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招教心理学笔试备考: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

招教心理学笔试备考: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

招教心理学笔试备考: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在自我调控方面

昨天一起学习了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招教心理学笔试备考: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今天一起来看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

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挥作用,因而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1)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3)自我监控,即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2.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通常儿童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这时,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但发展不是均速的,而是既有快速上升期,又有平衡发展的时期。

①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发展的速度较快,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之间发展的速度格外迅速,是主要发展期。这可能是因为学校的教育加强了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如学习成绩的高低、教师的评定、同伴的接纳等,使儿童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意识。

②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期间,自我意识发展相对平稳,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③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出现加速现象,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期。

(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从自我意识的各成分来看,发展并不同步。

①在自我概念方面。从小学生自我意识组成的各因素来看,小学生能够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通过小学生的自我描述反映出来的。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前面一种水平的描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的更多一些。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才能开始从更为复杂的内部特征、人际关系、个性品质等比较抽象的方面来描述自我。但即使如此,他们的自我概念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而且还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的印象一般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女生年龄越大,则对自己的印象越差。

②在自我评价方面。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具体表现在: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评价的独立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开始具有对内心品质评价的倾向;

第四,自我评价的抽象概括性有了提高;

第五,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

③在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小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发展有很高的一致性。随着儿童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会随之而逐步加深。在自我调控方面,小学生的发展,从总的来看落后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的发展,自我调节能力还不高。

2.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从初中开始,学生已经能够比较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独立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其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总体上处于平稳期;从初三到高一年级为显著上升时期。

从自我意识各成分的发展来看:

①初中生自我评价的发展,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发展很快;从初一到初三年级处于平稳期。初中三年级开始又逐渐升高。

②在自我体验方面的发展,从初一到初三,处于先下降后又略上升的趋向;初三以后比较平稳。

③在自我控制方面,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一,稍有上升

趋势;初一到初二年级又下降;初二后似乎没什么变化。由此可看出,自我意识的各成分发展很不平衡,表明初中生处于更多的矛盾之中。

(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①初中生的自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主要表现在:

第一,出现成人感。所谓成人感是指初中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初中生成人感的出现,在行为上有一系列的表现:凡事不再征求成人的意见,自己开始做主;自己的心扉也不再向成人敞开,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希望与成人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即平等的人际关系;反感成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视;出现了抗拒心理和行为。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第二,自尊感增强。所谓自尊感是指对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初中生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一定的地位。当社会评价与个人的需要相一致时,他们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就容易出现沾沾自喜;当社会评价与个人的需要不一致时,他们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出现自暴自弃。

第三,出现自卑感。所谓自卑感是指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一种自我体验。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他们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但无法接受追求成功过程中的失败,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一旦失败受挫,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困扰。自卑是不容易处理的心理问题,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消除非理性观念,使他们得到不时的成功体验,都有助于减少学生的自卑感。事实上,超越自卑除了外在的帮助外,当事人自身的心理资质和自助意向也是一个要素。自卑感在初中阶段萌芽,其行为表现主要有丧失独立性、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掩饰自己的行为。

②自我开始分化。开始分成“主我”“客我”或“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初中生对自己的内心品质产生兴趣,开始要求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关心自己的形象,想按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当“主我”与“客我”、“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产生矛盾时,他们会自责,对自己不满意。

③能够更自觉地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但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的能力与高中生相比较,水平还不高,而且也不稳定。初中生开始具有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内心世界、个性品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首先,他们对别人和对自己评价的客观性差,尤其是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模糊。其次,他们对别人和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不太全面。容易出现一叶障目的现象,或者只看到一处优点就抹杀了其他缺点,或者只看到一处缺点就抹杀了其他优点。最后,对别人和对自己的评价不稳定。有时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而得意忘形;有时又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灰心丧气。

上一篇: 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
下一篇: 一起学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