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阅读推广方式不断创新,全民阅读率明显提高。从2010年到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人阅读率由52.3%增长到58.0%,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率由32.8%增长到58.1%,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由4.25本增长到4.56本,充分反映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成效。近十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入,社会影响日益深远。”在25日召开的全国全民阅读工作会议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全面总结了近十年来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11月26日《光明日报》)
全民阅读率不断提高,全民阅读成效显著,这些成绩令人欣喜。但是,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很多人想读书,但是却没有时间读书;读书还没有成为一种学习习惯;读书还有诸多不便之处等情况。中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韩国却达到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最多62本。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读书和阅读,我们还有很多提高的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那么,我们靠什么推动全民阅读,又靠什么建设书香社会?
如今,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这首先和政府官员阅读率低有很大的关系。调查显示,尽管绝大多数党政干部有较强烈的读书需求,但工作太忙、应酬过多成为影响干部阅读的主要因素。通过考核制度的设计,让读书成为官员的文化政绩考核指标,无疑值得尝试和推广,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经用制度考核的方式督促官员读书,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其次,是设立“劝读形象大使”。中国截至目前甚至没有一位“劝读形象大使”,这不仅是中国作家的遗憾,更是中国阅读的尴尬,也是中国文化公益的缺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全民阅读需要“莫言们”的民间劝读。一次次的教授和解析,一回回的赏鉴,一遍遍的解答,一次次的互动沟通,就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着老百姓焦渴的读书心田,让文学、文化的素养慢慢累积,从量变到质变。国家立法设立“劝读形象大使”,成为常态机制,让国民能够跟着形象大使喜欢阅读,很有必要,而且可行。
第三,是发挥全民阅读媒体联盟效力。日前,全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在武汉成立, 承诺将共同致力于推荐优质阅读内容以引导阅读风向。以负责任的态度,把真正有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图书介绍给民众。共同致力于全民阅读状况的课题调研和研讨交流。借用媒体传播的资源信息优势,发挥好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舆论氛围。如今电视上,肤浅的娱乐节目太多,有文化的娱乐节目太少,有必要通过立法规范电视娱乐,通过刊播全民阅读的公益广告,设立形式多样的电视读书节目,营造舆论读书氛围,体现媒体的文化反哺和责任担当,提高电视等媒体的文化口味,引导观众的阅读方向。
第四,是图书出版发挥正能量示范力。编辑一本坏书和编辑一本好书,前者是教唆,后者是激励。一本坏书,是对道德和公序良俗的文字践踏;一本好书,则是一所公民教育的好学校。当前,一些出版人为了经济利益,不惜出版低俗和有违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的书籍,不惜用出版的生态“雾霾”毒害青少年和社会,已超越了出版人的道德底线,为业内和全社会所不齿。只有通过立法监管出版业,才能为全民健康阅读创造条件。
第五,是建设和完善全民阅读的公共设施。曾几何时,文化政绩不再受重视,被排除在了行政政绩之外,直接导致了一些官员唯经济是首,导致书店、图书馆等文化公共场所建设滞后。卖书没有场所,买书读书不方便,自然阅读率就低了。如果能够细化全民阅读的立法规定,不仅考核官员行政政绩,还要考核城市的文化软实力,那么全民阅读就会因为有了制度的保证而彰显活力。
第六,建设书香家庭。家庭是阅读的基本单元,要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为人之父母、长辈要率先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从涵养“书香家庭”做起。现在,一些家长对物质消费毫不在乎,变成了日常行为,但是却抱怨书太贵,舍不得买书,不知道买书。岂不知家庭读书环境的好坏,氛围的浓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知识创新、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如果“书香家庭”多了,“书香社会”才能够水到渠成,相映成辉。
第七,增加图书馆读书的功能空间。让更多设施体现时尚元素,以期符合青年人审美心理,让读书成为一种更浪漫的生活方式。这种融入时尚服务的读书理念,不仅弘扬了读书风尚,也体现了吸引人读书的自然智慧。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一些人不喜欢读书,和图书馆设施落后以及服务功能少等硬件有关,一些人诟病年轻人不好好读书,更多的归罪于年轻人的心浮气躁,岂不知,阅读不方便和不浪漫也是年轻人缺乏阅读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城市而言,良好而时尚的读书设施,不仅表明一个城市的文化态度、文化追求,更表明对公众未来读书意愿的设计规划和把控能力。
第八,让阅读方便起来。阅读不方便也是公民缺乏阅读热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阅读的服务有多宽、多深入、多方便,阅读率就有多高和多广泛。图书馆太少,必然影响全民阅读的氛围和质量,需要加大建设自助图书馆的力度。在大型社区、文化广场、商场、交通枢纽等区域设置自助图书馆,市民可以从街头自助机上借阅、还放书籍,这是对传统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也是对传统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延伸拓展,更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为民意识的体现,值得大力建设。其实,“自助图书馆”的借书最大人群是外来务工者,外来务工者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到公共图书馆去借阅图书,而这部分人群恰巧是公共图书馆现有读者群中比较缺失的部分,“自助图书馆”的出现,很快就满足了外来务工者的阅读需求,乐此不疲也就在情理中。说白了,“自助图书馆”的投入使用,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公益的、均等的阅读服务,体现了阅读的社会公平感。
第九,普及电视读书。现在电视上已经很少有像浙江卫视《华少爱读书》和《一本书一座城》这样的电视读书节目了。其实像华少这一类的主持人能成功,不是因为他的舌头快,而是因为他有书香内涵,他有引领文化的影响力。电视节目很多,综艺节目扎堆,小孩忙着卖萌,老爷也很活泼,偏偏电视读书节目凤毛麟角,这不禁让人黯然伤神。毕竟,电视读书节目的多寡,代表了一种文化风尚和意境,更是电视节目成熟的标志。不可否认,电视读书节目收视率不会很高,但是作为电视台,不能因为收视率不高就不办此类节目。电视读书节目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姿态和风范,代表着电视台的人文气质。一个电视主持人喜欢读书,观众就会因为喜欢主持人而喜欢读书,一个电视台喜欢开办电视读书栏目,就会营造更为强大的社会读书氛围。
中国有句老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业长”。阅读是最基本的人的文化权利,基本文化权利要得到保障,就要让每个人都读好书。丰富多彩的基层读书活动模式,正是政府保障市民文化权利责任感与广大市民积聚已久的文化需求激情碰撞的产物。只有一座城市以知识为追求,市民普遍将阅读作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这个城市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对城市而言,“书香社会”活动的创办和持续发展,不仅表明一个城市的文化态度、文化追求,更表明其未来的志向。热爱读书的传统,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终极竞争中,在创造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方面,奠定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坚实基础。
阅读增强城市精神凝聚力。读书活动始终强调精神性阅读,执著于观念性引导。城市大兴求学问道之风,伴随书香而来的,是沉稳开始压制浮躁,优雅开始驱逐粗俗。市民城市的价值观念悄然而变,“书香社会”渐成为文明的象征,最终将使城市成为一座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懂得闭门即深山、打开即局面;懂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懂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懂得“槛内”与“槛外”都因存在而鲜活;懂得不“穷”不“达”乃人生常态;懂得无“兵”无“水”须宁静方悠远,这些生活的道理都需靠读书来明白感悟。读书就会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书香社会”是如此美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读书多美好,且读且珍惜!(魏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