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楼少女生前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6月,女孩来京看病时北京安定医院诊断其为“创伤性应激障碍”。(图片来自网络)
在汶川大地震震后以及其他一些突发的个体伤害事件后,我们常会听说受害者患上了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据庆阳自杀女孩李某的父亲自述,女孩被猥亵以后的两年里曾十几次用喝药、跳楼、上吊等方式自杀未遂,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多次辗转就医之后,2017年6月北京安定医院诊断她为“创伤性应激障碍”。即使在北京住院期间,她也曾把眼镜片摔碎企图自残和爬窗自杀。PTSD到底是怎样一种病,为何两年来一直困扰着这位花季少女,直到将她逼上绝路?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炮弹休克”
谈到“创伤后应激障碍”,要从一个故事说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皇家陆军军医查理·迈尔斯首次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炮弹休克”的一篇有历史地位的论文,他形象地总结了患“炮弹休克”这种怪病的特征。
当年有些幸存的士兵被送至英国苏格兰边区的科奈尔庄园乡间疗养院进行康复治疗。这是一处环境优美、安静、远离战场的“世外桃源”。苏格兰国家档案局保存了当年在科奈尔庄园疗养士兵的珍贵病例,病例详细记录了士兵“每天都做噩梦,梦到有关战争的场景,感觉自己的床在沉没”“梦里只有德军尸体,因为杀死太多人心里充满负罪感”“晚上梦游,站起来走路,这是入伍前从没有过的”“因为回忆战争场景而失眠”。而且,很多士兵有昏厥、窒息感、喉咙干紧、极度疲劳、心脏部位疼痛、头疼、抑郁、失眠、被突然的声音惊吓、害怕枪声、黑暗和死亡、暂时性和局部性失忆等症状。因为士兵们被炮弹炸伤的程度和次数不一样,症状各有不同,程度也不一。
▲美国导演诺兰的电影《禁闭岛》里的泰德就是一位“炮弹休克”症患者(图片来自网络)
此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炮弹休克”大范围发生,美国精神病协会在其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第Ⅰ版中将这种症候群称为“总体应激反应”,至1980年DSM-Ⅲ中正式将与创伤相关的精神及行为障碍命名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定义为暴露于超过正常人所能承受的创伤事件所表现的与创伤有关的插入性思维和记忆,持续地逃避创伤有关的刺激,与创伤有关的持续增长的警觉状态。
♢♢♢
应激源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我们所说的PTSD的应激源来自哪里?政局动荡而引发的战争,如不断升级的中东局势;自然灾害频发,如地震、洪水、火山、海啸;全球疫情频发,如“非典”“埃博拉病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社会冲突不断,恐怖分子活动猖獗,如“9·11”等恐怖事件及校园枪击事件;严重交通意外;暴力犯罪、性侵害;技术性灾难;难民、长期监禁与拷问等,都会促发个体PTSD的产生。
▲美国911事件发后,灾难幸存者中一些人出现PTSD症状(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就是一些典型的长时间的精神痛苦创伤事件,也会成为应激源。暴力袭击中遭到行凶抢劫,被作为人质、绑架或成为俘虏受到的精神及肉体折磨;亲人被诊断为患上致命的疾病及毫无思想准备下突然离世,甚至民事纠纷(争吵)及流产等普通的生活事件,也可能成为PTSD的应激源。
各种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尤其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对互联网热衷,同样使得各种信息迅速在全球内广泛传播。图文并茂的新闻,让人犹如身临其境,触目惊“心”,很多人也间接目睹了灾难性事件的发生过程,成为PTSD的应激源。所以,近期国内频发的“电梯吃人”事件,也瞬间升级为PTSD的应激源。
当然,不是所有的个体遭遇到上述事件都会产生PTSD,我们所说的罹患PTSD还有一定的易感因素,比如有精神障碍家族史及既往史,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职业特征(士兵、法医等)的群体,罹患PTSD的几率远远高出正常人群。
另外,事件发生时个体身心发育的成熟程度,包括个人的身体素质、生活经历及其心态,创伤前后的社会支持系统,事件的紧张程度、严重程度都与其密切相关。
♢♢♢
持续恐惧害怕要警惕PTSD
当应激源足够强大,确由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引起,且个体经历、目睹或者遭遇到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实际死亡,或者受到死亡的威胁,而个体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包括强烈的恐惧、无助或惊恐,就要警惕PTSD的产生了。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群,其核心症状有三组,包括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比如一战时期的士兵反复出现做与战争相关的噩梦、梦魇,反复回忆战争的场景;或是在“触景生情”的场合中,控制不住地回想战争的场面,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验的事,极力避免参加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
此外,遭到强奸的人不敢淋浴,因为每次淋浴时她会感到独自一人,没有逃跑的路径,容易唤起被强奸的回忆。另外,很多个体会共病严重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有明确的躯体不适的症状,例如“昏厥、窒息感、喉咙干紧、极度疲劳、心脏部位疼痛、头疼”,还会伴有“暂时性和局部性失忆症状”,有时可见人格的变化,变得待人疏远,与亲人情感变淡。这种情况下,个体往往也会出现入睡困难或易惊醒,容易因为琐事发脾气,并且出现集中注意困难。比如士兵一听到声音,就会出现过分地惊跳反应,害怕枪声、黑暗和死亡。
但是,儿童的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完全相同,经历创伤后的儿童会时常从噩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表现为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或是出现回闪或闯入性的思维行为,比如一直重复玩某种游戏。
▲PTSD障碍足够严重并持续存在,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图片来自网络)
PTSD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出现,但也可能在事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延迟发作。慢性PTSD通常表现为周期性的症状的缓解或症状的重现和加剧。有些伴躯体疾病的士兵,当闻及有关战争事件的周年媒体广播或聚会时,躯体疾病便会急剧恶化。
这些障碍足够严重并持续存在,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严重损害个体的社交及在家庭生活中角色,出现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
受到创伤后及时给予防治帮助
当年在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做“炮弹休克”的治疗时,就存在很多医学上的探讨。包括电击疗法、通电浴、牛奶食疗、催眠术疗法、机械牵引等等,还有一种自然、休闲、生活化的治疗方法。总体来说,不同机构、不同医生对“炮弹休克”的治疗方法不同,但到目前为止PTSD的防治,已经有了更加系统且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措施。
▲患有PTSD的士兵正在接受治疗(图片来自网络)
具体来说,早期的心理危机干预,能显著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在创伤的早期,作为朋友和亲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方面,要给予情感方面的支持,我们是他们最信任的人,可以安慰脆弱的心灵,并帮助其加深对灾难的理解、减轻生理上的警觉,进一步排除应激源的存在,给对方一个安全的环境,从而促进个体的恢复;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救助,如生活保障、经济援助,以减少个体的心理压力。如果个体的心理反应巨大,创伤事件后精神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以便个体接受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
其中,药物治疗是PTSD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应激的早期可使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可预防PTSD的发生,但该类药物易产生依赖性,且停药时出现戒断反应。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个体,服用一些抗抑郁药以减轻干扰日常功能的相关症状,其疗效和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被广泛推荐使用。
(本文刊发于2015年8月17日《科技生活》周刊,略有修改)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