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高校体育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校体育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校体育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高校体育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聂东方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高校教学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显著,极大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注重加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改善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将其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研究中,围绕高校体育改革展开讨论,同时提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措施

引言

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大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开始高度重视身体健康问题。国家提出终身体育思想后,社会群众认可度较高。在终身体育中,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显著,能够衔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培养。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大,尤其是对体育价值观、自主锻炼能力的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高校引导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不断培养体育运动热情与积极性,确保学生养成体育习惯。所以,大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够加快高校体育深化改革,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关联性

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属于重要场所。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能够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加强文化素质能力。在高校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知识,能够促进身体与大脑的同步发展。按照相关实践研究可知,科学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质体育课程教学,能够提升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同时提升课余生活乐趣,确保大学生参与运动锻炼活动时,能够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将大量时间应用到加强素质能力方面,减少不良信息影响,以免错误思想与不良文化,侵蚀大学生群体思想理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优势显著,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奠定基础,开展科学且专业的学习,同时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大学生是祖国发展接班人,积极承担责任与义务,拥有丰富文化知识,积极面对就业、生活与成长压力,承担社会责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离不开科学教育内容与方式支持。通过体育教学,可以落实学生体育锻炼、学习培养工作,确保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坚强品质,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加强审美能力与拼搏意识。体育教学改革、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系密切,通过二者协调发展与进步,能够为学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分析学生研究数据可知,大学生个性气质、个人习惯,会影响后续发展。大学阶段加大体育教育力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作息,加强学生主动锻炼意识。终身体育,贯彻到人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开展终身体育,能够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加强国家体育实力。新形势下,学校通过体育运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发展带来较多可能性,确保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发挥出高校体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

二、终身体育意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培养体育人才

身体健康是发展本质与基础,高校能够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因此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责任重大。高质量人才,是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高实践能力的人员,具备顽强意志、健康体格。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确保体育精神渗透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强化终身体育意识。企业,建立校园体育文化,逐渐感染学生养成体育精神;其二,注重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参与到体育教育活动中,深度体验体育运动魅力,积极参与到集体体育运动中,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强化集体荣誉感。身体健康,是个体发展载体与基础,即使个体的知识储备深厚,也需要有健康体格支持,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体现个人价值。

(二)生成特色体育理论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成,属于持续探究、优化、自省过程。改革开放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且在实践中推敲和验证,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终身体育意识符合国家发展主流趋势,传统体育知识讲解模式,逐渐朝着体育观念、体育思想意识传播方向发展,融合高校、社会的体育教学,展示出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强化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快体育教学深化改革。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受到陈旧教育理念影响,教育实践中的课程创新意识薄弱,教育模式和手段单一,致使高校层推行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课程安排存在“一刀切”现象。体育教育模式单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不满足多元化需求,不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延续传统教学理念,导致体育教育项目集中在传统层面,主要表现在球类运动、田径项目中。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化,无法发挥出大学生群体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影响大,无法体现出体育兴趣爱好,也不能加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此外,高校传统体育教材,存在知识面不集中、专业知识点碎片化问题,体育教师无法把控课程教学重点,致使课堂发挥比较随意,教师未形成系统化教学思路,影响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传统教育理念认为,高等教育体系课程为专业课程,虽然体育课程也为基础课堂体系,但是只是为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供服务,被划分到辅助课程领域。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开展教育实践时,教学管理理念比较宽松,并且以统一化标准要求学生,没有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分项目体育锻炼。在此种教育环境下,如果体育教师的运动强度大,则会导致大学生群体运动能力薄弱,产生大量体能消耗。当体育教师运动锻炼强度较低时,则不满足运动能力较强学生的锻炼需求。

