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传播学每日一题23|“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的关系是什么?

传播学每日一题23|“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的关系是什么?

传播学每日一题23|“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的关系是什么?#传播学知识点打卡#

领取《新传主流院校考查题风总结》

后台回复:“25公益群”“25考研”

或添加小助手:泡芙 waluojia54 / 糖藕 waluojia59

加入25考研群

社会大众_大众社会理论三个阶段_大众社会的特征

“大众”的概念

01.

大众社会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点。在这个时代,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的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已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即所谓“大众”。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广泛的大众,另一部分则是少数权力精英。大众受到权力精英的操控和影响,属于被动的、沙粒般的存在,但由于其数量庞大,也能够产生不可抗拒的“多数”压力和力量。

02.

大众

大众是一种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它据有如下的特点:

(1)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其他社会群体或集团;

(2)分散性和异质性——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其成员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3)匿名性——成员之间互不面识,对试图进行大众操作的社会精英来说也是难以把握的对象;

(4)流动性——大众的范围依对象问题而时有变化,其成员是流动的;

(5)无组织性——大众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因而不能作为一个主体而自主行动,大众行为主要是在外部力量的刺激和动员下形成的;

(6)同质性——大众成员虽然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但又有同一的行为倾向,因而具有同质性,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操纵和影响。

瓦叔注:

大众社会理论考察概率较高。许多同学都不理解,大众社会是一个什么概念?其实可以叫流沙社会或者原子社会,其实我们现在就处于大众社会之中。大家可以想一想,在现在我们似乎谁都不可相信,邻居不认识,同事不可信,同学不相干,朋友不靠谱,亲戚都吸血,原生家庭皆祸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究竟还能相信谁?所以很多所谓的享受孤独,其实也不过只是无所依靠罢了。

过去不是这样,以前不管是亲戚家族或者是同乡又或者是老单位,都是非常靠谱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在以前的这种社会中,它不仅仅是一套社会关系,更重要的是围绕这个社会关系,还有一套严密的组织体制,例如为什么现在我们对同事很提防,但以前很多老同事会很可信的,因为以前的单位,他的人际流动较低,所以以前的人际关系人们会更倾向于使用长期的策略,互敬互让,同时也形成一套严密的社会的秩序和角色。你可能会感觉被这个秩序压迫的不舒服,但是只要你接纳这个秩序,你能够保证你的安全。

但是现在不同因为工业化社会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这些社会结构,也导致了每一个人被极速抛出他所在的这些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其实对我们而言,有才能体会的就是北漂同学,当你在大城市中,你就会像我描述的这种状态,举目无亲,无可凭依,感觉自己像流沙一样。当然你不是没有群体,不是没有伙伴,但你的这些群体未来也可能会像你一样游到别的地方去。“稳”是一种人们都渴望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媒体如果能够提供紧缺的安全感,组织感,甚至抱团的许诺,起到的传播力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说大众社会理论对大众观念过于悲观,但只要看看那些给直播间打赏几千几万,或者熬夜为偶像做数据、做“实绩”的新闻。或许我们必须承认,大众社会理论告诉我们大众的脆弱和分化,以及少数精英意欲操纵大众的尝试,其实距离我们的当下,仍然没有我们设想的那么远。

大众社会的特征_大众社会理论三个阶段_社会大众

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01.

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

早期的大众社会论者主要是一些保守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对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后工人和劳动大众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感到恐惧,并站在贵族主义的立场上对这种现状进行批判。如勒朋则用他的群集理论来描述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行为,认为他们是一群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支配、无视理性和法律的“暴徒”,如果这种非合理的人群成为政治支配力量,则必然会使迄今由少数贵族阶层所创造的文明遭到破坏。

02.

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

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众社会理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开始脱离贵族主义立场,并成为批判法西斯极权主义制度的武器,其代表人物是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等一批学者。认为功能合理性对“本质合理性”的压抑和剥夺,民主化对大众赋予的参与政治的权利,以及大众传播为权力精英提供的操纵大众手段等都会加强大众的异化,以及权力精英的操纵,进而导致破坏性的大众行动和法西斯的确立。这个时期的大众社会理论,主要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制的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异化”及其社会结果,并试图由此说明法西斯体制出现的社会原因。

03.

