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到母系社会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认为这是女性掌权、男性备受压迫的社会。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所谓的「父系社会」就是男性统治女性的社会。在这种统治式思想长期的浸染下,人们自然也会认为「母系社会」就是「父系社会」的性别反转版——女性统治男性了。
那传说中的母系社会也会是这样的吗?在统治模式以外能否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呢?
《神圣的欢爱》这本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启发。
神圣的欢爱
8.2
[美]理安·艾斯勒 / 2019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考古新发现
回望那些被大多数人所知的主流历史,确实绝大部分文明都存在普遍的不平等,战争和强奸似乎是社会发展的“标配”。所以,统治模式的社会也似乎是天然的事情。
但近来的考古发现,一些史前社会并没有出现不平等的情况,那时总体更和平。
比如,在对欧洲一些新石器时代的聚居地进行研究时,人们发现那里很少有遭受战争或修建堡垒的迹象,当时的艺术也并没有我们所熟悉的那些相互残杀的战争和强奸的场面。
其次,分析当时的房间面积、室内摆设、殉葬品,人们发现当时的社会结构比现在更平均,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财富差距并不大。
此外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是性别平等。从当时的艺术品、殉葬品和庙宇模型来看,女性在宗教中扮演着比男性更重要的角色(但这不代表男性受到压迫)。
对于这类社会,学者们一般会称作「母系社会」。
但鉴于这个带有性别区分的称呼很容易造成误会,让人以为这是是女性统治男性的社会,亦即「父系社会」的性别反转版本,所以在《神圣的欢爱》中,作者理安·艾勒斯就选择用「伙伴关系」一词来指代这类社会(与之相对的是以「统治关系」为主的父权社会)。
为了避免偏见,下文也会使用「伙伴关系」的说法来取代。
伙伴关系社会
这些社会有什么特征呢?这里列举几点。
1. 对性的态度
现在的我们往往会把性视作低俗或污秽,是需要被严格控制的事情。但在那个社会里,性反而是自然和神圣的体现,男女之间可以自由往来;在很多的史前艺术品中都有对yin门、子gong、阳ju或杏爱的描绘,杏符号随处可见。
另外,那时还会有很多和杏相关的仪式,来歌颂它带来的富饶。但这与现在的涩情并不一样,后者更多是为了纵欲,并且往往会有强暴女性的场景,而前者则没有任何杏虐待场面,它不是为了放纵私欲,而更多是为了通过性达到与神合一的高级意识。
2. 艺术
在以统治关系为主的社会里,很大一部分的艺术都会颂扬统治和破坏的力量。比如一些雅典花瓶的装饰画就有对女性实施强奸和暴力的描绘;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主要都是通过杀人来占领世界的男人。
而史前伙伴关系社会的艺术则更重视给予、养育和启迪生命的力量。比如古代欧洲神殿模型中就有着众多的女祭司形象,她们在纺纱、织布、烤面包——这些活动在当时占据重要地位,就如在统治关系社会里对武器的重视一样。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赞颂自然创造力、体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比如有很多对性、生育、死亡和动植物的描绘,还有与自然节奏相吻合的仪式;那时的神话人物也并非后来常见的那些征服自然、斩除妖怪的暴力形象,而主要是一些半人半兽的奇妙人物,体现与自然的融合。
3. 女神形象
在我们的社会里,大部分的神都是男性形象。他是国王,是主,是至高无上的世界统治者,他还会用一些刑罚来让人臣服。所以为了表现对上帝的信仰,人们往往需要经受身体的痛苦。
而在伙伴关系社会里,则会有很多女神形象。但这并不等同于把上帝换成女身,因为这些女神既非至尊的世界统治者,又非住在遥远天界的无形实体,她更多是拟人的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她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孕育了一切生命;她还赐予了人们强烈的身体和杏的快乐。
总之,她并非如男性神那样靠痛苦或对恐惧的恐惧来掌控世界,而是用爱和欢爱来滋养世界,让人们得以在寻欢作乐中体验与神圣的结合。
4. 家庭模式
在父权社会中,血统是按照父亲来计算的。女性婚后从夫居,她的子宫会被视作丈夫的财产,她生出的孩子随父姓。
而在伙伴关系社会里,家庭组织以母亲为中心,子女都从母居,并且孩子不会被视作某个人的财产。
比如我国云南西北部的摩梭人便是母系社会的形式。那里由老年妇女平均分配资源,并且男女均不结婚,只要情投意合,两人便可通过“走婚”的方式结合。走婚后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抚养,所以一个家庭里面的成员都是姐妹、母亲或祖母的后代,在抚养方面都不分彼此。
而西南欧的巴斯克人,在几个世纪前也曾有过以母亲为中心的家庭组织。在他们的家庭中,父母共同生活和照料后代,家里的土地归女性所有,血统按母亲计算——但这不代表孩子就是个别女性的财产(这点和父权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孩子是属于整个宗族或部落的,所以养育孩子也被视作公共而非个人责任。所以有学者就称这种社会为“具有集体原则的母系中心宗族”。
只有统治关系模式才能带来高级文明?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反驳道:“这样的社会再平等,最后还不是被父权社会取代了?只有统治关系才能带来发达的技术和文明!”
鉴于篇幅限制,这里先不讨论为什么伙伴关系社会会被父权取代,我们不妨先来简单看看伙伴关系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水平。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米诺斯文明。这是青铜时代地中海地区克里特岛附近出现的一个持续了将近2000年的古代文明,里面正是有着女神崇拜的文化,以及很多关于性的符号和仪式。
人们发现,米诺斯虽然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高度发达的技术,但却和很多其他的知名的“高级”文明不一样,比如:
岛上的多个城邦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很少见有堡垒;
没有“发达”文化中往往会产生的贫富悬殊,也没有压迫人的统治阶级;
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有着现代化程度让人吃惊的卫生系统、马路和桥梁,艺术也十分兴旺发达,生动地表现着自然之美。
所以,不一定是统治关系模式的社会才能带来科技和艺术的发展——换而言之,社会的发展不一定要建立在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之上。
米诺斯文明遗址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
在以父权社会为主要代表的统治关系模式以外,确实存在另一种社会模式——伙伴关系模式,这种模式并非父权社会的性别反转版本,并非“女性取代男性进行强力统治的社会结构”,它是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维度——
父权社会强调的是男尊女卑,而伙伴关系社会并没有女尊男卑,虽然女性多少处于主导地位,但这并不代表男性受到压迫;
父权社会的重要统治手段之一是对性的管制,人们对性的态度要么禁忌,要么放纵。但在伙伴关系社会里,性是自由的,无论男女都可以在享受身体快乐的同时感受神圣的存在;
父权社会会把子女归作某个男人的财产,而在伙伴关系社会里,子女并非某个女性的财产,而是属于整个集体的;
父权社会的艺术崇尚征服和杀戮,伙伴关系社会的艺术则更多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所以,统治关系模式并非唯一的社会模式。当我们尝试打开思路,其实会发现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维度。
- END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