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跨世纪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创造和前景,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是关于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有力回答。深刻认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与创造,在继续推进中国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使中国走出了“贫穷社会主义”的历史误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曲折中探索。一段时间里,我们曾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仅看成一种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和政治革命,而降低了它与资本主义相比更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能够推动现代化的实质意义。这样一来,社会主义本与现代化共生的内在关系被隔断,或对立起来。这种忽视生产力发展和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认识的误区,曾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致使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现代化潮流擦肩而过。
完成社会革命之后,尽快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始终注意到经济因素在社会变迁中的基础作用。辩证法的革命性在于它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时,才是现实的和合理的。马克思主义最讲发展生产力;在人民掌握国家命运的社会主义下,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更是全社会的利益之所在。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确立,正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实践上的拨乱反正;同时,也使我们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认识上走出历史的沼泽。特别是在原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发展生产力所解决的历史课题,正包含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任务中。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想与实践找到了坚实可靠的基点。
(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开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变成一场没有枪炮的特殊“战争”。现代化问题日益受到不同国家、不同代表人物的关注,成为世界未来走势的轴心。不能不承认的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拉大了同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不敢提出现代化问题,能不能把党和人民的注意力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是对中国的严峻考验。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正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当今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化浪潮,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保持警醒的结果。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社会主义中国面临极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好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步伐,是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关键。这样就可以经过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努力奋斗,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与竞争中赶上世界强国,走向复兴之路。
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正视世界的新变化,正视由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国力竞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勇于迎接挑战的战略抉择,是迎接随之到来的全球化时代递出的第一份答卷。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中国人民树立起团结奋斗的政治目标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使中国共产党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强的战斗力,使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内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共同开创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尽管起初我们对现代化的体会是肤浅的,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展中,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现代化的认识都向前跨进和大大地丰富了。此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的一个纲。由此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上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性变化,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下,走出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的最大政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行动归宿。
概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理想,终于变成中华民族正在完成的跨世纪伟大工程。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国道路,才能把中国引向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并且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历史任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人民的现代化理想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结合起来,是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提出的历史性课题的回应。在这里,社会主义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