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通辽市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

通辽市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

通辽市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十三五”期间,通辽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走在自治区前列,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完工

“十三五” 期间,通辽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走在自治区前列,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完工,乌力格尔艺术馆和版画艺术中心基本建成,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向公众开放。通辽市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组建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完成农村牧区338所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和21所蒙古族小学“大通铺”改造工程,霍林郭勒市、库伦旗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自治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现场推进会在通辽市召开。

“十三五”开局之年,通辽市足球改革发展初见成效,承办了自治区高水平联赛,获得蒙超、蒙甲联赛冠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市医院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旗县综合医院全部晋升二级甲等医院,第二轮京通医疗卫生合作全面启动,举办了内蒙古第二届国际蒙医药博览会,荣获“中国蒙医药之都”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和“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称号。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一网化运行管理。 “平安通辽”建设扎实推进,被评为“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市”。“双拥”优抚政策有效落实,连续四届获 “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人民防空、地震气象、广播电视、档案史志、宗教事务、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红十字、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进展。

2017年,一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通辽市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累计整合投入资金200多亿元,扶持39.7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一网化运行管理。出台失地农牧民参加养老保险政策,被国家确定为试点地区。社会救助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养老、低保、医保等保障水平和社会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改造棚户区8万户、老旧小区532个、农村牧区危土房17.8万户,近百万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929处,56万农牧民喝上安全水;实施城镇自来水水质提升工程,饮用水检测能力达到国家标准。中心城区新增公交车378台,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20%,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2018年,通辽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深入推进“八大环境”建设,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中心城区完成94处弃管换热站、86处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加强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管理,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运行。城镇棚户区改造17484户,农村牧区危房改造5189户。完成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6处。扎实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覆盖1.5万户,卫生户厕普及2.5万户。

就业创业质量得到提升。实施10万大学生就业创业集聚计划,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5万人。举办大型招聘推介活动83场,提升完善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43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8%。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发放资金2112万元。推进退役军人安置,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增强。多种形式补充教师515名。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8所,中心城区新增中小学3所。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基本消除起始年级“大班额”,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初见成效。市工业职业学校投入使用,通辽职业学院获批设立蒙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

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改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14所公立医院和39所苏木乡镇卫生院开通远程医疗系统,15家医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第6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组织创办自治区级马头琴大赛等文化品牌赛事。全区乌兰牧骑东部区培训基地在通辽挂牌。通辽市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完工,创新举办首届科尔沁运动大会,体育健身惠及城乡百姓。足球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取得多项赛事冠军。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金月人均分别增加134.5元和18元。城乡居民医保各级财政补贴提高到490元,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商业保险等多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月人均分别达到670元、5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年人均分别达到5150元、3200元。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追缴违规资金1504万元。建筑领域农牧民工实名制全覆盖,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019年,通辽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持续增加。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2%。城镇新增就业1.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7%。各项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增长5.9%和5.8%,补助水平分别提高20元/月和200元/年,达到520元/月和3400元/年,全年发放困难群众救助保障资金10.8亿元。建成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3所,全市养老床位新增728张,累计达到29885张。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初步规范教师管理体制,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分班和课后服务。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44家贫困苏木乡镇卫生院和118家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部达标。加强区域性民族文化研究,成立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承办胡仁乌力格尔国际学术研讨会,编撰《通辽史》,出版《科尔沁文化系列丛书》,僧格林沁博物馆主体竣工,乌兰牧骑宫开工建设,启动市博物馆改造工程,哈民遗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通辽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更大了,人民的幸福感更强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辽市完善稳就业、控失业、促创业的综合政策体系,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全年开展重点群体补贴性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3万人次以上。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深入实施10万大学生就业创业集聚计划,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7万人。通辽市成立市旗两级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加大有组织“点对点”劳务输出力度,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30万人。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通辽市集中力量办好安居暖房工程、化解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厕所革命、安全感提升、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智慧急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利企便民事项“一网通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互联网全覆盖等11件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舒心、更幸福……(记者 杨朝东)

上一篇: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下一篇: 刑法中“明知”出入罪的法理依据与司法适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