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余强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力系统——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每个人的外部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内部的心理推动力
量,而推动人的行为的内部心理力量则是一个由许多心理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心理动力结构或系统,这些因素分别是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
、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动力结构构成人的行为的内部心理动力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其中:需要——原动力(燃料)动机
——直接动力(发动机)兴趣爱好——助动力(润滑剂)理想信念——调控动力(方向盘)自我意识和价值观——主导动力(司机)心理动
力规律人的一切行为动力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其它心理动力要素都可以看成是需要的不同转化或表现形式,如动机就是需要
的行动表现等。动机是推动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因此其它心理动力要素都只有首先转化动机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动力性推动作用,如需要只有具
备了实现的可能性后才能具有动机作用等。需要与行为动机兴趣爱好
理想信念需要价值观行为自我意识情感、意志等动机与
行为需要兴趣爱好理想动
机行为信念价值观自我意识动机是人类行为社会性本质的体
现,是人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因此只有人才需要有行为动机;动机是行为价值评价的重要心理依据,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信任的重要条
件,对个体行为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社会动机概述1、含义:社会动机亦称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
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行为目标是动机构成要素之一2)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3)动机与行
为紧紧相连4)动机也有无意识成分5)动机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2、动机的特征(一)动机的强度:有强弱之分越缺乏什么,想得到它
的动机就越强指标:行为的力度与持续性(二)动机的清晰度:动机指向目标的意识程度口头报告法:为什么这样做?目的
是什么?好朋友---女朋友(三)动机的更替:存在两种以上动机(目标),不能同时满足或不知如何选择,产
生动机冲突1、双趋式:两个目标对个体都有吸引力(鱼、熊掌段王爷)2、双避式:两个目标都想回避,
但必须选一个(工作)3、双重趋避式:两个目标各有利弊(男友)冲突——
斗争——更替(四)动机的复杂性(动机与行为的关系)3动机的作用激活功能:作为个体行为能动性的主要方面,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
指向功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与目标;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持续性1、行为和动机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①同一动机可以产生
不同行为惩罚:棍棒教育
孩子奖励②同一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不想拖累对
方(茶花女)拒绝求婚不想被对方拖累(追鱼)
2.个人的行为往往同时受多种动机支配3.口头表述的动机往往是不真实的四、动机与目的、效果动机与目的
虽有区别但紧密相连,二者可以相互交替和转化。动机和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动机可以促进行为效果,行为效果可以增强动机作用。但学
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作用往往要通过许多中介因素(如智力、技能等)来实现。五、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首先,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
起的,有动机才会有行动。动机是人行动的原动力,它具有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其次,唤起行动之后,动机指导个体始终将活动趋向一定
的方向和目标,表现出将活动引向他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再次,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动机可以加强行动的力量,强化活动的目的。最
后,动机的最佳水平取决于所要完成的任务的难易程度。比较容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动机的最佳水平较高。如果任务越是
困难和复杂,最佳动机点就越低。动机水平超过最佳动机点后,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这个原理通常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行为效率
容易效率
一般程度水平
困难动机水平六、动机的分类1
按动机的起源分为:生理性动机:起源于生理需要的动机,如饥饿引起的觅食动机;社会性动机:起源于社会需要的动机,如竞赛过程中的成就
动机。动机的分类2远景动机与近景动机(按照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划分)远景性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个
人未来的前途和职业等相联系,故又可称为间接性动机。近景性动机起源于对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故又可称为直接性动机。3、外部动
机和内部动机(按照动机来自个体外部还是个体本身分)外部动机是指引起活动的动力不是来自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由活动以外的刺激所激发
出来,如为了金钱、表扬等而努力工作内部动机是指人的活动是由个体自身激发的。即活动本身使人获得满足,活动本身是一种奖励与报酬,而无
需其它外部激励。狄西的研究(1975)狄西的研究活动:有趣的解迷游戏甲组:有报酬(钱)乙组:无报
酬结果:在自由选择阶段,甲组继续解迷的时间较乙组短。研究证明:外部动机激发不当会削弱内部动机的强度让被试做一个非常
有趣的解迷游戏,其中一半被试给以外部奖励(钱),另一组则不给任何奖励。不久以后,要全被被试做自由选择,是继续做解谜游戏,还是做其他
事情,实验者观察被试在这项由内部动机引起的活动上所花费时间的长短。发现,给了钱的被试在解谜游戏中所花费的时间比不给钱的被试少,这就
表明,由于加强了外部动机(付钱),他们的内部动机就被削弱了。3、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按照动机所起的作用分)主导动机是指在活动中
