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女人坦荡说性,没什么好丢人的

女人坦荡说性,没什么好丢人的

女人坦荡说性,没什么好丢人的一位中年女性的性觉醒。

题图 | 《重庆森林》

同时拥有丰沛的爱欲与情欲,在现代是一件童话般的事情。

生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的中年主妇,曾将浪漫小说当作寻找爱情的地图。她们一边神往着纸页中亘古的浪漫之爱,一边又被里边赤裸的情爱“镜头”唤醒。观看这一类文字,与她们所信奉的贞洁、道德背道而驰。

情欲为何只成了夏娃一人的苹果?情爱之于女人,就像一句倾注了百般禁忌的咒语,对此她们从不面对,从不谈论。

(图/《正发生》)

几十年后,一部从未被想象过的电影出世。55岁的独身女人,决定开启一次真正的性爱探险。31年婚姻,她未曾从中获得过性满足、性愉悦、性高潮。

(图/《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

享受性爱是年轻人的新话语。性不再与婚姻、生育、羞耻捆绑。比起将它当作一种资源,年轻人更愿意将其视作自我愉悦发生的土壤。同时他们也在进行驶离情爱轨道的实验——试图隔绝情感依恋模式,同时也隔绝了性。

东、西方情爱观都进入了“现代化变革”,而且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也许是不断分手的闺密,也许是离婚的小姨,仔细探究不在少数,只是我们羞于启齿去打开关于情爱、性的话匣。

在中国的女性之中,存在着两种生活方式。一些女性正在践行自由,她们反对传统、反对焦虑;而另一部分女性,则还未能完全挣脱出传统话语的包裹,置身在性别视野的起伏、改变之外。

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是一个混沌而庞大的地带——从小地方迁徙到大城市的女性,在陈旧的亲属关系与社会文化的结构之中,发动着无数场私人战争。

(图/《喜宴》)

今年41岁的王慧玲,就是其中一场私人变革的亲历者,她向我们、向大众打开了那个话匣。

她出生于安徽大别山的一座小村庄。2020年,因为一系列讲述“基层女性生存现状”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登上微博热搜,抖音关注者一度高达136万人。

她在上海生活了19年,度过了与她的农村生活同样的年限。其间她卖过袜子、当过服务员,24岁因突发疾病,被医院下过病危通知书。后来她自学日语、英语、插画,出了两本畅销书——《基层女性》与《基层女性生存指北》。

王慧玲的自画像,同时也是新书《基层女性生存指北》的封面图。(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2月,她又与结婚14年的丈夫Peter,结束10年创业,一起拖家带猫、漂洋过海,在英国一座距离伦敦不到2个小时车程的海滨小城——朴次茅斯住下。

她与丈夫的亲密关系,经过磕碰、磨合之后,也踏入了新阶段。10年共患难的创业经历,带给两人许多精神上的绑定。如今他们疗愈了各自内心的创伤,更加懂得如何经营与彼此的关系。

她仍在继续感受生活的新变化,在视频中记录散步、采蘑菇、和动物们聊天、房车旅行……宁静、闲适是王慧玲的其中一面。但也有许多人经由她的激烈与不驯服,对她产生关注。

(图/受访者提供)

从“情爱荒漠”走出的王慧玲,认为正在经历“现代化变革”的女性,或许都需要修炼一门功课——自觉走出“第二性”。“性羞耻”是绝大多数女性需要克服的第一门课题。

从乡村到城市,从东方到西方,王慧玲的精神经历过一场漫长的迁徙。借由这次专题系列报道,我们与王慧玲聊了聊她的个人性启蒙史。

爱与性的分离,对当代女性的自我成长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的人生,脱离“性羞耻感”

后才真正开始

搬到英国这半年,我生活得很好。经常有留学生因为融入不了新环境,感觉很痛苦。但我没想过融入,我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好。融入本身就是一种客体思维。

(图/受访者提供)

很多女性也是这样,习惯以男性的生活为生活。揣摩他们怎么想,他们喜欢什么。一旦沉入一段关系、结婚生子,就很容易把自我投入到别人身上,“自己”反而消失了,彻底沦为“看不见的女人”。

