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论文)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浅析

(论文)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浅析

(论文)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浅析013年7月总第19期第7期黑河学刊HeiheJournalJu1.013SerialNO.19No.7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浅析⑧顾浩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13 年 7 月 总第 192 期 第 7 期 黑 河 学 刊 Heihe J ournal J u1. 20 1 3 Serial N O. 19 2 No . 7 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浅析 ⑧ 顾 浩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 院, 上海 200433) 【 摘要】当前中国在社会转型、 经济全球化的复杂背景下, 呈现 出独具特色的社会风险。中国目前极其快 速的社会变迁一方面使得社会风险具有“ 传统一现代” 特征, 即传统风险与“反思现代性风险” 并存且相互结合; 另一方面使得社会结构极 不稳 定 , “ 反思现代性风险” 中制度性 或结构性 的风险较 为突出。 【 关键词】社会风险; 社会转型; 社会结构; 制度性 【 中图分类号】 G91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09— 3036(2013)07— 0048— 02 一、风险、 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 风险常常与危险联系, 但风险不同于危险 , 两者之间 即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代汉语词典》 把风险解释为“可能 发生的危险” ; 危险就是“ 不安全, 遭到损失的可能” 。但是 风险指向未来, 而危险指向现在; 相对于危险 , 风险还有其 积极的效果 , 所以风险常常预示着机遇。

在人类发展的历 程中, 每个时代都有其对应的风险样式。在农业社会, 风险 主要是地震 、 暴风 、 旱涝等自然产生的不确定性的行为; 在 工业社会, 人们通过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有效降低或控制 了自然产生的风险, 而突出表现为安全事故 、 劳资纠纷 、 失 业、 职业病等工业时代的风险; 在 l= 二 业社会的晚期, 科学技 术的运用以及各种社会控制产生了新的风险, 主要有环境 污染、 生态恶化、 通货膨胀等。 第三种风险也叫做现代性风险, 是基于对现代化的深 刻反思的结果 , 它的出现表明了“风险社会”的来临。第一 个提出“风险社会”概念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 贝 克, 他指出, 现代风险与传统风险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前者 是科技和人类行为的衍生物, 而后者主要是 自然因素衍生 而来的。与此同时, 现代风险相对于] _ =业社会的风险, 更具 有不确定性 、 难以认知性 , 并且具有“ 大灾难的可能性” 、 “后果 的延迟性”⋯。 贝克在其著作《 风险社会》 中提出, 风险社会的来临使 得“ ‘不平等的’ 社会价值体系被‘ 不安全的’ 社会价值所取 代” , “基本上。 人们不再关心获得‘好的’东西, 而关心如何 预防更坏的东西” 。

1 2 他准确的洞察到科技与社会控制在控 制了一种“不确定”后 , 反而又产生了另一种危险的“不确 定” , 而且这种风险难以被人们认知 , 因为它更加不可见。 该书出版之后 ,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之后切尔诺 贝利 “核泄漏”事件更让大众意识到“ 风险社会” 的来临, 人们也 日益关注社会风险了。现行社会风险研究的取向有两种: 种是狭义的, 即把社会看成与政治、 经济、 文化同一层面 的子系统 ; 另一种是广义的, 即社会就包含了政治 、 经济、 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子系统。我国社会学者更倾向于后一种 取向, 例如学者宋林飞就把社会风险定义为“ 可能引起社 会动荡不安和社会突出的不确定性因素, 这种不确定性因 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经济 、 金融、 政治、 文化 、 生态等各个 领域, 而不仅仅是来源于 自然与科学技术。”1 31 二、 社会风 险研究 的范式 简单来说, 范式就是人们看问题的视角, 是人们研究 问题的“ 框架” , 它包含了价值 、 信仰、 技术等。在西方社会 风险的研究中, 可以分为两种范式 : 一种是玛丽·道格拉斯 以及斯科特-拉什等人为代表的风险的“文化/ 象征”理论; 种是以贝克和安东尼·吉登斯为代表的风险理论。

前者 主要认为风险是主观的, 是“ 集体的建构物” , 并认为风险 本身没有加剧, 只是人们的认知水平提高导致了风险意识 的提升。相反, 后者认为风险是现实的, 是客观存在的 , 现 代风险就是现代化的现实后果。 不过,这两种范式研究得出的结果都被人们接受 , 即 风险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既是现实的也是建构的, 社 会风险是坐落于现实主义一构建主义的光谱上。基于这样 的认识, 国内学者张浩波就将社会风险的研究范式总结为 两种 , 包括“现实主义一社会风险” 范式以及“构建主义一 社会风险”范式。 三、 “传统一现代” 特征社会风险静态与动态分析 一一【 作者简介】 顾研究、 社区研究。 浩( 1 988一 ), 男 , 江苏扬州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 l 级社会学硕士, 研究方向: 城市 ·4 8 ·

上一篇: 《生活活动中探寻社会领域核心价值》高新区幼儿园社会小组线上教研活动
下一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