居于主要的、支配的地位的动机;辅助动机是指居于次要的、辅助的地位的动机。4、正确的和错误的动机(动机的性质)最重要的两种社
会性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的内在动力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机七、几种主要的社
会动机(一)、成就动机(needforachievement)1、定义: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有价值的工
作,并设法将其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内在力量。(尊重代表人物:莫里(MurryHA,1938)/麦克兰德(McCllel
landDC,1953)2、测量: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ApperceptionTest)原理:
内隐动机,自己也不能总是准确地说出投射测验的一种,要求参加者就一系列摸棱两可的图画编故事,把自己的价值观、动机等投
射到画面的人物身上优缺点:3、有关研究对儿童独立、自律训练成就动机高国家
经济发展快阿特金森(Atkinson)期待-价值理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两种与成就动机有关的动机:追求成功/避免失败行为倾向
=动机强度X成败概率的主观期待X成败的价值追求成功的倾向:
Ts=MsxPsxIs避免失败的倾向:Taf=MafxPfxIf总的成就动机倾向:Ta=Ts+Taf=(Ms
-Maf)Ps(1-Ps)Ms>MafPs=0.5中等难度Ms/难(二)、亲和动机(needforaffiliation,合群动机)1、定义:个人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
友好关系的一种内在欲求。(归属与爱的需要)关禁闭惩罚2、为什么有亲和动机?1)、本能:鹅、婴儿的依恋/结群生活合作
生存2)、后天习得的:不和群受排斥3)、焦虑---亲和假说(Schachter,1959)经历不安的人
,亲和动机强在沙赫特这一实验中,他设定了如下的情境,要求被试逐个进入实验室,并分别被告知“要进行有关电流刺激对人体影响的实验”
。半数被告知这种电流刺激非常难受,很痛苦(高度不安条件)。另外半数被告知这种电流刺激极轻微,有一些发痒或震颤的感觉(低度不安条件)
。在恐惧和不安被唤醒之后,再问被试:“距实验还有l0分钟,这期间您打算怎么度过?”恐惧与合群(沙赫特)高恐惧的人比低
恐惧的人更愿意合群;合群是为了减少恐惧。实验:用“电击”的威胁引起不同的恐惧程度,然后让被试自由选择独处还是与他人呆在
一起。结果:高恐惧组更倾向于选择合群。B、原因和同样处境的人在一起,降低不安、恐惧(同病相怜)可模仿别人如何做
,相互支持、依靠C、例子新兵/老兵两个出门在外的有矛盾的人被拐卖的儿童出生的顺序(三)、权力动机(ne
edforpower)1、定义:指对权力的欲求,即影响他人、控制他人,获得支配地位的需要。2、为什么会产生:1)资源的获
得(满足生理需要等)代表一种成就,获得尊重2)阿德勒(1929):无能自卑补偿极端的权力3)温特
(1973):无能的恐惧+社会控制的渴求消极的权利动机积极3、例子:只要你
了解就行了1973年戴维·温特(D,Winte)在《权力动机》一书中,发表了他利用新的权力动机记分制所进行研究的结果。他认为有两
种不同的权力动机即积极的权力动机和消极的权力动机。前者常常表现为竭力去谋取领导职位或“组织社会的权力”;后者则通常表现为“害怕失去
权力”,为自己的声望忧虑等;并可能通过酗酒、斗殴和展示已有的威望等行为来表达他的这方面的欲求-----害怕失去权力---害怕产生无
能感---自卑-----追求补偿-----过度补偿。第二节动机理论本能理论:弗洛伊德生(饮食与性)与死(仇恨、战争和自杀)的
本能驱力理论:坎农的稳态理论。唤醒理论:弗洛姆提出动机力量=目标效价×期望概率目标效价是人对
目标意义的评估;期望概率是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判断;动机力量与目标效价及期望概率成正比。一、本能理论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
的指引,人有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如“爱、同情”。其他代表观点①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
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③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
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人有18种本能。二、驱力理论(赫
尔)观点①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②
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③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
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④P=D×H-I(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I抑制)。赫尔提出了
驱力减少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三、诱因理论观点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
理论。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它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
,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②诱因有积极和
消极之分。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K,诱因)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
,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四、唤醒理论观点(赫布和柏林,60)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唤醒理论三原理: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间的关系是一条倒U形曲线二是简化原理即重复尽行刺激记忆能使唤醒水平
降低三是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五、动机的认知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维纳
:增加稳定性维度。维纳关于归因的维度划分自我效能论(班杜拉)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所谓自我效能
感,指“个体对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诸方面的能力的知觉或信心”。他通常在:1)个人的直接经验,
2)间接经验,3)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种途径基础上形成。自我效能论(班杜拉)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
