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结束以后,出现了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军费,修建颐和园和庆祝60岁生日,导致了北洋水师缺枪少炮最终失败的传闻。
真是这样的吗?我们可以从颐和园的修建历史中寻找一点真相。
清朝乾隆(在位时间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的初期,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
颐和园的历史(颐和园的历史文化简介)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60岁生日,在改善北京水务系统的名义下,动用448万两白银改建,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颐和园的建成,被命名为“清漪园”。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望蟾阁仿黄鹤楼、景明楼仿岳阳楼、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等等。
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由于清漪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同治皇帝在1873年至1875年的短暂统治期间,做出了重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摧毁的清漪园的决定,理由是送给慈禧和慈安的礼物。
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同治皇帝企图将慈禧从紫禁城赶走,不受慈禧的管束包括国家政策和私人事务。当时国库银两紧张,同治皇帝鼓励贵族和高级官员从个人资源中捐款。重建开始,同治皇帝每月检查一次进展情况,并经常度过几天,沉迷于紫禁城以外的乐趣。
光绪十四年(1888年)再次重建,将清漪园改称为颐和园。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为表示对慈禧的坚定忠诚,建议重新修建清漪园,给慈禧太后居住,慈禧表示不反对颐和园的重建。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颐和园重建挪用了海军衙门的资金。同样,重建颐和园的目的也是希望慈禧不干涉成年后的光绪皇帝的事务。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为庆祝她的60岁生日,决定效仿乾隆皇帝的母亲70周年和80岁生日庆祝活动。然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甲午战争爆发,迫使皇太后取消她计划的奢侈庆祝活动。
光绪二十阴历十月初十(1894年11月7日),慈禧的60岁生日,只是在紫禁城的宁寿宫里黯然度过。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再次修复。
答案就是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太后,没有直接挪用北洋水师的经费。只是清廷的男人们为摆脱战争失败的责任,让女人慈禧太后做一次背锅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