我们一直被教育——女性和世界之间,隔放了一个男人。但一个把自己当作主体的女人,会直接面对这个世界的,她会围绕自己的人生,全方位获取自己、发展自己。

她会是房子里的主人,知道自己想买什么样的床,要什么样的桌子,贴什么颜色的墙纸。她会决定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想着“谁有套房子,我住进去就好了”。

但“作为一个女人,生下来是为了结婚、生孩子、配合男人”的这种训话,是长久而全方位的。如果不走这样一条路,长辈或周遭的人就会认为你蒙羞。

我以前曾经在我的视频里聊“中国女性被‘性羞耻感’裹挟”,转发有50多万次,很多女性感同身受。但当我聊鼓励婚前同居,很多人觉得,女性在身体上是吃亏的。这也是典型的客体思维。

(图/视频截图)

女人的性被看作“为男人服务”。她不是性主体,没有属于自己的情感需求。女人的性和爱被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以至于她们如果和男性睡觉,就会连孩子取什么名字也一起想好。这就是一种精神枷锁、一种束缚。

我真正鼓励的是,如果有结婚计划,要经过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很多女孩婚后才发现没法跟对方生活,袜子到处扔,天天要在后面擦屁股。爱被日常琐事消磨了。

亲密关系中,性也是重要的。包括身体的合拍性,以及在性行为当中对方对待你的方式。如果对方不懂尊重、关注你的感受,生活中也会是同样。性是亲密关系当中,最能够观察一个人本质的地方。

现在对婚前同居见怪不怪了,但在公共场合或面对父母,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办法谈论。我20多岁时,也在潜意识里认为,女性有婚前性行为是羞耻的。和Peter(丈夫)在一起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羞耻感是被文化形制出来的。在他从小接受的观念中,女性的情史并不代表什么。

但东亚环境,好多女人对性是避而不谈的。我们没有性知识,也没接受过性教育,稀里糊涂地长到了20多岁。男朋友很少体恤你的需求、感受,在同样的文化中长大,他们也没被教育过。

长此以往的互动,导致女人的性并不被看见。如果她们主动提出性需求,反而会产生自我羞耻感,觉得自身淫荡、不配得。有人说男人的性是失去吗?只对女性使用的规定,就是枷锁。

(图/《性爱自修室》)

在微博上说脏词(知道不太好),其实是我故意的。有些词越隐晦,女性越会对它们感到羞耻。以前谈女性自慰,我还用“小玩具”来代替,现在就直接聊阴蒂、阴道。

我们要从文字先祛魅,如果连看词语都有羞耻感,何谈祛魅?包括月经,我不用“大姨妈”代替,这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网上经常有人用羞辱性的词汇骂我,但影响不了我。摘除“性羞耻感”之后,他人的语言不会对你有那么多伤害。喜欢我的人,不一定赞同我所有的声音,但起码都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有个女孩子跟我一样,老家在安徽。她被家里逼婚,30多岁拿着WHV签证去了新西兰——不以婚姻、孩子为目的地走了出去——现在在澳大利亚。

还有一个做家庭主妇的姐妹,说在我的鼓励下,出去开小店、卖烧烤。我在社交平台上所有的表达,都是希望女孩子能够精神上先跨出一步,然后身体、行动上,再跨出一步。

“性羞耻感”,让母亲变成了

“不被看见的女人”

很多所谓的女性悲剧、人生灾难,探究下去是因为她们没把自己当作性主体对待。她们被灌输了很多幻想,在过程中失望,被消耗能量,兜兜转转,延续给孩子。

我母亲在家里是“扛大鼎”的存在,把婚姻、家庭都扛在身上,全方位绕着丈夫、儿女服务,现在在家看孙子。她是千千万万中国女性的缩影。

我在安徽一个很普通的农村里长大,家里有两个弟弟。大概在我8岁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把我们三个留在老家跟爷爷生活。这其实相当于让我们自生自灭。

(图/《矮婆》)

当时村里很多人以打零工为生。我父亲做油漆工,或是在工地上干体力活。母亲和他的关系不好,一直打架。我眼角的疤痕,就是他们拿石头误伤的。那时候我们村不打老婆的男人很少,我父亲也试图用暴力的模式掌控家庭。但我母亲性格比较泼辣,有回拿把镰刀就想砍回去。在那之后,我父亲再没动过手。