的,人的认知期待是决定行为的的先行因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前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
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一是个体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三是言语说服;四是情绪
唤起。成就目标理论目标是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之一,它是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结果。德韦克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
有不同的看法。这种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有些人为掌握目标,有些人为作业目标。几种动机理论的比较:美国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1978)提出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的成分为:认知内驱力(了解、理解、稳定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个体内心
体验)附属内驱力(指向外部世界)三、动机受挫和行为反应1、挫折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遭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产生挫折的原因有三种:1)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阻碍;2)判断
发生偏差;3)行动者自身的心理素质缺陷。现代社会还有两种导致挫折的冲突:1)竞争与合作的冲突;
2)满足欲望与抑制欲望的冲突;2、受挫后的行为反应1)退化:个体在遭受无数次挫折后,会出现一种比自己的年龄阶段要幼
稚许多,像孩子般的行为方式-----由成熟向幼稚的倒退。2)补偿:个体在某一活动中失利或遭受挫折时,它可能会改变方向,
以其他可能达到成功的活动来代替,从而弥补由失败所丢失的内心平衡。称为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压抑:也称动机性遗
忘,即个体将因挫折而产生的不快和痛苦情绪竭力排除在记忆之外,从而解除焦虑。4)自我安慰:“酸葡萄心理”
“甜柠檬心理”5)升华:升华与补偿有类似点,即将因失败而产生的动力引向于己于人都更有益更有价值的活动中.但只限于自身
的发展方面.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活动:九只狐狸的故事盛夏酷暑,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
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得直流口水,可葡萄架很高。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第二只狐狸
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第三只狐狸高喊着:“
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
郁成疾,不治而亡。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
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
葡萄不吐葡萄皮”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成果共享,皆大欢喜!本故事纯属虚构,欢迎对
号入座。有智慧又有知识的朋友,您愿做哪一只狐狸呢?动机的冲突(1)双趋冲突。以相同强度的两种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被
迫从两种目标中仅能选择其中之一时,这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面临两个同时希望避开的目标,但
迫于形势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时,这种左右为难的心理矛盾状态,称为“双避冲突”。动机的冲突(3)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个
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标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
冲突。在实际生活中,动机冲突可更为复杂。有时,个人生活中可能同时具有两个或几个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同时形成趋避冲突,这种矛盾心理状态
称为“双重或多重趋避冲突”。第三节动机过程的驱力模式关于动机的探索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人的行
为具有内在动力的设想;武德沃斯,1918,提出以内驱力替代本能,解释推动行为的内部状态。概述动机的驱力理论以物理学中的能
量系统概念来解释动机现象。把动机设想为一个过程,认为当需要和内驱力指向某一特定的目标和诱因时动机就产生了。因此,需要、内驱力、目标
和诱因就是构成动机过程的基本因素。以内驱力概念解释动机的理论众多,如体内平衡说、驱力降低说、缺乏性动机、需求紧张说等。一、需要
需要是个体感到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而产生不平衡,并力求达到满足的内心状态。也是个体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内外部客观现实
(条件)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按照需要的对象不同,需要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二、内驱力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其需要的内部动力。需要
是产生驱力的基础,驱力是需要寻求满足的条件。驱力不同于动机,动机是获得了目标方向的需要和驱力状态。三、目标和诱因目标是行为
追求的终点,特定的目标又可以构成诱因。诱因是能够满足需要的外界条件或刺激物,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诱因具有激发和朝向目标的作用,
在动机过程中又是引诱行为达到目标的手段。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强调需要在动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动力是在不断追求需要的更高
层次的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划分为由下而上的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求知与理解、审美和自我实现等类型。其中前四
类为缺失性需要,后三类为生长性需要。缺失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生长需要:求知
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或潜能要求得到满
足或实现,是自我实现的动力。人的基本需要不包括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特殊需要,而是指一般人所共同具有的一些最基本的需要。人的
