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农村的人情消费研究二一以婚姻礼仪为例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飞指导教师秦启文教授摘要社会学中,社会一般被划分为两种性质,用涂尔干的话说,一个是“有机团结’’,另一个是“机械团结’’,用我们的话就是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l】(费孝通,1998)。乡土社会就是一个礼治的社会。在这个自己自足的社会中,人们是不需要流动的,他们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以自己和家庭为中心,画出了一个大的人情圈。在这个圈子中,人们熟悉交往的法则,他们通过人情的往来调整着彼此之间的关系、维护着村庄的团结和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人情消费给村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人情消费的不断升级,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流动,但是村庄中的人情交往格局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一个农村地区婚姻礼仪的考察,分析农村中人情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针对当前农村居民不合理的人情消费,希望通过有效合理的引导,对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对婚姻礼仪的考察,寻找村民人情消费的原因,这里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方面的因素,处于城市外围的农村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的差异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需要通过人情消费来建构村庄的社会支持网络,实现情感的认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村民在人情消费过程中也出现了敛财、投机的心理,这些对现代农民人情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人情消费有助于巩固、维护并拓展人们之间的关系,增强村民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村庄内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同时,人情消费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最后,针对农村居民人情消费的不断升级,提出相应对策,引导村民进行合理、健康的人情消费。关键词:农村;婚姻礼仪:人情消费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AbstractSoci啊isgenerallydiVidedinto俩onan鹏sinSociolo鼢oneis”orgaIlic戚鲈tlleotlleris舭”mechaIlical砌矿inDu舳eiIn’swords.WecallGemeillsch疆a11dGesellsch世.(FeiXiaotong,1998)RllralSocie锣iscereInonyoftllegoVemaIlCeofsocial.Ifltllissocialofselfsufficiency,peopled0110tneedt0flow;theyd1.awalargechleofhlunaIlinmecenterof也emselves趾dmeir缸iliesk证sllipaIldgeogr印hjcal.IIltl:liscil.cle,peopleare触iliar丽tllmerulesoft11eeXcllanges,they锄uStlereIatioIlSllipb咖eentIlemthrou曲humancontacts,maintaillsnlem毋andstabil毋oftllevilla鲈.WithleacceleraleddeVelopmentofmm溆economyandurballizatio玛hunancoIlsumptionbringcer妇negatiVeimpactt0t11evillage,itncreaSedt11eliVdihoodbu柑enof细mers,粕dledt0me撕ationalnow0fresourCes,ButmehumaIlcontaCtpatteminleVillagedidnot11aVea劬damentalcl姗ge.ThisstudyattemptSt0iIlspectionoftllemamageritualanalyzemecallsesofthephenomenonhum姐cons硼1ptioniIlmralareaS趾di乜砌uence,wehopegllide伽merShaVeare嬲onablehumaIlconsulptiona11dhelp伯emgetanewrurmcons饥Jction.111isstudymailllyinCludetllefollo谢ngaSpects:Firstofall,wearet巧t0findmereasonofvillagershllm距coIIs眦ptionbyinspectionoftllem谢ageri砌,Hereare仃ad“ioIlalandmodemaspeCts,peopleneedhumallconsumptiont0coIlstmctsocialsupportnetwofksofmeVillage,achieVerecogllitionoftlleemotionalandratior谢allocationofresollrcesduetonanlr司conditioIls,medi任.erencesiIltheecoIlomicsinIation嬲wcll嬲也einnuenceof触ditiomlculture.Butbecauseofmeimpactoft11emarketeconorny,VillagerShavebeenaccumulatingwealtll,speculativepsych0109)rt11eprocessofh眦anconsumption,thishada伊eatimpa烈iontohlmlaIlconsuInptionmodem钿1ner.Secondly,H啪a11consuI】叩tion谢1lhelpt0consolidate,m捌naIldexpandrelationshjpbet、Veenpeopleandenhancethesenseofbelongingidenti锣II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oft11evillagersthevillage,R-csourcesVillage而UgetareaSonablecoIlfiguration.Atthes锄etiIne,T1uerehavebeensoInenegativeinlpactinH岫anconsl肋ption.Firlally;w.e晰llpropocor】『esl)ondingc0咄emeasurest0escalatiI培humaIlc011S咖叩tion趾dguidetlleVillagerske印areasonable,healn】【yhum蛆consl衄ptjon.K吩唧ords:Rural;ma州agedtllal;humanconsumption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问题的提出1问题的提出“人情”这个词并不陌生,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谈论关于人情的事情,当然,这对于年幼无知的我来说仅仅是一个词而已,没有其他更多的涵义。
