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原创】云南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

【原创】云南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

【原创】云南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课题组  治国必治边,边疆治理直接关系到边疆稳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治理高度重视

物质富足精神富足_物质的富足造就精神的迷茫_物质富足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课题组

治国必治边,边疆治理直接关系到边疆稳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治理高度重视,先后实地考察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九个陆地边疆省区以及海洋边疆地带,对“为何治理、治理什么、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等边疆治理系列问题作出了深刻思考和系统回答,不断深化对边疆治理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边疆治理工作的思想集成、理论概括、实践遵循。

新时代十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做好云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重要要求,概括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强调四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云南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作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始终牢记领袖嘱托、担当时代使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云南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在积极探索实践中积累了有益经验、获得了宝贵启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站位坚持治理立场,发挥党的领导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云南要实现富民强省、稳边固边的目标,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边疆治理取得实效并迈进现代化新征程的优势所在、保障所在。云南立足边疆地区具体实际,把党的领导贯穿和落实到边疆治理各领域,对边疆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军事、外交等开展了全方位、多方面、各环节的治理,有效实现了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向边疆治理效能的转化。

进一步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优势,一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的战略定位,提高从国家战略高度思考和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前瞻性、预见性、实效性,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融合度、贡献度,以及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地位,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努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二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的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的大政方针、政策文件、讲话精神,把政策吃透吃准吃到位,提高政策研究、政策解读、政策落实的能力,实现党治理边疆的价值理念、思想主张、制度保障等在边疆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要持续巩固党建引领边疆治理的成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发挥党的建设在边疆治理中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凝聚群众、号召社会的作用和优势,重视党建战略引领、党建思想引领、党建组织引领、党建制度引领、党建作风引领,在健全体系、破除惯性、提高能力、提升质效、营造生态的过程中,确保边疆治理与党治国理政的现代化进程保持一致,推动实现边疆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和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四要加强和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履行组织职能、开展组织工作来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优化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注重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服务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全面抓好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两新”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尤其是要着力向新兴领域和以往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延伸,发挥党组织整合资源和配置资源的优势,把边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高标准规划治理体系,树立科学系统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并“不断取得新进展”。边疆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是各领域和各要素在整体性上的有机结合,也是各地区、各区域在全域性上的联系互动。一方面,边疆地区的治理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城市、乡村、边境等多层级,民族宗教、强边固防、物种安全等多方面,边疆治理内容交织复杂。另一方面,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有地理空间、人口流动、经济贸易、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交互往来及相互影响,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和多重困境,边疆治理难度系数较大。再一方面,边疆地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平台”“大通道”“桥头堡”“辐射中心”,从经济社会建设和参与全球治理来看具有较好发展机遇、较大发展空间、持久发展潜能,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来看具有形势变化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和内生发展动力相对欠缺,加剧了边疆地区安全维稳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边疆治理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

进一步以系统性视域规划边疆治理体系,要在整体上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边疆治理。一要从边疆治理整体性视域健全边疆治理体系,立足边疆地区各省份具体实际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找准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培育壮大各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把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能。二要从国家治理整体性视域完善边疆治理体系,以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化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加强滇粤、滇黔、滇桂、滇川、滇琼等省际协商合作,积极推动政策、资金向怒江、迪庆“三区三州”倾斜,加大力度支持涉藏州县发展,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三要从全球治理整体性视域优化边疆治理体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推进和深化同周边国家更多形式的交流合作,积极主动面向沿边周边经济圈,完善各类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的功能和作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澜湄合作、云南—老挝北部、云南—曼德勒、中国—南亚合作论坛、滇缅合作论坛等多双边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拓展开发领域和开放空间,坚定不移地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以大开发助推大发展。

三、高质效创新治理机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云南民生工作面广量大,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云南把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最鲜明主题和最大任务,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推动治理机制创新,实施“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建立健全涉及民族宗教因素风险隐患的监测监管、联动处置等机制,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更有能力、更有质效。实践表明,聚焦社会主要矛盾的治理机制创新,有利于突破思维理念惯性、破解利益固化藩篱、克服技术设施短板、破解机制体制障碍,以更加先进、科学、灵活的机制为边疆治理提供有效保障。

