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来到,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社会服务人才走俏。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意见提出,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相关专业,另外每个省份要有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类专业。
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到2022年,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紧缺领域相关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为社会服务产业紧缺领域培养和输送一大批层次结构合理、类型齐全、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意见要求,首先应完善学科专业布局,要以面向社区居民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托育托幼等紧缺领域为重点,合理确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不同类型、层次学历教育相关专业和职业培训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向家政、养老、育幼等相关领域专业倾斜。
意见强调,要重点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积极增设护理、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智能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营养与食疗、助产、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幼儿保育、学前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康养休闲旅游服务、健身指导与管理等社会服务产业相关专业点;鼓励院校根据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心理慰藉、家庭理财、收纳管理、服饰搭配和衣物管理、室内适老化设计、社区服务网点规划设计等产业发展新岗位、新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每个省份要有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类专业;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快培养高端家政服务人才,养老机构、家政机构、大型康养综合体经营管理等急需人才。
意见还提到,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主动适应社会服务产业发展需要,设置家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老年医学、康复治疗学、心理学、护理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相关专业;在普通本科高校金融学类、高职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中增设相关课程,不断满足养老金融创新急需人才;教育部等将支持高校通过自设家政学等二级学科,开展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
意见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报考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支持社会服务产业从业人员通过多种渠道接受职业教育,提升学历。
教育部等部门将支持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紧缺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将在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领域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同步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未来,全国将建设培育10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并推动50家优质企业与200所有关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