全球的视野,瞄准国际标准,着力培养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学科知识面宽广、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要秉承“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关注体育实践的新变化、新特点,产出学界公认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并能够将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体育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贡献力量;要在推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积极构建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总之,加快构建综合协同、多元开放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发展理念是“行动先导”,评价体系是“指挥棒”,课程体系是“目标载体”,教学体系是“实现过程”,学科体系是“服务器”,它们之间构成一个内在联系、系统协调的有机整体,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从而成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 少年强中国强 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体育开创新局面 迎来新发展
下一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