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老子的社会历史观与治国思想

老子的社会历史观与治国思想

老子的社会历史观与治国思想第16卷00年7月第4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1.16,No.4JuI.00JournaIofHunanUniversity(SociaISciences)!!!!!!!!

第 16 卷2 0 0 2 年 7 月第 4 期湖南大学学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Vo1.16,No.4JuI. 2 0 0 2JournaI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I Scienc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 子 的 社 会 历 史 观 与 治 国 思 想"萧汉明(武汉大学 哲学系,湖北 武汉430072)[摘要] 从社会历史观与治国论的视角探讨老子的道德论,可以发现老子的道、德、仁、义、礼五种社会形态是依五行相胜的框架建构的;他对礼治社会的抨击及其对无为而治的理想的道治社会的憧憬,以及他在治国方面提出的种种设想,无不浸润着道德之义。[关键词] 老子;社会历史观;治国思想[中图分类号] B22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 (2002)04-0003-07LAO Zi’ s Viewpoints of SociaI History andHis Thoughts of Managing the CountryXIAO Han-ming(Dept of PhiIosophy, Wuhan University, Wuhan430072,China)Abstract: Inguiring into Lao zi’ s theory of Dao (道) and De (德),We can find that the five sociaI patterns, incIudingDao, De, Ren (仁),Yi (义),Li (礼),ar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frame of the Five EIements. The spirit of Dao and Deis embodied in his criticisms of society ruIed by Li, his Ionging for ideaI society ruIed by Dao and his thoughts of managingthe country.Key words: Lao zi; viewpoints of sociaI history; thoughts of managing the country根据道德之义,老子建构了他的社会史观的五行相胜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 进而提出了他的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治国治军思想。

在这个议题中,老子有力地抨击礼教社会制度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尽情地抒发他以道治社会的无为而治为特征的社会理想。对于老子的社会历史观及其治国治军思想作出恰如其分地评估,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清理与扒梳。一五行相胜与五种社会形态老子说: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第三十八章)道、德、仁、义、礼,五者之间以不相胜为序,故逆数则为相胜相克。 很明显, 老子借用了金、木、土、水、火五行相胜的结构框架,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个连续运行的社会形态。 在以道治为标志的社会里,道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 而德的最高表现也就是道,故道治亦可称之为上德、 孔德或玄德之治。 一旦道治不能维系社会秩序,于是就会出现德治。 相对上德而言,所谓德治仅仅指下德之治。下德一旦不能维系社会秩序,于是便出现了仁治,仿此而有义治、礼治之相续,皆为救失而出现的递相取代的不同的社会阶段,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 就道德之义推求,这五种形态实际上可以归结为道治、 德治两种,而仁、 义、 礼三者只是德治的从属形态,是德治社会每况愈下的阶段性表现。 如同万物得道而生即为德,而生、 长、 壮、 老、 已, 虽表现为不同阶段,但都在德的意域之内。道治社会的统治者与道同体,为无为,事无事,行不言之教,主张 “我无为而民自 化, 我好静而民自 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七章)这种主张是直接从道体悟出来的。“道常无名,朴"[收稿日期] 2002-04-16[作者简介] 萧汉明 (1940 ),男,湖北孝感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 选择小富即安的生活方式怎样实现自身价值?
下一篇: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转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