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社会形态、组织类型与风险承担三个概念属于不同的维度,但是,如果将三者结合起来,反而容易穿透发掘各自的区别和联系,使得研究的结果更富有时代意义和理论趣味。
文 / 蔡宁伟、贾帅帅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过程纷繁复杂、故事浩如烟海。但是,人类社会变迁中社会形态的种类却屈指可数、变迁有据可查。不少学者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组织类型是社会形态的产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支撑。
本文基于“大历史观”的视角,讨论社会形态、组织类型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并探讨与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组织类型与风险承担。在此基础上,意图推动不同类型的组织从机制上采取与自身相协调的风险承担,从而实现基于“风险导向”的组织架构设计和风险策略应对,从根本上推动各类组织更好地解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难题。
社会形态变迁与组织类型演化
从渔猎社会开始,科层组织就已经融入人类社会,在农业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如部落、政府机构、军队等。工业社会的产生,为其他类型组织的兴起提供了孕育的温床和崭新的需求。例如,矩阵组织是为应对多头管理而生,而扁平化组织、事业部组织、无边界组织则分别是为了解决灵活、跨国(地区)、权变等问题的推陈出新。在当前的信息社会,平台组织等形态迭代出新,呈现出开放、多元、嬗变、共赢等新的趋势和导向(如图1所示)。
社会形态及变迁
社会形态本质是人类公认和共用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宏观统一,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迁。从技术发展而非意识形态的视角看,人类社会主要历经了渔猎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含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四种形态。尽管未来的社会形态尚未可知,但其变迁更迭规律似有章可循。在社会形态变迁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逐步积累了各种矛盾,其主要矛盾的化解可能催生新的社会形态。
组织类型及演化
组织类型本质是成员公认和共用的管理协调机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微观共融,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演进。先后出现了传统的科层组织,后发的扁平化组织、矩阵组织、事业部组织和无边界组织,以及时下特别流行的平台组织、分布式组织等主要类型。
与社会形态的变迁类似,尽管未来的组织类型尚不明确,但其演化规律同样有迹可循。组织类型服务于社会形态变迁,即社会形态决定组织形态;而社会形态很大程度上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因此组织类型实质为服务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组织类型与风险承担
风险承担本质是个体或组织能够承担的风险敞口,既涵盖了各种主要的风险类型,也包括了各类风险可能的交叉和传染,随大形势和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组织类型与组织目的休戚相关,与组织特征相辅相成,与组织文化联系紧密,还与组织发展方向统一(见表1)。也正因此,各种组织类型承担的风险存在较大差异。
科层组织与统一风险承担
科层组织是历史最悠久的组织类型,呈“金字塔型”,历经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主要社会形态,经久不衰。科层组织之所以能够成型与延续,无疑是因为与人类社会形态的形成和目的始终保持一致,即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相对稳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科层组织中心唯一、管理传统、边界清晰,但层级较多、沟通缓慢、文化单一。上述组织特征使科层组织能够自上而下统一直面风险承担;但较多的层级和严格的文化使得风险的沟通和传染相对缓慢,非市场化的管理使其对风险的交叉和传染不够敏感,容易造成“温水煮青蛙”的后知后觉。
扁平化组织与便捷风险承担
扁平化组织是科层组织的第一种重要演化,呈“扁平化”,缩减了层级,增加了组织管理和沟通的敏捷性。扁平化组织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社会,与科层组织最大的差异在于层级减少,从而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敏捷管理的能力。上述组织特征使得扁平化组织能够更加迅速地识别、感知和化解各类风险,改变了传统科层组织对风险承担后知后觉的不足。正因如此,扁平化组织不仅适用于部分要求快速反应的政府机构和军队,也适用于企业等营利组织。
矩阵组织与不同风险承担