但是随着年 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多,我开始对这个词似懂非懂。尤其近些年,周围不断 有朋友结婚、生子等等,我也开始出起了“人情费",甚至在一天中遇到好几拨“办 事"的,这让我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感到沉重的负担。无论是在丧葬嫁娶等仪式性 的场合,还是在平时的互相“走动"等非仪式性场合中,村庄中的人情消费是如 此的普遍,以至于很少人从抽象的层次上来看待这一现象。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说到,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于斯、死于斯 的社会,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熟人”社会,人情是这个社会的特征,人们为了 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他们要互相拖欠人情,如果一个人想同他人算清帐,这也 将意味着两人关系的中断【l】(费孝通,1998)。人情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维护了村庄的团结,让人们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从人情负担到村民之间的人情往来,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 但是由于中国地域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人情消费也会有地方的特色。本文 希望通过能够代表某一地域的现实入手,以婚姻礼仪这一民俗为切入点,以人情 消费为主线,探讨人情消费的原因,挖掘人情消费对农村以及农民的影响,并对 其中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 2文献综述 2.1.1人情 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它不止存在于个人的意识层面,而 且还存在于个人的意识层之外,并且对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这里的人情 就是迪尔凯姆所说的“社会事实”【2】(金耀基,1988)。人情在这里有三个层面的意 义:第一,人情就是人的情感,是一种天然和自发的感情,表现为喜、怒、哀、 乐等等;第二,人情是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一种资源,并且这种资源可 以相互交换,它可以以礼品、礼金等形式存在的物化的资源,也可以是提供劳务、 帮助等非物化的资源:第三,人情指人际交往的规则‘31(李伟民,1995)。我们在 生活中所指的人情一般是后两种涵义。在本文中,人情消费就是在这两个层面上 展开的。 2.1.2人情消费 目前,学术界对人情消费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本文中的人情消费是指人们遵 循一定的规范,通过让渡某种资源来满足欲望的一种社会交往行为。这里的欲望 是乡土社会中才有的,它符合人类的生存条件,不是生物事实,而是一种文化事 实【11(费孝通,1998)。 2.2关于人情消费的研究 2.2.1社会学视角 社会学对人情消费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其社会意义。
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的 学者主要从对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及科学的研究目的出发对中国的人情消费进行研 究。这些研究为当时中国农村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理论解释。费孝通将中国的农村 社会描述成一个以“己”为中心,就像将石头扔入水中,形成一圈一圈的泊位, 人们按照这种亲疏远近的原则形成了“差序格局",在这个“差序格局"中,人情 是乡村社会的特征,人们通过人情来维护这个共同体的团结性,因此在乡村这会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文献综述 中,人们最忌讳“算账",在乡土社会中,人们是通过互欠人情来维持彼此关系的, 如果一个人想通他人算清帐,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两个人之间关系的中断。在这个 差序格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情圈,这个人情圈大小是不一样的【l】(费孝通, 1998)。杨懋春运用社区研究方法,对山东台头村进行了研究,他将乡村划分为以 家庭为单位,研究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人情互动,并以此推及到村与村之间,进而 扩展到乡镇,描述了一张巨大的人情关系网,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人情消费背 后的人际关系闱(杨懋春,2001)。林耀华通过记录福建省黄村的两个家庭的生命轨 迹,揭示了两个家庭之间的人情往来,探讨了人情消费背后的农村文化,提出了 “人际关系均衡论’’151(林耀华.2000)。
20世纪后半期,社会学对人情消费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功能论和人际关系角度 进行了分析。研究大部分是关于人情消费的现状,产生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翟 学伟对人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人情是关系的平衡性的维持,表现为个体 的“要面子"行为。他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的人情交往,第一种是在某人遇到 危难情况下,得到了他人的帮助,这属于“恩情’’,那么对帮助的人来讲帮忙的人 就是“恩人”;第二是“送人情’’,这是一种目的性的人情投资,这样可以让被帮 助者感到亏欠感,这样双方就构成了“人情债"的关系;第三就是一般的人情往 来,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通过互相走动、请客吃饭等行为维系彼此之间的 感情,构成了一般性的礼尚往来。他从人情的角度解释了权力的再生产,因为欠 了人情要换,之前的人情往来就意味着受者要向施者提供无偿的服务,随时接受 别人的指使,因此,通过人情的投资,人们就能获得权力的转让和生产【6】(翟学伟, 2005)。曹海林通过研究村庄内的红白喜事对人情消费进行了探讨,他通过三个方 面指出村庄内的红白喜事成为人们交往的一种形式,第一,村民行动的标准和依 据表现为人情上的收支平衡;第二,人们的行动路径是依据关系的亲疏远近;第 三,关系强化和情感认同是人们交往的现实意义【。7】(曹海林,2003)。秦广强在对 鲁西北A村的调查中发现,农村人情在转型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