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什么是类存在物?

什么是类存在物?

什么是类存在物?“类存在”问题由来已久,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的论断,到近代以来

“类存在”问题由来已久,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的论断,到近代以来,从追问世界的本原问题转向对人的认识即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都对人的“类”本质一系列问题进行过探讨。然而马克思超越了以往一切旧的哲学认识人的片面性方式,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创立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认识人的本质的根本转变,将实践看作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对人的“类本质”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是思维方式的伟大变革。

黑格尔把人从对自然对依附关系中提升出来以实现人的自由,认为是绝对精神在其展开过程中的自我意识的自由,是人作为“类存在物”认识必然追求自由的过程,从而用思辨的语言为现代生活的的困境指出了一条路——即从哲学上论证人的自由和解放权利。黑格尔的“类”是抽象意义上,“类”是思维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没有认识到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而不是绝对精神。

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将人的“类本质”看作是绝对精神。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类”概念的人,用“类”来指称人的本质属性,“人是一个“感性”的类存在物……一个自然本质”,提出意识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创造性地提出了“类”就是你,是存在于我之外我的一切其他个体。但是他的类本性与人的本质之间还是具有根本性的差别,仅仅讨论了在宗教中被异化的人,用自然界代替了存在,排除社会存在,用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代替了社会人的思维,排除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把人的本质归为就是生物学上的本质。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评,“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撇开历史的进程,没有对人的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思所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己看作类存在物。马克思是从现实社会存在的人出发去理解人的本性的,从而为其创立新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变革了从前的物的“种”的旧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从现实的的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劳动、实践活动出发,从而引申出了围绕人的“类本性”、“类存在”、“类意识”、“类生活”等一系列关于类哲学话语的思想理论,并且赋予了“类概念”以新的内涵和活的生命。综观马克思的“类存在”概念,它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首先,人的类本质表现为劳动、实践;其次,类存在是自觉自由的存在;第三,类存在表现为人的普遍化发展,人在交往的发展中不断获得自己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类存在代表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也是马克思“历史人学”的追求目标,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具有终极性意义。

国内著名学者高清海说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不是一种“种”存在物,不仅拥有自然生命,还有文化生命,不经拥有“种生命”,还有“类生命”,拥有“类本质”、“类特性”、“类意识”、“类生活”。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发展阶段,从而提出了人类学理论的三种形态,个体本位、群体本位和类本位。“类哲学”的提出是高清海先生对人类现实世界的重大关切与反思,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存在与发展理论的延伸,更是他人的哲学哲学观深化的结果。

当代人是类存在物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增添了新的内容,需要我们进行重新思考其在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之下有何变化、发展!

此话题是我将要研究的硕士论文,回答内容引用的各类书籍和论文,参考文献就不一一注明,若侵则删。您可以参考一下!如果有新的内容也会继续加以补充!

上一篇: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下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庄严承诺到卓越践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