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文字狱、株连九族是中国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特有产物之一,是中国封建暴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日益腐朽,这种封建的禁锢、镇压、杀戮手段也愈来愈厉害,愈来愈骇人听闻。
避讳
在封建专制时代,避讳的形式有多种多样。
其一,晚辈的名字中不能用长辈名字中使用的字,同音、同义都不行,否则就是小儿犯上,忤逆不孝。所以,名字又称名讳。
其二,晚辈不能对长辈其呼其名,也不能在行文中直书其名,长辈行文则多用“父讳不具”的款式。
其三,庶民百姓不能直呼皇帝之名。皇帝死了有名目繁多的忌讳,譬如死就用晏驾、驾崩、山林崩等字眼。
唐代为避讳太宗李世民讳,凡是书写行文有“民”字的地方一律改用“人”。在唐代还有因避父讳而不参加科举考试的例子。如著名诗人李贺其父叫晋肃,他因避父讳而一生不去考进士,因“进”、“晋”同音。对于这种愚腐不堪的行为,有人曾经进行过辛辣的讽刺,说如他的名字中有“仁”,则他的子孙不要做人吗?如果他老子的名字中有“范”,他便不应吃饭,而应吃草,如果说吃饭,那不是会认为是吃老子的肉吗?
清王朝时,避讳之风更盛,甚至在校勘古籍时,也要十分留神避清皇帝名讳。例如,清末胡克家在校勘重印《昭明文选》时,为避皇帝名,蓄意玩弄文字减笔,竟使书中出现了近三十处缺胳膊少腿的字。如书中为避清圣祖(康熙)玄烨讳,将“玄”字最后一点去掉,将“烨”字的“十”字去掉;为避清世宗(雍正)胤禛讳,将“禛”字最后一点去掉等等。
文字狱
后来,文字避讳进而发展成为“文字狱”,成了封建统治者镇压具有反抗倾向或触犯其忌讳的文人的手段,故意从他们的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禁锢、杀戮。
“文字狱”在明代以前的历代王朝不同程度的出现过,尚不严重。到了清代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日趋腐朽反动,“文字狱”也愈来愈严厉,愈来愈骇人听闻,惨不忍睹。在清王朝统治的二百六十七年里,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维护满州皇帝和贵族在全国的统治地位,清朝统治者对于统治集团内部任何反满思想和活动,都采取了严格的镇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期,清朝统治者曾大兴“文字狱”,前后见于记载的约有七、八十起。
据《痛史·庄氏史案》载,康熙二年,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印刷出版了朱国祯编写的《明史》,又请人增补了明末天启、崇祯两朝事,其中多有诋毁满州文句,被人告发,清王朝将已死的庄廷鑨开棺戮尸。作序者、刻印者、校阅者、售书者、藏书者等被杀七十二人,流放充军者有几百人。
又据《清代文字狱档》载,康熙五十年,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因所著《南山集》一书中,叙述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史实,而触怒了康熙帝,清王朝将戴名世满门抄斩,还处死了许多有牵连的人。
另据《清世宗实录》载,世宗雍正四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江西试题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查嗣庭奉派主持江西举人乡试,所出试题中有“维民所止”四字,被人诬告“维”、“止”二字,是有意砍掉“雍正”的头,怀有要将当今皇上雍正斩首之意。于是,清王朝兴师问罪,大加杀戮。除宣布这次考试无效外,查嗣庭下狱论死,被酷刑折磨死于狱中后又下令戮其尸,夷三族,株连数百人。
还据《清高宗实录》载,高宗乾隆五十三年,湖南来阳生员贺世盛作《笃国策抄》,书中论及清代的政事,认为当时用金钱捐官制度流弊极多,因而得罪了乾隆皇帝,贺世盛被处死,妻子皆充军。
还有个叫徐骏的人,因所作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被人诬告为是讽骂清王朝是异族入主中原,不识汉字,不懂礼教,徐骏被下狱处死。
正因为如此,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咏史》诗中曾写了这样两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株连九族
“株连九族”始自上古“三族连坐”,后由隋炀帝发展而成,历史已久。远在战国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就有“族诛”、“连坐”的刑律。商鞅变法时加以扩大,更加具体化了。《商君书·赏刑》篇说:“守法守职之吏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据《隋书·刑法志》载,隋炀帝统治时期,由于对人民苦役百端,征敛无底,致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为了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于是就大肆酷刑峻法。他规定,凡是起来反抗的,“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后来规定反抗者籍没其家,地方官因而“各专威福,生杀任情”。到杨玄感起兵后,又规定诛九族之法,“其尤重者,行轘裂、枭首之刑,或磔而射之”。
据《隋书》卷六十七《裴蕴传》记载:暴君隋炀帝对裴蕴说,“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
又如刽子手于士澄,一次就逮捕二千余人,其中查实有反抗暴隋斗争的只有五人,但这个刽子手却将二千余人全部杀掉。
就这样,“三族连坐”被暴君隋炀帝发展成“株连九族”,甚而破棺鞭尸,无所不用其极。
后世之所谓“九族”有三种说法:一是以直系自高祖至玄孙为四族,旁系,自己身横推三从兄弟,共为九族。二是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三是指本身以上的父、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为九族。甚至包括老师、同学、朋友、同情者等等,其实远不止“九族”。
株连灭族的酷刑在唐代武则天时有了进一步发展。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神功元年有一个相面术士,诳骗一个洛州七品小官,给其观相算命说,相有帝王之貌,命有“九五”之位。这个愚腐不堪,想过当皇帝坐天下瘾的七品芝麻官,竟然利令智昏,希图谋反,不久被人告密于酷吏来俊臣,上报武则天,女皇武则天派其亲信,侄儿武懿宗去审理此案。这本来是一桩一般的迷信案件,而依仗女皇武则天扩大权势,飞扬跋扈的武懿宗为要扩大案情多杀人报功,借以排除异己,唆使被告胡乱咬人,以致牵连到宰相李元素等三十六家,一时京师震动,人人自危。最后,李元素等三十六家皆夷族,惨杀无辜数百人,亲友及门生故吏流放充军者千人以上。
武则天阴谋篡权以后,为巩固女皇宝座,铲除名臣宿将,诛杀唐宗室子弟,利用酷吏索元礼(胡人)、来俊臣、周兴等人,大兴特务、告密、诬陷之风,凭空捏造罪名,为此而发明的《罗织经》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许多案件都是“构似是之言,成不赦之罪”。
这种“株连九族”的镇压杀戮手段发展到宋朝更有了新的名堂,典型的就是卖国贼秦桧及其帮凶给抗金名将岳飞等民族英雄的罪名—“莫须有”。
在农民起义中因小生产者的狭隘落后性,由互不信任,到用株连杀戮手段清除异己,发生火拚,导致失败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如震撼清王朝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推翻清王朝统一全国的事业八字还没有一撇,只占有江南数省之地,就互相猜疑,引起内讧。洪秀全密诏野心家韦昌辉从千里之外的战场上,率轻骑千余骑星夜兼程奔回天京,于一八五六年九月一日晚,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了暴乱,杀了杨秀清一家,几天之内搜杀了杨秀清的部下、士兵两三万人。
洪秀全利用野心家韦昌辉除了异己杨秀清后,又对翼王石达开很不放心,最后逼走了石达开,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伤了太平天国的政治、组织、军事元气,导致了太平天国的最后失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