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医学生规培制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

医学生规培制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

医学生规培制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从全国规培政策到今年,已经7年了。7年里,数以万计的医学生牺牲3年青春,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医学生毕业后教育改革中;7年里,人为制造了科硕和专硕的对立

医院社会规培是什么_医生社会规培_医学生社会规培

医学生社会规培_医生社会规培_医院社会规培是什么

医学生社会规培_医生社会规培_医院社会规培是什么

从全国规培政策到今年,已经7年了。7年里,数以万计的医学生牺牲3年青春,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医学生毕业后教育改革中;7年里,人为制造了科硕和专硕的对立,社会规培、单位规培和专硕的彼此对立;7年里,无数人因规培失去了跳槽、升学最佳的时机,又有无数人为了跳槽、升学额外的缴纳了不菲的规培违约金;7年里,多少医学生苦于收入少,学不到东西,迷茫于沦为医院廉价劳动力。

我们一直以为,如此大的牺牲是为了让医学生毕业后接触到更规范的诊疗程序,是为了提高全国刚毕业医学生的执业能力;我们一直以为那些对规培基地的抱怨都只是个例,总体还是向好的。但这个2020年的排名,用赤裸裸的现实狠狠地扇着每一个人的脸:规培,就是在招廉价劳动力!

这个排名里,有多少声名显赫的百强医院没有上榜?有多少省龙头医院,龙头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没有上榜?甚至最早开始规培,牵头呼吁并制定规培政策的西南某医院,还要在第二页才能勉强找到。何等讽刺?当年推行该政策的口号我记得是“刚毕业的医学生,去协和工作就是协和的水平,去县医院工作就只有县医院的水平,规培的初衷是为了平衡这种情况”,可拉倒吧,教学质量连丽水市中心医院都比不过,信你们个鬼!就这水准,还有脸站出来指导医学生如何充实的度过3年规培生涯吗?

这张表坐实了我个人对规培的看法:这个政策制定之初,就是为了解决大医院航母化扩张而造成的人力紧缺的矛盾,这紧缺的人力是那些写病历、办出院、上报各种医疗报表的医疗产业中的低端密集型劳动力。而各大医院对待规培生,也的确是实打实的按医疗民工去对待,根本没有用心教学。他们只在乎疯狂扩张疯狂周转后的海量出院病历办好了没有,有没有按时归档,而不在乎学员在轮转过程中有没有真正学到可以实战的诊疗思维和技术。

我们的规培继续教育,就是完完全全的形式化、抄本化、应试化、廉价密集劳动化。多少基地的小讲座的ppt就是照本宣科重读课本?又有多少基地的小讲座、技能培训和教学查房就是摆拍应付检查?多少基地体现自己“规范”的方式就是无限量增加各种记录本让学员抄写?有多少基地靠“三假”评的三甲,根本名不副实?有多少学员规培中真实操作过?有多少学员规培完可以独立接诊常见病多发病?在沦为医院底层民工,走完了基地应付国家、省市检查的程序,对于规培生也就只剩下应试了。这种规培体制下的规培质量可想而知绝不会好到哪儿去。还对标欧美?这怕是对标的索马里。

医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不重视临床教学,因为临床教学质量并不是评价医学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好坏的指标。我读书起就深有感受。我还记得在体格检查见习课时,带教的副主任让我们自己对照视频琢磨,而她在一旁改着sci,连头都不抬。我还记得临床见习课,经常由于带教有事而变成自习课。我记得我实习时,从未接触过医嘱,每天贴不完的化验单、整理不完的出院病历顺序。这次排名,正是这种风气的体现。试问全国那么多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有几人榜上有名?

要改革的不是医学生,而是整个医学教育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家都只在乎每年招生规模扩大了多少,申请了多少课题,又给多少老师申请到了各种学者,他们又给学校医院发表了多少高分论文,而恰恰没人在乎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合格了,我们的学生从学校走出去能否胜任。在对比欧美前,请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教学质量。

按照这个排名表,规培已经远离了他的初衷,已经变了味道。拿学员当民工,浪费学员青春,一切都为了应付检查,而不教授学员技能和思维,这个政策大家觉得还有必要继续搞吗?

上一篇: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