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认知1. 所谓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2. 社会认知在内容上涉及三个不同层次: (1)关于个人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别人各种心理活动及思想观念,个性品质的认知; (2)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友谊、冲突、合作等关系的认知; (3)关于社团内部及内部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3.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4)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5)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6)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4. 观念采择能力的发展: (1)概念:观点采择是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念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2)弗拉维尔的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模式:弗拉维尔认为,观点采择能力被视为一种指向了解别人观点的、由不同的环节所组成的认知加工过程.a.存在阶段:儿童了解他人具有与自己不通的观点、经验和知识等,并了解到这种区别是客观存在的,在这个阶段中,交融着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的两种表现。
b.需要阶段:儿童产生推断他人观点、意志等需要,而且这种需要经常是指向人际交往中的某种具体目标的,如试图去说服别人等。c.推断阶段:儿童心理的操作内容已超过了手头的信息,即能根据当前线索对他人较隐蔽的心理活动进行推断。d.应用阶段: 儿童能应用通过推断所获得的信息,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为。(3)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模式 塞尔曼(Selman,1980)认为儿童的角色采取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约3—6岁)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约6—8岁)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约8—10岁)。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约12—15岁以上)。5. 对社会关系的认知(1)对他人的认知 儿童对他人的认识首先是了解其外部的、具体的特征 儿童对他人行为的归因往往受情境因素的人格品质的影响 在小学时期,儿童开始根据他人的行动来了解其观点,并进行评判 (2)对权威的认知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则更多反映了儿童对成人—儿童关系的认识特点(3)对友谊的认知儿童的友谊概念表现了儿童对社会关系认识的一个特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