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这个物质横流,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很难再有慢生活,人与人之间似乎也很难再真诚地交流、交往:一边渴望做人前的烟火,一边又不断陷入自我怀疑;一边渴望真挚的感情,一边又越来越不愿交付自己的真心,人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矛盾。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整个社会风气也变得越来越糟糕,人们被不知名的东西所侵扰,因为这些东西,多数人陷入怀疑,觉得我们的幸福感与前几代人相比降低了,社会不像是在变好,而是在变坏,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怀旧的心理倾向性
清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彭凯平也曾被问到:现在80后、90后年轻人的幸福感和以前的50后、60后相比,孰高孰低呢?对此,彭教授认为,从各个方面看,现代年轻人还是比较幸福的,我们的整个社会绝对不是在变坏。
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彭教授提到人们有一个心理倾向性,那就是怀旧,即忘记过去的痛苦,记得过去的快乐,把一些体验忘掉,而只记得做小孩子时的一些事情,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人性特点。
人要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或是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总觉得过去的日子很好,过去的关系也更不错,但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然而然的好与坏,我们的大脑不过是自动屏蔽了坏的,记住了好的。
在回忆过往时,大脑中主宰积极情绪和感受的神经元会表现得特别活跃,我们以怀旧来给自己的心理一些慰藉。说到底,怀旧不过是一种廉价的自我治愈工具,是“那些无法应对当前生活的人,所产生的浪漫主义的缺陷”。
弗兰克·克默德在其著作《终结的感觉》里讲到:人类总是愿意相信过去更好,而且未来也马上会有改观,唯独只有当下却是糟糕得无以复加。这个观点可谓精辟,其精辟在于指出了当人们无法面对当前的压力和痛苦时,大脑便会自动选择逃避,怀念过往的安稳这一心理状态。
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觉得过往比较幸福,过往的社会要好得多,自己当下会面临一些困境像是“生不逢时”,但这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说,不过是自我欺骗。虽然好与坏是一个值得思辨的问题,但实际上,无论是从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来说,现代社会比以前的社会,绝对是要好得多。
关于物质与思想的变化
人类跨越了不止几百万年的岁月长河,从猿猴进化成能够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的人,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种进步的变化。当“社会”这个概念在现实中真正出现时,我们自然也能看到每个社会阶段显而易见的进步。以中国为例,封建社会必定要比奴隶社会先进,社会主义社会必定要比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先进,而改革开放之后的时代又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局面。
莫说古人因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要遭受多少战争或灾祸的侵扰,甚至人相食的状况屡见不鲜;也莫说生活在民国时期的老舍,笔下是北京院子里的底层群众多么艰难的生活,就拿五六十年代举例。彼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各个领域都是一种百废待兴的状态,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穷苦大众的生活是很是艰难。
作家路遥曾说过:小的时候因为穷,每顿都吃不饱,特别饿的时候就在树林里疯狂地跑,捡掉在地上的果子吃,那种饿的感觉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在路遥生活的时代,吃饱饭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更不要说其他的了。如果没有感受过路遥所处的生活,恐怕我们无法明白经济、科技都发达的今天是如何昌盛而富足的。
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不必再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不必再担心吃饭的问题,我们逐渐有闲情逸致来关注我们的着装,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的文化修养水平,年轻人哪里能想到以前的种种贫瘠,老人家谁不是在感叹,现在的生活变好了。
物质生活水平质的飞跃,难道不是一个社会在变好的标志吗?如果物质生活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人们哪里会去关心精神世界,文化的领域哪里会有进步,正是物质的提升,带来了思想水平的提升。尽管有时候社会的一些走向趋于浮躁喧嚣,但整个社会的思想无疑是在不断进步的。
彭凯平教授提到一个例子:以前中国妇女的自杀率在全世界排名前茅,而近三十年来,妇女的自杀率下降了90%,为什么?封建的父权、夫权、男权逼得女人活不下去,而思想的开放让女性的自我意识苏醒,开始思考自我的价值,开始反抗那些陈旧的观念,女性渐渐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是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个体,这是改革开放最伟大的结果——解放思想。
从前的女性在社会中没有地位可言,不仅男性丝毫不尊重女性,没有看到女性的价值,就连女性自己,也看不到自己的身上的可爱之处,甚至为自己是一个女性而感到耻辱。可当社会的思想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在各个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熠熠发光,很多事情做得也不比男性差,男性们也越来越尊重身边的女性。
当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很多地方也还是会存在,可当男人和女人的天平逐渐对等,这便是一个社会思想进步的明显信号。因为如果整个社会完全由男性掌控,这也意味着男性单方面要面临的压力很大,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康的社会状态,而当男女能够分工合作,这个社会畸形的现象就会减少许多。
若谈起婚恋观的话,现代年轻人的束缚无疑少了许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早已不被人接受,婚姻、恋爱都是由自己做主的,人们的感情观更趋向多元化,这份年轻人习以为常的自由在若干年前似乎是老一辈的人不敢想的。
现代社会的观念在很多方面要比过往宽容开放得多,拿同性恋举例,过往,在中国这个相对保守的社会中,许多人谈到同性恋往往避之而不及,甚至予以这个群体攻击,将其列为精神病之一。
2001年,中国医学界将同性恋排除在精神病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同性恋这个群体越来越能平等看待,同性恋群体也不必再过分遮遮掩掩,尽管老一辈人之中也不是全都能接受同性恋,但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处于一种不支持,但也不歧视、不攻击的状态。
1994年,电影《霸王别姬》上映,社会主流群体一下子还没能接受电影的设定,争议的声音有很多,主演张国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是1994年,不是2024年”,而追溯至今,2024年也不远了,我们相信这个社会的思想会更加开放、包容,去接受无关道德伦理,但只是独特、少数的东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