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现代竞争环境下,个体面对的生活压力与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青春期的发展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青春期是个体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期,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状况和种种问题也是各界学者普遍关注的议题。
初中时期同样也是孩子们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老师、家长、社会的要求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业任务也在不断加重。
初中生刚刚步入中学生活,面临着日益繁重的,不同以往的学业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有些学生们能自行解决,而有些则需要借助老师、同学、家长乃至社会力量的帮助。
这些帮助有显性的、直接的,也有隐性的、间接的。
因此,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发展的影响。
社会支持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精神病学研究。后续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了社会支持对人毕生发展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的研究变得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学者们对社会支持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多。
现有研究形成了多种模型,1.社会支持对心理的辅助支持作用模型;2.社会支持对心理压力的缓冲作用模型;3.社会支持对心理的动态变化模型。
其中压力缓冲模型既包括心理压力缓冲,也包括病理和生理上的压力缓冲。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成年人缓解压力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对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同样对缓解青少年心理压力有着显著作用。
一、理论基础
社会支持作用模型理论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极高,关于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机理,主要存在3种理论模式。
(一)主效果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二者的关系中,社会支持为心理健康提供增益服务。这一功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
社会支持能给个体带来日常生活中的有益情感,促进身心健康,且能减轻应激事件的影响。该理论得到了验证,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者与独身者均已证实。
社会支持并不只对个体发生危机事件有效,并且还能改善日常生活中个体心理健康。
(二)缓冲器模型
该模型认为,当应激事件出现后,社会支持可以减轻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并可以保护良好的身心健康。
个体对应激事件进行评估的时候,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危机评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减少个体对于危机严重程度的主观判断,从而缓冲生理和心理压力;
2.减少了个体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主观评估,从而增强其潜力,增强对应激的应付能力,或者对生理过程产生直接的作用,起缓冲作用。
(三)动态效应模型
这一模型暂时没有权威的研究进行实证,是近期新兴的理论。在这一模式中,压力与社会支持被视为自变量,对身心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产生增益作用。
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是互动的、影响的,并且这种关系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动态发展的。
Weiner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
Weiner通过对社会心理学家Heider、Rotter等人归因理论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动机与情绪归因理论。
Heider认为情景归因与性格归因是一致的,并且提出了对于自己与他人行为存在着不同归因倾向的观点;另一方面,Rotter提出了控制源这一概念,这对Weiner来说是一个启示。
因此,Weiner以二人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更系统、全面的三维归因理论。
Weiner认为个体在工作中将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能力、努力、情景、运气、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等。
当学生作为考察的目标,学生对于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主要是前4项(能力、努力、情景、运气)。
这些要素可归为3个层次:
1.控制源,也就是个人对于成败因素的由来判断,通常分为自身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从这个层面看能力、努力与身心状况属内控因素、情境、运气等为外控因素。
2.可控性是个人认为对自己成功或失败起作用的要素,从本质上看,是否可以通过个人的意志来确定。
从这一维度来看,所有要素中仅有努力这一要素能够凭借个体的意志来掌控。即能力,情景、运气和身心状况等等种种,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
3.稳定性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因素,从本质上看是稳定的吗,在相似的情景中是否一致。
能力与任务难度在这一维度中并不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与此同时,情境、运气跟身心状况相对不稳定。
二、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归因国内外研究综述
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国外较早对社会支持进行研究的学者将社会支持本质视为外部环境资源,如国外学者Cassel于1976年提出了社会支持这一概念,即社会支持属于居于个人外部的资源。
Cohen补充说,社会支持概念为供他人使用的各种资源之和。
这种观念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太概括化了,又太过广泛,几乎涵盖人类掌握技术的方方面面,很难由此概括社会支持“庐山真面目”。
以便更深入地进行社会支持研究,因此,社会支持需具体化,因此,将社会支持由宽泛变为准确的理念势在必行。
1976年,学者Cobb对社会支持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将社会支持还原为信息,它的内涵有三个层面:
1.指使个人认为自己是能得到他人关怀与爱护的材料;
2.指使个人认为,个人自身就是一种尊严,是一种价值信息;
3.指使一个人认为自己属于某一个人或一个人希望加入的群体中的人的资料。
