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知识的社会传播应带更多公益性 | 长江评论

知识的社会传播应带更多公益性 | 长江评论

知识的社会传播应带更多公益性 | 长江评论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关于知网与中科院停止合作一事又有进展。中科院相关负责人证实,近日网传的“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加上此前北

关于知网与中科院停止合作一事又有进展。中科院相关负责人证实,近日网传的“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加上此前北大等6所高校也曾先后发布公告,称因收费过高,暂停使用知网,人们不禁要问:知网怎么了?面对知网霸道收费,我们怎么办?

中科院等停用知网,是因为知网向这些单位收取的使用费过高。根据6所高校公告,他们停用知网的原因是使用费每年都上涨10%左右,最后超过了相关部门预算。但超过相关部门预算,并不能说明知网收费“过高”。可以肯定的是,中科院以及6所高校暂停使用知网,已经伤害到知识最广泛的社会传播,也会损及科研与创新。知网以自己的论文、文章资源库作为“武器”,每年按两位数涨幅向科研单位索取使用费,的确有漫天要价的嫌疑。

知网号称“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很多人认为它应当强调公益性、体现社会责任,而从其自身定位的内在逻辑来说,它的确应当是公益性的。在立项与建设过程中,知网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支持的理由也正是觉得它是公益性的。但从结果来看,它过分追逐利润,与公益定位南辕北辙。

现在各方都在呼吁知网回到“公益性”定位,希望它履行社会责任,把知识资源传播共享置于首位。但知网是一家企业,从属性来说,它要追求利润。一家企业如果光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如何生存发展。公益服务,必须有支持其“公益性”的体制机制。

知网的核心问题是它的2个“基因缺陷”:一是它作为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和文章存在大面积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二是其企业属性注定它要赚钱,实质限制了知识的传播共享。国际上有个“爱思维尔”跟知网类似,近年也因使用费涨价遭若干世界知名高校暂时停用,但它拥有《柳叶刀》《细胞》等权威学术期刊2500多种,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知网自身并没有期刊资源,它收录的论文和文章有些得到授权,有些没得到授权。靠侵权“立网”,意味“知网模式”行不通。

要实现知网的公益性,使之成为真正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有两条路:一是将知网国有化,定位为公益事业单位;二是由政府购买其基本的查阅下载服务,免费向公众开放,但允许和鼓励其开发增值服务。

中国致力于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完全有必要建设一个公益性知识资源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传播共享之路。因为是公益的,可以强制期刊及相关权利人向资源库授权收录其论文和文章,这就“排除”了知网侵权“基因”。这个资源库可以通过增值服务赚钱,但没有盈利任务。这样一个知网才是真正公益性的,并发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公益性功能。

上一篇: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 独家 | 张建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