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在经济,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一般而论,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但由于生产目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始终根据人民的需要来调节生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这“调节”实质上是要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阶级矛盾的根源
1、经济基础上的利益分配对立,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由于不同阶级在经济上利益分配不均所引起的,不同的阶级由于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其经济利益上的分配存在极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了阶级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同。
2、社会制度上的根本矛盾,除了经济分配方面的根本矛盾之外,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根本矛盾也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原因,马克思认为,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经济基础中的生产关系又是决定因素,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根本,其实就是在生产关系变革的过程中尖锐对立的两个方面,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