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4思辩的历史哲学1

4思辩的历史哲学1

4思辩的历史哲学1第一节、近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产生何谓“思辩的历史哲学”所谓“思辩的”,是指对历史的非经验方法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考,并不关注具体的人与事。

第一节、近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产生何谓“思辩的历史哲学”所谓“思辩的”,是指对历史的非经验方法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考,并不关注具体的人与事。思辩的历史采取思辩的方法研究历史的本体,之所以思辩,是因为不满足于史料所能提供的结论,力求突破史料的限制,超出史料,对历史进行整体的把圣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上帝之城》中,首次提出了历史是线性发展的,以及历史是进步的等观点,被认为是思辩的历史哲学的来源之一。尽管神学是思辩的历史哲学的来源之一。但是思辩的历史哲学的兴起却是在18世纪理性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它拒绝神学的的解释,而同自然科学家在其对物理世界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与目的一致。18世纪的人们认为,只有“根据堪与自然领域中使用的因果原理相媲美的因果原理来解释历史现象”,历史才具有科学性,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当时的历史学家,如孔狄拉克、孔多塞、圣西门、穆勒等都相信,可以把科学程序运用于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但同时,他们也关注实践的目标,即致力于改变现存制度和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理论是对实践的补充;知识就是力量。必然性思辩的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有目的的,也就是说,历史是有方向的,历史是向着一定方向前进的,因此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思辩的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他们致力于为历史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文明的、普遍的发展模式。思辩的历史哲学是形而上学的,因此,它并不注意具体事实的差异而强调事物的总体性。因此它认为世界是具有统一性的。因为只有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才会有规律可循。不过,思辩的历史哲学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如黑格尔、斯宾格勒、汤因比等,但是他们往往更重视统一性,而对多样性重视不够。根据时间,思辩的历史哲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8、19世纪为第一阶段,以维柯、伏尔泰、杜尔阁、孔多塞、赫尔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20世纪的思辩的历史哲学为第二阶段,以斯宾格勒、汤因比为代表。第二节、18、19世纪的思辩的历史哲学代表人物:马克思维柯维柯(1668-1744),是西方最早提出系统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其代表作为《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简称《新科学》)新科学:维柯的历史哲学从批判笛卡儿的历史怀疑主义开始。笛卡儿认为,科学的对象必须具有普遍和永恒的特质。而历史的对象是感性的、个别的和瞬间的,正因为如此,历史就不是一门科学。维柯认为,世界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既然如此,人类对于历史就可以认知,也可以有所作为。

这就是他所说的“新科或者“第一原理”。这就推翻了将历史作为一连串偶然事件的成见,首次将历史奠基在人的理性基础之上,为历史哲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天意:维柯认为,人类的历史活动是上帝神圣意志的继续。正是因为这种天意的规定,各个民族的社会结构发展存在着一致性和一致的观念,他称之为“人类共同的心灵词典”。但是,在维柯的思想中,天意仅仅是指导,更重要的是人的创造。维柯建立了历史发展的观点,并企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他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理解维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化过程,认为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维柯笔下的三个阶段的周期性运动,并不是一个裹足不前的圆圈。不应该把他的人类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周期性运动理解为一种封闭式的单纯的循环,也不能把第二周期性运动的复演过程理解是同第一次周期运动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把它看作是渐进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维柯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试图设计一个没有神干预的历史系统,因而提出了“世界确实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的著名论断;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神是指导历史走向一定目标的动力。虽然如此,我们依然无法否认维柯在历史哲学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他因此被称为“西方近代第一个站在世俗角度对于人类历史进行系统哲学思考的人。”孔多塞(17431743--17941794))《《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图表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图表》》::知识的进步知识的进步------理性的增强理性的增强------道德的进步道德的进步------社会的社会的进步进步------人类更大的幸福。在历史进步的理论链条上人类更大的幸福。在历史进步的理论链条上环环相扣,构筑了历史进步理论的系统整体。历史的环环相扣,构筑了历史进步理论的系统整体。历史的进步不是来自于神的旨意,而是来自于普遍的规律。进步不是来自于神的旨意,而是来自于普遍的规律。他把人类知识的增长当作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把人他把人类知识的增长当作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把人类历史进步奠基于科学文化的发展上。类历史进步奠基于科学文化的发展上。康德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对历史哲学也有独到的见解。康德的代表作是1784年的《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他指出:“从普遍的历史范围出发来观察人类自由的历史,就可望发现,历史是在运动中有规律前进的。因此,从整个历史出发,表面上杂乱无章互不相关的事件恰恰反映出人类历史缓慢而持续地前进,人类的禀赋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发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人作为被创造物的全部禀赋都终究要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大自然的一项隐秘计划。

同时,这一目的又是合乎理性的,是根据一个合理而又能够为人理解的计划展开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理性,因此,人类本身可以创造历所谓历史的合规律性,就是历史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是介于完全的必然与完全的自由之间的。何兆武对此作了简明的概括:就其当然而论,人类历史就是合目的的,就其实然而论,人类历史就是合规律的。目的的王国和必然的王国最后被康德统一于普遍的理性。统治这个理性王国的原则是:正义和真理、自由和平等、不可剥夺和不可转让的天赋人权。对于历史发展的动因,康德指出:人具有组成社会和促使社会解体的双重倾向。人具有社会化的倾向,因为只有在同他人的交往中,人们才体会到自己不仅仅是自然的人;同时人又具有强烈的个体化倾向,因为人具有企图随心所欲摆布一切的本性。正是这种互相竞争唤醒了人的全部能力,驱使人民去追求荣誉、权力和财富。“这样就迈出了从野蛮到文明的第一步。”“正是由于嫉妒、虚荣、贪得无厌的占有欲和权力欲这类非社会的倾向才使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才能不至于长眠不醒,难以展现。”这就是说,人性中的恶或自私之表现于每个人的身上,就恰好成就了人类全体的美好。由此,康德得出了恶推动历史得结论。康德认为,历史不是由个人,而是由人类集体共同创造的。