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也出现了一批大众社会论者,著名的有密尔斯、李斯曼、孔豪瑟等人,他们的目的在于考察美国当代的各种社会病理现象。密尔斯关注“新中产阶级”,即白领阶层的非人格化和失落感问题;李斯曼指出现代“外向型”导致社会成员自主性的降低和均质性的增加;孔豪瑟则认为中间社会群体的衰退、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孤立性、社会权力的集中性、大众传播导致的文化的均一性和流动性是现代大众社会的主要特点。

04.

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社会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不无助益,他们的分析也触及了现代社会的许多重要课题。但大众社会理论夸大了权力精英的力量,而大众则是软弱无力、一盘散沙式的存在,只能被动地接受权力精英的操纵。这种精英史观,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是格格不入的。

瓦叔注:

这里要注意勒庞的《乌合之众》可能会拿出来考名词解释,这里如果对传播学教程里面的内容觉得太少,可以用《范式与流派》进行补充。

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勒庞的《乌合之众》这本书被抬得过高了。这本书在一段时间内曾经被人认为是描述群体心理的一本最深刻的书。但是他其实只是描述群众心理的一个侧面。群众有没有可能是乌合之众,当然有可能,但是这种侧面并不能描述群众运动的全部?肯定不是。把群众描述为乌合之众,其实隐秘的迎合了一部分认为自己有知识的人的优越感。他们自以为自己并不是乌合之众,其实任何人,在任何意识形态中,只要放弃了自己的理性,放弃了自己勇气,盲目迎合其他人,都有可能会成为乌合之众。

“本质合理性”是一个和《新闻学概论》中的“异端文化”一样令人迷惑的词汇。这里,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解说。

本质合理性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使用理性的权力和能力,曼海姆将此定义为“明智地洞彻诸事件在给定情境中的相互关系的思维活动”。因为有了理性,所以人们可以按一定的目标来协调行动,并且尽量提高行为结果的可预测性。在个人的层面,这当然是很简单的,每一个人明确地理解了自己行动的目的和过程,这样他就可以得到他让他满意的结果。

但是在工业化社会,这却不是这样了,在工业化社会,任何一个社会行动都是许多人的组合,分工之后,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反思和理解反而变成了作为整体的社会行动的累赘。如果你的任务只是把做好的芯片放入流水线,那么你对这个行动的反思反而是越少越好,因为你的反思可能会带来不确定性。而许多的不确定性积累在一起,就会导致整个社会行动充满了不可预测。而这种不可预测,就会带来功能理性的降低。

于是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个人思考的越多,对个人来说是理性的,对于社会而言却是非理性的。而社会要走向一个“最理性”的状态,个人的反思就会被压到最低。在这种社会,大多数的时间里,人被要求成为一个万事不思考的工具人,但是在公共政治,又期望他突然有政治觉悟,作出优秀的政治判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当个人在劳动上陷入完全的不自主的时候,在政治上,也必然走向蒙昧。这就是曼海姆的逻辑。

如果大众社会理论如此深刻,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世界并没有按照悲观的预言运行?这里面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现代性与现代性不一样。大众社会理论时期的工业化实际上还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和大工业阶段,强调的是一种标准化、去个性化的工业生产模式(所谓的泰勒制)。而当下的工业化,则更强调灵活生产和个性化,因此当下的大众社会与当时的预测又不同。现在的大众社会批判家如果再进行批判的话,目的估计不会再谈以上这些问题,而会更聚焦在虚假个性和消费主义对真实个性的抹杀,体现为掩盖于丰富社交之下的孤独,还有多种多样的情感刺激让人产生的情感麻木。

大众社会理论三个阶段_社会大众_大众社会的特征

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01.

清水几太郎的拷贝支配

环境的扩大和间接化意味着人们与大多数重要的“实物”不可能保持实际接触,要了解它们只能依靠传媒提供的第二手信息——“拷贝”。由于大众传媒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提供,现代人每日每时都处在“拷贝”的洪水的包围之中,要躲避它们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拷贝的制作往往出于利润或宣传原理,与实物本身差距甚远。在“拷贝”带有心理暴力性质的强大支配力面前,现代人“已经屈服于大众传媒机构的庞大规模和它们的垄断地位”。这一观点在揭示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及其社会影响力方面是有说服力的,但是他把受众看做绝对被动的存在的观点则失之于偏激,忽视了受众的能动性。

不用被考不到的课程而捆绑;

不用被做不完的题目而遗憾;

不用被用不上的服务而提价;

不用被报不满的小班而纠结;

只用1299

每个人都能够轻松的选择自己的学校,

开始自己的考研之旅

⬇️

上一篇: 中国智协[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官网
下一篇: 切实提升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效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