Pearlin认为,社会支持可从三部分产生,其中包括:社会网络、活跃交往,建立亲密关系。
在Pearlin看来,社会支持最初的源泉就是社会网络。
所谓社会网络,就是个人所能触及的一切范围内里的一切社会关系,它确定着个人最外层的社会支持源边界,唯有借助社会网络,社会支持才能深化,是人得到支持最迅速的方式。
第二个来源,主要指个人所存在的积极社会关系。
如果把社会网络作为个人所能得到的一种支持来源通道,那么,积极的社会关系则是个人可能会寻求支持的源泉。
因此,社会网络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求助方式,而积极的社会关系则是由内而外的求助。
三是亲密关系,对支持来源和个人关系亲密度的重视,它包括情感与信任程度的紧密联系。
在Pearlin看来,三个源并非互斥对立矛盾重重。每种类型均表明社会支持来源不一,而每个源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在他看来,三个社会支持来源各自内嵌于前者。
已有研究针对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展开深入研究。Wong在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少有人求助于教师及其家庭,近9成的人都会向朋友求助。
表明不同群体在使用社会支持方面存在差异。
Cauce&Felner&Primavera等提出系统支持来源,青少年三大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他们分别是学校和家庭以及朋友。
关于社会支持的涵义,国内学者已经做过大量研究,陶沙在大学新生上学期做了一项社会支持调查,研究发现,久而久之,大一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呈现倒U型曲线。
从家人、朋友那里获得的支持,同个人的领悟社会支持是紧密相连的。
国内学者对社会支持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例如,骆鹏程以温州台州地区初中留守儿童为对象,调查发现,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明显正相关。
李志凯在河南地区留守儿童调查中还发现,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明显正相关。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并不能显著预测心理弹性,客观支持能预测心理弹性。
同时支持利用度最能预测心理弹性。
吴美玲在福州地区对6~15岁农民工随迁子女展开调查:社会支持各维度和心理弹性各维度,均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周方芳对山东初中生的调查中发现,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以及人际协助、家庭支持、积极认知、情绪控制等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面对困难,得到外界的支持也就越多,心理弹性较强,愈能承受更多的挫折与压力,证实社会支持在心理弹性中具有保护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研究结论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一)初中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归因的基本情况
1.初中生社会支持基本情况:初中生社会支持的他人支持、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等三个维度,男女生均具有显著差异。
不同年级的样本在社会支持的家庭支持维度具有显著差异,而在社会支持的他人支持和朋友支持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生源地学生在社会支持的朋友支持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社会支持的家庭支持与他人支持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担任班干部的样本在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均不具有显著差异。
2.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基本情况: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能力维度,男女生具有显著差异;而在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行为维度,男女生不具有显著差异。
不同年级的样本在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能力效能感和学习行为效能感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初三年级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初二年级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
不同生源地的样本在学业效能感的学习能力效能感与学习行为维度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是否担任班干部在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能力维度差异显著,在学习行为维度不具有显著差异。
3.初中生成就归因的基本情况:成就归因的内控失败等维度,男女生具有显著差异,而在成就归因的内控成功、外控成功和外控失败维度,男女生不具有显著差异。
不同年级的样本在成就归因的内控成功、外控成功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外控失败维度上差异特别显著。
通过平均值图可以看出,在成功情景下在初一、初三年级更倾向于内控归因,初二年级更倾向于外控归因。
而在失败情景下,初一年级更倾向于内控归因,而初二、初三年级更倾向于外控归因;不同生源地的样本在成就归因的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班级中担任班干部的样本与未担任班干部的样本相比,在成就归因的内控失败和外控成功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外控失败维度差异特别显著。
(二)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归因相关情况
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成功情境下,社会支持与成就归因的内控归因呈正相关,但与外控归因不具有相关;失败情境下,社会支持与成就归因的内控归因呈正相关,与成就归因的外控归因呈负相关。
在成功情境下,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归因的内控归因呈正相关,与外控归因呈负相关;在失败情景下,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归因的内控归因不相关,与外控归因呈负相关。
(三)成就归因对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情况
在成功情景下,成就归因的内控归因对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中介效应,成就归因的外控归因对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具有中介效应。
在失败情景下,成就归因的内控归因对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具有中介效应,成就归因的外控归因对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遮掩效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