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0 8 年第5期总第16 9 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 eilo n g jia n gR e se a r c h e s o nH ig h e rE d u c a tio nN o . 5 2 0 0 8se r ia l. N o . 16 9大学生退缩行为形成的原因探析郭洪芹( 浙江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浙江杭州310 0 18 )摘要: 退缩行为与孤独症和精神分裂密切相关, 而且与青少年犯罪也有一定的关系, 与暴力犯罪相关程度也很高, 因此,退缩行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研究退缩行为, 是一个涉及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成才的重要问题。 文章对退缩行为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并重点探讨了大学生退缩行为形成的原因。 文章认为退缩行为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缺陷的基础上, 遭受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 并通过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 并重点分析了与心理有关的影响因素。关键词: 大学生; 退缩行为; 原因中图分类号: G 64 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 0 3—2614 ( 20 0 8 )0 5—0 14 7 —0 3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 一拍桌子, 跳蚤跳起的高度是其身高的10 0 倍以上, 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 再让它跳; 当它多次碰到了玻璃罩后, 它就改变了跳跃的高度, 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
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 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时, 跳蚤无法再跳了。 当打开玻璃罩, 再拍桌子时, 跳蚤竟然不跳了。跳蚤变成“爬蚤” , 并非它已经丧失了跳跃的能力, 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折, 学乖了、 习惯了、 麻木了。 许多人与此极为相似,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和打击后, 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压制封杀。 因没有得到恰当、 及时的疏导和激励, 他们或者对失败惶恐不安, 或者对失败习以为常, 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渐渐形成了自卑、 不思进取、 不敢拼搏的心理, 养成了懦弱、 退缩的行为习惯。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沉默寡言、 不爱交际; 他们处理问题犹豫不决, 往往错失良机; 他们孤独寂寞, 逃避现实,不敢承担责任; 他们对人漠不关心, 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很难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当他们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时, 就会表现出恐惧、 害怕、 不安等心理特点……我们将这类行为统称为退缩行为。一、 退缩行为的含义退缩行为多见于学生中, 它属于问题行为的一种, 可能会给家庭、 学校和社会带来麻烦, 并会妨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问题行为按其表现的主要倾向可以分为攻击型问题行为和退缩型问题行为两类。
有研究者调查表明: 攻击行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已经得到研究人员、教师和家长的普遍重视, 而对退缩行为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对于退缩和退缩行为的界定,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印度学者S ・K ・曼格尔认为退缩是指一个人所使用的能够使自己从导致挫折或失利的环境中退却出来的一种策略心1;美国心理学家H ・A ・莫瑞认为退缩是一种具有目的性、 并能使人们缓解其所遇到的紧张情绪的动力组织, 与人们某种预想的效应、 感知情境相联系, 在某种条件下以某种特定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可能性或者准备状态口1; 我国学者许又新认为退缩是一个人对待现实( 包括自己的心理现实和客观的现实)所采取的置之不理、 不承认甚至根本否认的态度"- ; 车文博等则认为退缩是一种“倒退” 的心理机制: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而无法解脱时, 自我就会退回到较早期, 出现幼稚的语言和举动” 1; 郭念峰等人认为退缩行为通常指当个体处于挫折或感到不安的情境时, 为了减低焦虑并维护自己的安全与自尊, 而采取的一种回避性的行为方式∞J。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各种观点, 笔者认为, 退缩是人们在预期到的不利情境中表现出的回避或逃离特定集体或环境的一种潜意识需求,通过躲避、 拒绝或辩解等种种消极手段为自己的心理找到一个平衡点, 它是被人们自觉不自觉使用的一种心理机制。
而退缩行为就是人们过度使用上述“退缩” 心理机制所产生的一种经常性、 习惯化的异常行为模式。人一生之中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愿望, 很多时候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失败和挫折会使自我受到伤害, 并引起人们的焦虑和自卑感。 在遭受挫折时, 许多人不愿意面对我们自身的缺陷和失败的现实, 而是趋向于借助某种心理防御机制来否认自己的不适应和焦虑, 以求心理上获得安慰。 人们所使用的种种心理防御机制, 它们的表现有些是正常的, 有些是病态的; 或者说我们有时会合理运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而有时所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又不成熟, 容易导致一些异常行为。 如因误解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暂时不快, 或者说几句幽默话, 或者以其他行动来调节一下情绪, 以求排除不愉快的心理, 增强愉快感情,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正常退缩。 但是, 如果不是为了缓和情绪, 而是为了掩盖错误表现、 不易被人接受地故作姿态, 则是病态退缩。此类不成熟的、 病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过度使用, 就是导致收稿日期: 20 0 8 —0 3—10作者简介: 郭洪芹: 浙江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 国家二级职业心理咨询师。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