需要有先后次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当前一个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直到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者的个性特
征出色的认知能力致力于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具有创造性个性统一、和谐健康的自尊有独处的欲望深厚友谊的建立乐于与人
相处善于自我克制民主性的性格相信永恒和神圣的东西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具有顶峰经验马斯洛认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属于低级需要,是
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自我实现属于高级需要,其它的需要居于中间层次;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只有低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较高
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认为在多种需要存在的情况下,占据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人们的行为,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它的作用就会减弱,
另一种需要就会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人们行为的新的动力。简要评价:这是一种比较系统地研究需要的理论。合理之处:(1)看到了需
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2)马斯洛认为,在人的发展中,低级需要出现最早。(3)在教育和管理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不足之
处:(1)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一种成长或自我实现的天赋倾向,是一种本能。(2)较少考虑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人实现的制约作用。
(3)有人批评该理论观察和推理较多,虽然反映了一定的客观事实,但缺乏科学方法验证。第四节动机过程的认知模式概述现代认知心
理学强调认知因素在动机产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动机是认知的一种功能。属于这一动机理论的研究主要有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等。
以认知观点解释动机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一、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
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也是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是个体后天习得
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的成就动机具有明显差异,即高成就动机者和低成就动机者,他们身上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包括学生中
也是如此。不同成就动机者的心理特征差异高成就动机者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低成就动机者可能选择不恰当的任务(太难或太易
)。高成就动机者失败情况下表现出有耐心、有毅力、能坚持,相信自己具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失败的原因在于努力不够;低成就动机者失败情况
下会半途而废,责怪自己运气不佳,机遇不好。成就动机的训练: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早期成就需要发展。通过训练改变成
就动机。二、动机归因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认为寻求理解的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因,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
归因理论以活动的成功或失败结果为出发点,经由原因归因—情感反应—选择行动的过程,推断内在的心理活动状态,揭示人的行为动机。归因
理论认为可以对人进行归因训练,以改变其对行为的不当归因。动机的归因理论1、归因论的创始人是社会心理学家海德(20世纪50年代提
出这一理论,用来研究人的知觉)所谓归因即人们对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发生的原因加以解释的过程。归因的分类情境归因,将行为发生
的原因归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性格归因,将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于个人性格因素或其他主观条件(兴趣、能力、性格、态度等)。一般人在解
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境归因。2、社会心理学家凯利(1971)对行为归因的补充性研究后指
出,在面对别人的行为表现时,参照特殊性、共同性、一致性三个标准,即可确定应采用哪种归因方式。韦纳(1972),美国著名归因理论心
理学家在归因与动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个人解释自己行为原因的自我归因理论。韦纳认为每个人在做完一件重要的事情后,在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分析原因时,往往从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等六个方面进行归因。不同的归因取向与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弱有很密切的关系。谢谢大家,祝各位心身健康!运气努力不稳定工作难度能力稳定外在的内在的稳定性人的行为受主观的期待、结果归因、自我认识、目标认识等影响托尔曼等认知理论行为的原因是刺激偏离了人的最佳唤醒水平赫布和柏林唤醒理论诱因与驱力紧密联系,在习惯导引下产生相应行为赫尔诱因理论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习惯决定行为的方向赫尔驱力理论人的行为由本能所指引詹姆斯、麦独孤本能理论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理论三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实验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杨国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心理问题及调适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动物世界马加爵案前言需要行为动机行为小结二、动机过程需要匮乏焦虑状态动机行为新的需要需要满足目的焦虑平息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