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教学过程
【预习】
仔细阅读课文两遍,了解小说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一、小说三要素及阅读方法
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环境,把握小说主题。
二、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1.叙事视角
这篇小说是以第几人称写的?小说中的“我”是谁?“现在”大约多大了?
“我”现在大约三十多岁,文中写的是我的回忆,回忆二十多年前在咸亨酒店当小伙计时印象深刻的一位酒客——孔乙己。
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
A.用第一人称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可信。
B.连一个小孩子都这么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2.请你说出小说的一个情节
教师示例:孔乙己给孩子们茴香豆吃(第8段)。
生1:孔乙己教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第7段)。
生2: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遭到众人的嘲笑(第4,6段):嘲笑他偷东西挨打,嘲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生3: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第10段,侧面描写)。
生4:孔乙己被打折腿后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喝酒(第11段)。
3.小说构思得特点
这篇小说不同于《范进中举》,不是具体写一件事,而是通过写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几个片段,反映人物一生的命运。
“一到店……便……”(第4段)
“有一回……”(第7段)
“有几回……”(第8段)
“一天的下半天……”(第11段)
写作借鉴:在记叙文中,也可写几个片段,来表现生活,如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4.小说分成几部分?第二部分几个片段之间是如何过渡衔接的?
三部分。
过渡句:第7段第二行
过渡段:第9段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练习一)。
迂腐可笑,好喝懒做,贫困潦倒,品行端正,善良,可怜可笑,可悲可叹。
总之,孔乙己是一位落魄的、可怜又可笑的读书人的形象。
2.你认为孔乙己是“大约”死了,还是“的确”死了?他的悲剧命运是什么造成的?
他的悲惨命运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更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
3.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短衣帮:麻木、冷漠、对弱者的践踏
丁举人:凶狠毒辣
掌柜:冷酷无情,唯利是图
“我”:冷漠
4.主题
反映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及科举制度的罪恶。
四、写法:以笑写悲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