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介绍,2017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门诊量预计超过60万人次,手术量将超过1.5万例,住院患者超过2.5万人次。而这一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办医的行业发展呈正相关。
”
9月2日-3日,2017中国社会办医暨医院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社会办医的典型案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发展备受业界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作为曾经发起北大国际医院建设的北大医学部前主任发表了重要演讲。
据介绍,2017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门诊量预计超过60万人次,手术量将超过1.5万例,住院患者超过2.5万人次。而这一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办医的行业发展呈正相关。
今年8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从数量来看,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有公立医院12708个,民营医院16432个。其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8.3%,民营医院床位占21.7%,且后者增速为19.3%,快于公立医院3.7%的床位增速。
社会办医是否就此一帆风顺?此前影响社会办医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是否消失?对此,韩启德院士发表了四个重要观点:
社会办医是否属于健康产业
医疗是不是健康产业?从目前的一系列文件看,医疗都被归纳到健康产业里,不分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
什么是产业?从定义来看,产业是具有特定的、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综合。关键词是经济活动,比如钢铁产业、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医疗是否属于经济活动,在韩启德看来是值得商榷的事情。
毋庸置疑,医疗是解决人民健康的公共事业,存在营利和非营利之分。韩启德认为,非营利医疗,包括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的非公立医院不应该算在产业里面。从这个大范围来讲,公立医院与非营利性的社会办医应该被一视同仁。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一视同仁”
对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的一视同仁是否能真正落地?国家政策和行业观念都在向这个方向改进,但在落实方面,还存在具体差异。
韩启德觉得,实现一视同仁的关键在于公立医院改革。“如果公立医院管理制度还是管办不分,完全是政府在管的话,那一视同仁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在真正做到一视同仁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人才瓶颈仍制约非公立医院发展
人力资源的储备始终是社会办医实践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优质医疗资源和优质医学人才能否流向社会办医院来,是决定社会办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
韩启德建议,人社部门必须加快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进程。
鼓励社会资本到基层办全科诊所
当前,社会资本的主要发力点大多集中在大规模的综合医院、比较成功的专科医院以及收购企业办的医院。但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来讲,绝大多数患者还是涌到三级甲等医院来看病。因为优质医疗资源还是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医疗的模式还是习惯于直接到专科看病。分级诊疗政策推行以后,全面发展全科成为亮点。尽管政府下了各种政策来鼓励基层医疗发展,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供给始终满足不了需求。
除了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和医联体建设之外,社会资本办诊所也很有优势。“几个医生,几个护士,再有一些管理人员,搞一个小小的诊所,就能解决全科问题。你服务态度特别好,我相信是会受老百姓欢迎的。”
韩启德说,“我希望社会办综合医院也好,专科医院也好,诊所也好,乃至于其他方方面面的形式,要在多元化的形势下创造新的经验,树立新的典范,带动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怎么有利于人民的健康,我们就办什么事儿。”
作 者 | 万笑笑
来 源| 中国县域卫生
小 通有 话 说
医院传统的绩效管理面临内外压力及政策风险,本期赵钧老师在医院管理咨询项目的案例的基础上,指导各医院现场制作方案及问题改进。让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确保每家医院的方案能够在本院有效执行。
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