进一步推进边疆治理机制创新,一要深化强边固防机制创新发展。以《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为基本遵循,充分发挥党的绝对领导、政府的统筹协调、军队的中流砥柱、警方的治理监管、群众的重要依托作用,进一步树立巩固边防稳定的观念意识,强化边疆地区各地市(州)在强边固防中的支撑功能,增强边防地带的厚度和弹性。同时,研究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拓展“五边”建设的总体思路,确保党政军警民职能定位精准,沟通协调顺畅,责任制度落实,不断提高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规范化水平,在政治安边、兴边富民、军事强边、外交睦边、科技控边等方面争取新的更大成效。二要深化协商在基层机制创新发展。坚持协商主体以基层群众为主、协商议题以民生实事为主,完善工作格局、制定工作规则、统一工作标识、评选典型案例,指导县级政协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开展协商议事,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协商活动的组织形式、议题设置方式、对话交流模式。推动“协商在基层”工作范围进一步向农村拓展、协商平台进一步向村寨延伸、协商重点进一步向基层治理聚焦,有效助推农村强基普法、化解矛盾、移风易俗、文明进步。三要深化社会多元共治机制创新发展。形成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体构成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明确制定不同主体的治理责任清单,明晰不同主体的治理责任边界,推进多元主体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实践中互融共进。

四、高水平强化治理能力,加强关键能力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云南要“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治理能力是决定治理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云南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雷厉风行、迅速高效抓落实,不断增强边疆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本领,打造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云南样板。

进一步强化边疆治理能力,一要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围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卫生健康、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市容管理、物业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工作,采取更多谋民利、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要增强民族事务工作能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聚焦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三要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树立一般性风险防范和特殊性风险防范的前瞻性意识,提高风险感知灵敏度、加强风险研判准确度、加快应急反应及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高实时监测、动态分析、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五、高境界凝聚治理共识,增强群众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边疆治理现代化,既需要边疆物质建设现代化,也需要边疆精神建设现代化。在边疆治理的实践进程中,云南把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放在边疆治理的突出位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为边疆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践表明,只有全面提升边疆人民群众的知识、道德、审美等精神要素和精神境界,激发边疆人民群众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带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才能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宝贵精神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

进一步以精神力量赋能边疆治理现代化,一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化对边疆地区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的认识,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边疆治理效能。通过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技术水平、劳动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运用这一思想解决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推动边疆治理不断取得新成就。二要注重社会道德建设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各族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激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树立新风正气、祛除歪风邪气。三要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立城乡、区域、军民警民联创共建机制,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抓好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营造和谐向善氛围,形成覆盖全省城乡、各行业的“点线面”结合的精神文明创建格局。四要探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为统领、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生态、网络生态为主体内容的“大生态”系统,探索建立边疆治理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组织开展边疆治理专题宣传和典型选树宣传,为边疆治理构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选贤任能、生动活泼的健康环境和积极氛围。

六、高效益提升治理效能,建设现代化的边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云南紧扣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组织16个州(市)分两批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具有云南特点、边疆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推动市域、基层、网格分层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了边疆巩固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建设现代化的边疆,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辩证关系,全方位提高边疆地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一要提升边疆治理社会化水平。整合运用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群团组织的资源互补优势,发挥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专业特长,积极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民生就业、扶贫济困、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公共服务。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不断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二要提升边疆治理法治化水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律框架下进一步完善以公序良俗为核心的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为群众行使各项自治权利提供基本准则。深化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案例宣传,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厚植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社会文化根基。三要提升边疆治理智能化水平。通过对移动数据、政务数据、感知数据、互联网第三方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创建的涵盖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的各种应用场景,实现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体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智慧边疆。加快推进智慧化边境项目,实现边境防控智能化。建设智能管控体系,创新科技与人力相匹配的全新管控模式,最大限度提升智能管控系统与党政军警民机制的契合度。四要提升边疆治理专业化水平。完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以职业化和专业化为导向,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精细化服务,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2023年度云南省“马工程”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在云南的实践经验研究”(MGC202301)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 原标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奋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下一篇: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