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健全完善基层工会制度体系 在助推省域治理现代化中贡献力量

健全完善基层工会制度体系 在助推省域治理现代化中贡献力量

健全完善基层工会制度体系 在助推省域治理现代化中贡献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湖北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运用全省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部署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1+1+N”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为全省工会积极参与省域治理现代化明确具体任务、规划工作路径。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尤其是基层工会联系职工最直接、服务职工最具体,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必须从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出发,找准切入点和落脚点,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运行,切实把工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服务效能,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疫后重振、灾后重建和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严格落实“两个维护”制度。始终牢记政治性是工会的第一属性、根本灵魂,建立健全强化理论武装的制度机制,推动全省工会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及时学习传达贯彻、定期督促和专项检视制度。规范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范畴、程序和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严格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健全工会党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制度,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构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职工工作体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工会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工会干部的终身课题,教育引导工会干部补钙铸魂、固本培元,推动“守初心、担使命”转化为服务中心、服务职工的生动实践。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宣传阐释和传播普及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现场宣讲、线上答疑。

严格落实党的建设各项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地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明确和规范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一岗双责”的内涵和外延,加强党建责任“周期管理”,构建落实党建闭环效应,建立健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主动接受监督,完善工会系统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运行体系,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健全工会系统去除“四化”的长效机制,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坚持和完善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制度,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功立业

健全完善工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机制。主动融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探索工会组织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制度机制,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推动落实各项援企惠企政策,引导企业与职工共担责任、共促发展。探索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开展竞赛的形式和载体,提高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扩大职工参与率和受益度,健全完善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体系。拓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五小”活动内涵,以办好做实“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全省性职工赛事为契机,广泛发动职工,层层开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潜能和活力。

健全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制度机制。聚焦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平台打造、政策落地和农民工关爱等重点任务,完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推动健全完善保障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推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技能要素参与分配政策的落实,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健全职工在岗培训工作体系,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健全完善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制度机制。完善劳模、工匠人才评选机制,严格标准、规范程序、体现导向,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完善劳模服务制度,制定劳模工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举措,探索建立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行业联盟、区域平台,为劳动模范、工匠人才发挥作用广泛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健全常态化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工作制度,扩大“劳模宣讲团”影响,宣传劳模事迹,厚植工匠精神。

坚持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健全完善强化职工思想引领工作机制。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位任务,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班组常态化学习制度,引导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加强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弘扬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建立健全工会牵头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进企业”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健康食堂”“节约食堂”建设,倡导广大职工健康用餐、勤俭节约,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提高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工会宣传阵地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强工会新媒体建设,发挥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工人文化宫和职工书屋作用,构建网上网下一体、主流媒体和工会阵地联动的新机制,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健全完善工会依法科学维权机制。强化党中央关于就业优先政策举措的落实,加强技能培训,推动全面做好稳就业等“六稳”工作。开展全省就业形势与政策研究,推行就业服务实名制,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等品牌,健全工会参与促进就业机制。加强对欠薪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生活救助,推动形成根治欠薪问题长效机制。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依法保障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深化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的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督促协助企业承担防疫责任,维护职工健康安全权益。

健全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机制。强化源头参与机制,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劳动关系三方制定企业(行业)和园区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建立劳动关系治理领域褒扬守信、惩戒失信工作机制,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行业)和园区创建活动。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协商“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行动,加强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探索快递、外卖等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集体协商模式。建立完善“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引导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建立工会“12351”全省职工热线平台工作机制,健全职工队伍稳定风险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劳动争议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和劳动关系预警监测机制。探索建立工会组织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和完善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制度体系,打造职工最可信赖的“职工之家”

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落实“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制度要求,深化完善货车司机、快递员等八大群体入会和25人以上企业建会工作机制。推动破解基层工会“缺人、缺钱、缺阵地”瓶颈问题,探索形成加强和改进县级工会、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的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产业工会组织体系。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加强工会法人登记,健全完善工会数据库,逐步形成工会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推动工会资产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公益性和服务性。完善工会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构建工会常态化经费审查监督体系。深化智慧工会建设,加强网上工会运行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工会组织工作上网、服务上网、活动上网。

深化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会服务机制。着眼满足职工美好生活需要,推进职工生活质量提升行动,打造服务职工综合体,完善服务职能和社会化枢纽平台功能,推动形成“服务中心+服务职工社会基地+基层工会”区域性协作服务职工模式。探索建立各层级模范职工之家动态监督管理制度,健全会员评家机制,拓展职工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加强职工普惠性服务制度建设,做好关键时点、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完善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制度,推动建立预防相对困难职工家庭返贫返困的长效机制。健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职工子女托管中心、司机之家等服务阵地规范化指标体系,推进送温暖、金秋助学、阳光就业、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等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完善工会工作“职工说了算”考评体系,增加一线职工、职代会评价权重,更好地树立导向、考出实绩。

完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工会干部“育选用管”工作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工会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做好群众工作本领和运用制度、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完善工会干部专挂兼相结合的工作制度,规范管理使用好基层工会协理员队伍,不断推动社会化工会工作提质增效。落实工会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健全工会干部联系职工群众制度、值班接访制度,健全常态化开展“联帮促”活动的制度机制,建立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引导党员干部下沉企业、社区,宣传党的政策、参与民主议事、提供公益服务、维护基层稳定。建立完善工会党员干部应急工作机制,“平战结合”、加强训练,打造一支关键时候拉得出、顶得上的应急骨干队伍。

强化组织实施,切实增强工会组织助推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实际效能

摆上重要位置。推进治理现代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工会组织肩负的政治责任,必须着力增强全局观念、强化政治定力,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集中优势力量,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局面,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工会系统制度体系。

强化统筹协同。推进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并重、分层分级持续推进。省总工会重在建立完善省级工会制度机制,推动形成适应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工作体系;市(县)总工会重在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具体操作办法和工作规程,统筹负责本辖区工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和企业工会、产业工会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制度执行,着力提升基层工会参与基层治理的全域性、深入性、实效性。

抓好典型引领。推进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点带面,鼓励各地基层工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畅通互学互鉴,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学互鉴、成果交流,推动工会参与省域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中国工运》第9期  文/湖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董永祥)

上一篇: 《解锁当今社会的赚钱之道》
下一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