这个举动对我影响蛮大的,一定程度上教会了我抗争。但她在精神方面,因为长久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被贬低、羞辱,长大后是自我厌弃的。你没办法和她聊自我意识和身体价值。

10岁时,我和村里的小男孩一起玩,她很生气,觉得我是一个潜在的荡妇。我19岁到上海打工,她也阻止我出来,跟在身后骂我是到上海卖身的。她从小被灌输的“性羞耻感”,一下就投射到我身上了。在她心里没有人际关系,只有男女关系。

看到一对男女在一起,不会觉得两人是朋友,第一个想到的是性关系。我们的性别意识被打造成这样:男女之间只有性的连接,而没有人之间的志趣相投。人的属性被弱化了。

我母亲那个年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是模糊的,很小就被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扼杀了。所有东西都来自周围环境的灌输——任何有关性的表达都带着羞耻感。女生留长发、化妆、穿吊带就是勾引人,被性骚扰、强暴也是因为女性的勾引。

这样的土壤怎么可能允许女性有情欲?成长过程中,我的身边没有“女人”,只有“家庭劳务机器”和“行走的子宫”。大部分人没有正常的情感系统,以至于不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

(图/《性爱自修室》)

我的主体意识可能不来自我母亲,来自我独立生活的经验。我七八岁就比较独立地带着弟弟生活,从生活的自理能力开始慢慢有了主体意识的雏形,长大后就是一种“有没有男人无所谓,恋爱有就谈,没有也无所谓”的心态,恋爱排在我的生活、事业、自我发展之后。

我第一个男朋友是比较糟糕的,那时候我20来岁完全不懂,“性羞耻感”也很深重,性生活也是糟糕的,谈了几个之后,就懂得修正了。我在无意中就会坚守自己的主体意识,加强自己的筛选机制,跟一个男的在一起如果感到不开心,达不到我认为舒服的关系,我就离开。这样后来的几个男朋友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性生活方面,就没有那么糟糕。

所以我为什么鼓励女孩子在保护自己的健康的基础上,多谈恋爱、多筛选,知道什么是好的、舒服的,对异性也更了解,就有了判断力。

我想,以前那种“一辈子只跟一个男人在一起”的“处女情结”,就是男性害怕女性去筛选、自己被筛选掉而产生的规训。我们的主体意识不是去寻寻觅觅,在外面找一个异性来尊重我,而是我尊重我自己,相信自己的感受,开启自己的筛选机制,不糊弄自己。

(图/《正发生》)

话说回来,如今我成为现在的我,经常在网络上表达,我的父母、弟弟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不赞同我的,因为人是不可能轻易否定自己的。但可能因为你的社会地位,你拥有的资源、权力或金钱大于他们,他们就会闭嘴。

在农村,到了一定年纪,中老年妇女的“性羞耻感”才可能会下降。听到一些男人讲黄色笑话,不像年轻时那么容易被裹挟了,还会堂而皇之地回几句,反过来拿男人开玩笑。

这也是一种权力的体现。男生从小就习得了拽女孩子的头发、胸罩带子,可以看到她们脸上的羞耻感。他们能感受到这是一种控制方式,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权威”。但当女性不去配合玩这个游戏,男生看不到对方窘迫、羞耻的时候,他们就索然无味了。

这一点对年轻姑娘来说是重要的——知道对方在玩什么游戏,不要去配合他们玩。

女性表达情欲,并不丢人

如今我在和Peter这段关系中,我是被鼓励表达性需求的。我们会直接讲,或是通过一些浪漫的方式,观察一下对方的状态。就像肚子饿了要吃饭,性也一样。如果生理需求都很难开口,那表达物质、精神需求就更难了。

他也鼓励我的公众表达。哪怕我的个人信息都被披露在网上,他也告诉我不要害怕,我们会一起面对。

性爱、婚姻、生育是几件完全不同的事,可以搭配着一起做,也可以单独做,就像洗剪吹一样。但女性在既有的父权文化下被教导,发生关系必须通过恋爱,恋爱就必须结婚,结婚就有义务生孩子。“洗剪吹一条龙”的心态,让女性在踏出第一步的时候,就产生了道德压力。