(四)体育教学活动缺乏多样性

在近几年发展中,高校体育教育联合课程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深度探究特色体育课程模式。部分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不足,没有立足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育要求,学生体育知识学习仅限于课堂、体育比赛活动中。高校与教师没有联合学生教学特色、专业特色,组织多样化体育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无法发挥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学校对学生终身意识培养认知不足,因此在与社会体育项目、体育单位合作时,存在明显的能力不足问题,没有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比赛项目,也不能通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加体育教学工作难度。体育教学活动缺乏多样性,无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技能,强化比赛意识,对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阻碍影响大。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一)加强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积极转变传统竞技为主的教学理念,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利用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大学生毕业离校后,在终身体育意识引导下,会自觉应用体育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运动锻炼中,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增加生活幸福指数。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学内容属于重要载体,能够有效作用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为了强化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应当深入分析项目健身效果,了解体育发展现状,有效衔接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保证大学生毕业后扩展学习空间。引入新兴体育项目,比如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舞蹈、体育扩展训练,引入到体育课堂中。

(三)优化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将教师作为主要考核对象。通过教师教学考核,对体育教学秩序予以规范,优化完善体育教学进度。此种考核方式,没有兼顾到教学主体考核,必须加大改进与调整力度。第一,将大学生学习情况纳入到考核范围,针对学习情况,实行阶段评价。第二,系统研究大学生考评结果,按照大学生考核结果,制定满足大学生预期教学内容,不断加强教学效果,确保大学生群体建立主动学习兴趣。

(四)建立高校体育社团

为了确保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还需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和强化终身体育意识,以课外体育活动补充课堂教学。因此,积极为大学生组织体育活动,利用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竞赛等方式,帮助大学生群体建立校园体育氛围。在建立体育社团初期,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社团活动中,吸引拥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参与。所以,高校将体育社团建设作为重点,利用政策倾斜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群体,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五)创建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

注重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深度落实以下措施:第一,高校需要为大学生群体矩形体育井在比赛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比如,组织大学生参与体育表演活动,例如体育舞蹈、健美操等,以加强学生运动兴趣。第二,大学生充分应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基本体育技能,掌握科学的体育保健知识,组织开展体育知识讲座。高校组织大学生观摩体育赛事,扩展学生视野。第三,高校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体育锻炼场地与设施,增加体育设施数量与质量,以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六)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涉及到人为因素、物质因素,上述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大,并且与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物质因素属于教学硬件设施,属于教学基础。人为环境,是教学软件设施,能够指引教学发展。注重改善物质因素,要求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引入体育设备。优化改善人为因素,需要将健康作为基础,优化教学环境。注重建设和谐教学环境,激发大学生潜在能力。高校教师设置体育课程时,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互动交流,加强师生了解交流,以减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抵触心理,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范围。同时,组织体育比赛与游戏,加强大学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度,加强大学生群体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七)增加理论课程比重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重视实践,忽略理论知识重要性,尤其是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不太了解大学生体育基础与学习情况,危害体育教学效果,无法加强大学生身体素质。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校推进教学深化改革,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深度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采用此种方式,可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素养,不断加强教学灵活性,丰富教学形式,为大学生体育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以调动大学生积极性与能动性,使其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强化体育教学效果。由于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存在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言语鼓励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高校制定相关制度规定,提出硬性规定要求与措施,比如体育学分,不仅要有传统体育课程成绩,还要求学生参与早操、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不同项目百分比,汇总为最终体育成绩。在学校制度规定下,大学生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中,以免挂科。所以,在制度规定督促下,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中,能够深度体验运动乐趣,强化终身体育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终身体育意识,能够指导大学生群体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群体终身体育意识,能够使其养成运动兴趣与习惯,提升大学生离校后的体育锻炼参与积极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加强自身认知,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体育理念,以提升教学参与积极性,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美娟.终身体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评《高校体育教育:终身体育背景下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21,20(10):110.

[2]王世友,王红梅,张国峰.健康中国背景下转型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整体化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21,19(02):51-53.

[3]向菲菲.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长江丛刊,2021,15(06):111-112.

[4]李丽莹.运动类APP的“线上教学”与“数据记录”功能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129-130.

[5]温国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促进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9,23(14):180-181.

[6]郭敏.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22):43.

[7]徐锋,陈子超.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西藏高校体育课程实施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77-78.

[8]黄友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创新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7(08):96-97.

[9]鲍树洋. “终身体育”背景下从非认知因素入手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11(35):4-5.

上一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下一篇: 法学理论丨深入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