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总体上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也就不能停止生产,从社会生产的周而复始、连续不断进行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各个个别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彼此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些资本家买进生产资料,资本由货币形式变成生产形式;同时就是另一些资本家卖出生产资料,资本由商品形式变为货币形式。个别资本在循环运动中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由此形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运动。
特点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是社会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三者的统一。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特点是:社会产品的生产,是为了剥削雇佣工人,生产剩余价值。在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可以依靠剩余价值来吃喝玩乐,其原始资本不仅不会消耗掉,而且还可以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增大,因而可以保证不断再生产出资本关系。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在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再生产出维持自己及家庭基本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使他可以而且必须不断地出卖劳动力,表现为劳动力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价值补偿,即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怎样卖出、卖给谁,以收回垫支出去的货币资本;二是实物补偿,或叫实物替换,即资本家从哪里买进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又从哪里买到消费资料。如果产品的实现有了问题,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就要被迫中断。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要求能否实现,关键在于社会生产能否按比例发展。因为社会产品无非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不是卖给资本家作为生产消费的对象,就是卖给资本家和工人作为个人消费的对象;而资本家和工人用来取得社会产品的购买力,又只能来源于出卖社会产品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因此,社会产品各个部分的实现过程,总是在社会产品运动的内部进行的。撇开货币流通的媒介作用不说,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内部相互进行交换;它要求社会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要有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即各种使用价值的生产要符合社会需要。就是说,社会劳动必须按比例地分配于各生产部门,社会生产才能按比例地发展。
社会生产按比例地发展是任何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怎样实现的情况也就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在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来调节。当社会生产不符合按比例发展的要求时,产品供需失去平衡,价格就上涨或下落。这时,资本家才通过市场得到必须改变生产和投资方向的信息。但它已经发生在社会生产失调以后,部分产品积压在仓库内不能卖出。只有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摩擦甚至经济危机和社会震荡以后,已经失调的社会生产才能逐步恢复比例关系,为产品的实现重新开辟道路。
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的简单重复和更新叫简单再生产。社会资本再生产一般是指存在积累情况的扩大再生产,但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是理论上的一个合理的抽象。因为它是扩大再生产的起点和基础。分析简单再生产,有利于弄清楚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产品的构成
按照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需要,社会产品的结构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第一,社会产品的实物构成。可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即第一部类(Ⅰ)的产品,是用于生产消费的;消费资料即第二部类(Ⅱ)的产品,是用于资产阶级和工人的个人消费的。第二,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两大部类的产品都可按价值形式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①不变资本价值
c,是转移到产品中的原有价值,必须用来补偿不变资本的耗费;②可变资本的价值
v,代表所使用的社会劳动力的价值,等于为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工资总额,必须用来补偿可变资本的支出;③剩余价值
m,工人无偿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是资产阶级的剥削收入;v+m是工人劳动新创造的全部价值。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同单个商品一样,等于c+v+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