男人的性和爱从来都是分开的。我奶奶那一辈,绝大部分女人都是结婚当天晚上才见到丈夫。你觉得性需要爱吗?性和爱可以一起,但也完全可以分开。把这些东西绑定在一起,只是为了增加女性的心理成本。

(图/《大红灯笼高高挂》)

当然,女人生理上的成本是更高一些的,因为承担的风险不一样。性行为过程中,女生需要知道怎样能够保护自己。避孕套也叫安全套,它不但可以防止怀孕,更多的是防止得病。

对于性行为对象,也要有基础的安全判断。如果感受到一个人不安全,就是一种警告。

在这个基础上,女人只想性、不想爱,满足自己性需求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我之前发动态开玩笑,说我现在坐拥女性自慰器的半壁江山——一些厂商给我寄的,一些我自己买的。女性想要满足纯粹的性欲,有太多可以自给自足的方式。

但如果幻想通过性来换取其他情感上的满足,几乎是换不来的。一些女孩希望通过性获取肌肤的碰触,获取另一个人的陪伴和拥抱,以排解生活里的孤独,但爱只会在情感互动中产生。女性需要清楚这两样东西的本质,也得判断自己真正的需要。

王慧玲的插画作品。(图/受访者提供)

东亚文化不鼓励人表达需求。生理、物质、精神的欲望会被这种消极表达压制甚至抹杀。没有能量争取、表达,对人来说,就是一个逐渐死亡、枯萎的状态,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敢表达,恶性循环。

男女关系相对平等时,如果一个男人向你搭讪,你拒绝了之后,他还进行骚扰,你马上可以报警,身边的人也会来阻止。

女性的身体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放开的。社会对她们也没有性和爱的规训。女孩子从小就能通过性知识课,了解到怎么保护自己,男孩子也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让女性在亲密活动中更安全。

对她们来说,有欲望是正常的。只要你成年了,懂得在措施上保护自己,另一方也有性操守,两个人情投意合的话,不会有那么多的性压抑。

(图/《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

亲密关系重要,

但你自己更重要

我和Peter刚在一起时也磨合了很久。有一回我们去逛街,因为买衣服的事当街吵了一架——当时我希望由他来付钱,当作一份礼物。但因为他没有掏钱,我就很愤怒,对他嚷嚷。他也有过度反应,觉得这不可理喻:如果你想让我买单,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巨婴行为——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变得歇斯底里。没办法表达情绪,而是情绪化地表达。这可能是从父母那边习得的,小时候向他们提出要求,换来的是一顿谩骂。

这段冲突之后,我修正了自己,没有什么是对方应该懂得的。很多时候我也不懂别人的暗示。但一个情感机制健康的人,会明白怎么清晰、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亲密关系是一面镜子,如果做不到开诚布公,是没办法长久的。就像不刷上水泥的房子,砖头迟早会倒掉。

当时更多是我自己的不安——想要证明、确认别人的爱。很多东亚女孩都活在这样的心态、心理机制下。但很多时候,你紧紧抓着一些东西,并不是因为它很重要,而是意识形态作用于你的。

爱有很多种,仅仅把对爱的理解,锁定在两性之间、锁定在浪漫之爱上面是很可惜的。小动物、大自然、身体肌肉、工作事业……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反馈给你爱,给你带来心灵的抚慰。

(图/受访者提供)

这不是放弃追求亲密关系。好的亲密关系,可以让你不断修复自己、完善自己,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但婚姻、社会制度本身,跟你的幸福也许并不相干。

在建立好的亲密关系之前,和自己的关系首先要保持健康。有一个完善的自我,一块完整的精神根据地,再去把房子的门打开,去隔壁串门,去建立与邻居的关系。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学会爱自己,把专注力、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关系是用来为我们服务的,不要让它成为一种女性的精神劳动。

(图/受访者提供)

好的亲密关系和饭后甜点一样,是甜蜜、美好的,但它不应该成为女性的人生追求。我们追求的,永远应该是成就自己。

《性失落与冷亲密:2023年情爱报告》

专题系列报道11-12月

持续上线!

读完点个【在看】

上一篇: 中美两国谁才是"民主社会"?马斯克说出心里话:美国政府不如共产党"有责任感"
下一篇: 如何培养幼儿园孩子社交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