他认为,人作为地球上唯一有理性的生物,他那由理性支配的禀赋是逐步趋于完美的。这一实现过程便是历史。但这种实现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完成,而只能在人类的集体之中,在全部的历史过程之中完成。这是因为,超越动物本能之理性的发展可以引向无限,这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漫长的过程。个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难以在短时期内使人类的禀赋趋于完美,只有代代相传,最后才达到使人类禀赋全面发展 的阶段。于是,整个人类历史将呈现出一幅长江后浪 推前浪的壮观图景,而人类社会就在这前赴后继的奋 斗中日益完美。 康德把历史纳入了一个富有辨证色彩的思辩体系之中,对推动思辩的历史哲学 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康德的历史哲学被一些学者称为构成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 践理性批判》、《批判力批判》)之外 的第四个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同时也是思辩的历史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在思辩的历史哲学的发展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历史哲学》,1830年出版:历史哲学是关于历史的思想的考察,而哲学观察历史的唯一方法便是 理性。 在《历史哲学》一书中,黑格尔提出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哲学的历史。

原始的历史 历史的内容大部分是作者亲眼所见的行为和事变,或者是 作者利用别人的报告和叙述,把各种飘忽的片段联系在一 起而写成。在古代,这种历史的作者一般是伟大的军事家 和政治家,他们与写入历史的行动和事件的“精神”有着 休戚与共的关系。 希罗多德(Herododus,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25年)、修昔底德 (Thucydides,约公元前441年—公元前396年)、色诺芬(Xenophon, 公元前434年—公元前354年)和恺撒(C.Julius Caesar, 公元前102 年—公元前44年),都属于这一类历史学家。 反省的历史 在叙述历史的同时,能用思想来概括出一种精神,而这种精 神能够超越所叙述的那个时代。这类方法又可以分为四种: 普遍的历史、实验的历史、批评的历史和局部的历史。普遍 的历史,目的是考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者是整个世界 全部历史的梗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写史的人放弃对 个别事实的描写,用一种抽象的观念来缩短它的叙述。实验 的历史,是使“过去”的叙述赋有“现在”的生气,当研究 “过去”的时候,使“现在”浮现在心头。批评的历史,在 黑格尔生活的时代是德国通行的治史方法。

它不是写历史的 本身,而是写历史学的历史,是对于各种历史记述的一种批 判,对各种记述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一种审查。局部的 历史,是把历史分划开来,如艺术的历史、法律的历史和宗 教的历史,它寻求一种普遍的观点。 哲学的历史 历史学与历史哲学是不同的。就历史学来说,写史必须以事 实为基础,“思想”隶属于存在的事实之上。历史哲学则完 全相反,它是对历史的思想考察,黑格尔说这种思想是“自 生的观念,和实际的存在是无关的。抱了这样的思想来治理 历史,不免把历史当作一种消极的材料。不许它保存本来的 面目,逼迫它去适合一种思想”。他不但主张“精神”和观 念是第一性的,而且,历史事实与思想的关系完全是被动的 服从。 关于精神的理论 什么是 “精神”? “精神”是主体世界,它依靠自身而存在。“精神”就像一个萌芽, 它包含了未来生长成树木和果实的全部内在因素,整个世界历史的发 展不过是“精神”的自我实现过程。 “精神”的本质是自由。 “精神”自我实现的方法和手段? 黑格尔认为,人的需要、欲望、热情和兴趣(即意志)是人类一切行 动的源泉,也是自由得以实现的动力(矛盾即动力)。人的意志是不 完善的,而自由是完善的,人类历史也因此表现为一个进步的过程。

“精神”通过外在的方法和手段要实现什么目的? 主观的“精神”与世界历史结合的目的是实现理想的国家形态。在国 家的范围内,个人的自由通过法律、道德和政府这种积极的外在形式 得以获得,因此,国家应该是探讨世界历史的基础。 黑格尔认为,在地理学或人类学意义上,民族的存在是多元的,但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民族的存在是一元的,因为在世界历 史的每一阶段,反映着绝对精神的必然内容、从而执行着绝对 精神在这一阶段必然使命的民族就是世界历史民族,他具有绝 对权力成为世界历史目前发展阶段的担当者,而其他民族在精 神上都是无权的。每个世界民族本身也经历着生长、繁荣和衰 亡的过程。 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经历了东方民族、希腊民族、罗马民族、日耳曼民族四个世界历史民族,不同的世界历史民族的更替是 前后承继的,其中贯穿着世界精神的统一的发展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其他民族依然存在,只是不在处于主体地位。 根据自由的发展程度,世界历史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东方世界、希腊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第一个世 界是一个人的自由,即君主一个人的自由,希腊和罗 马世界是部分人的自由,只有到了日耳曼世界,是全 体的自由。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真正基础是理性,也就是自由。自由将人的需求、本能、热情等因素作为手段或 工具,逐步实现其目的。普遍的自由原则与人类具体

上一篇: 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成立20年:立体复原真实台湾历史
下一篇: 【台湾历史系列】李细珠研究员作“台湾史研究的史观问题”主题讲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