矩阵组织是科层组织的另一种重要演化,呈“条块状”,可以在纵向和横向实现同步“多头管理”,在工业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科层组织在农业社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将“官僚体制”发挥到了极致,但其组织中心唯一,难以在复杂任务中实现“多头管理”,而这恰恰是工业社会必须解决的难题。矩阵组织可以有两个或者多个中心,能够实现“平面矩阵组织”甚至“立体矩阵组织”的管理要求,并行开展研发、营销和运维等两种或多种工作。上述组织特征使得矩阵组织能够统筹纵向条线、横向区块,推动工作齐头并进。也正因如此,矩阵组织双向承担不同类型的风险,增加了风险感知和处置的复杂程度。
事业部组织与有限风险承担
事业部组织实质是科层组织或者扁平化组织的创新,呈“海星状”,同时拥有多个组织中心,在工业社会的跨国(区域)、跨界(行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农业社会的组织通常存在地域限制,工业社会的组织则必须面对范围上跨国(区域)、内容上跨界(行业)的管理。跨国企业尤其如此,其始终面临跨国协同、跨文化管理、跨界管控、多种风险防范等难题。事业部组织类似多个科层组织“并列嵌套”,每一个事业部都可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层组织,各事业部之间一般地位平等、独立运作,各负其责、各行其是、有机统一。上述组织特征使得事业部组织能够相对独立地面对各自风险,增加风险化解的专业性,有力避免风险传染,有助于实现风险隔离,尽管组织整体可能同时面对多样化的风险承担。
无边界组织与延伸风险承担
无边界组织是在前述四类组织基础上的通行创新,呈“发散状”,诞生于后工业社会,突破了原有组织边界,尝试解决契合度问题。无边界组织常见于制造企业、高科技企业等,有助于主动打破组织壁垒、减少组织隔阂、提升组织协同,进一步统筹工作专业化、联动部门协同化、促进客户互动化。上述组织特征使得无边界组织可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拓展组织边界的过程中面对更多的风险类型和更复杂的风险承担,需要组织设计和管理者持续关注。
平台组织与共同风险承担
平台组织可视为无边界组织的创新,呈“平台型”,诞生于信息社会,进一步突破了组织边界,解决了经营限制问题。它不仅是一种组织类型,更是一种组织生态。平台组织本质是新组织类型的支持,借助平台模式构建组织生态,打造共生共荣的组织体系。平台组织必须与支持的各类企业提前做好风险承担的约定,合理界定各自风险承担的责任,避免支持企业面临各类风险的交叉和传染,特别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类的无谓影响。
分布式组织与隔离风险承担
分布式组织可视为基于事业部组织、平台组织等的融合创新,呈“分布式”,具有去中心化、去本地化、去信任等特点,拥有透明化、可复制、易再生等优势。较之事业部组织,分布式组织更独立、更自主、更隔离;较之平台组织,分布式组织将支持的企业全部内化,更多核、更同步、更透明。这些特点使得分布式组织具有其他组织不具备的优势:天生有极强生命力,不易被形势或风险影响。上述组织特征使得分布式组织内部具有较强的风险隔离和应对能力,能够主动而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各类组织风险承担对标
综上所述,各类组织的目的有别、特征不一、形态各异,其风险承担能力天然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某些风险承担能力,特定类型组织相对明晰,但也存在因人而异、因组织而异导致能力差异的情况,即表2中用“或”表示的情形。每一种风险承担的最强组织类型与最弱组织类型,其主要结果分别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组织结构适应、擅长应对、管控熟悉的风险可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对于组织结构不适、不擅应对、管控陌生的风险可能犹豫不决、畏首畏尾。
下面,我们将风险承担划分为统一和局部(见图2)、逐级和便捷(见图3)、延伸和有限(见图4)三个方面来剖析。
统一和局部风险承担
科层组织无疑是统一风险承担的最强类型代表,“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组织在面对风险时“一致对外”。扁平化组织也是统一风险承担中相对较强的类型,如政府应急管理建立的抢险救灾机构常常是扁平化机构,具有快速反应、及时应变、即刻应对等特点,适用于灾后救助和重建。
矩阵组织、事业部组织和分布式组织是局部风险承担代表性组织类型。矩阵组织特有的“网格化”组织架构,使得局部风险有可能在特定网格内被识别和化解,延缓甚至杜绝了风险的传染和扩散。事业部组织既可视为科层组织或者扁平化组织的一种“逐级嵌套”,也可以视作矩阵组织的延伸,其“海星状”组织架构是“条块结合”的一种“复制延续”。分布式组织既可作为事业部组织的2.0版,拥有更强的风险隔离能力,承担更多更重的局部风险;也可作为矩阵组织的3.0版,在条块之间拥有更紧密的连结,类似“区块链”的架构。
逐级和便捷风险承担
科层组织除在统一风险承担中独树一帜之外,还是逐级风险承担的最强类型代表。政府机构已经采用科层组织几千年了,跨越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科层组织之所以始终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其多层级的组织架构,对各类风险均可采用逐级授权、逐级审批、逐级化解的策略。作为科层组织的第二种演化,在逐级风险承担中,矩阵组织部分延续了科层组织的特点,具备一定层级特征;但矩阵组织又不同于科层组织相对纯粹的层级架构,使其具备风险“条块管控”的雏形。
扁平化组织可视为便捷风险承担中相对最强的类型。管理层级大幅压缩,最精练的组织机构甚至只有一个层级,组织中的下属只接受一个管理者也是最高管理者的领导,均可向最高管理者直接汇报,提高了沟通的效率、保证了协调的质量。平台组织具备平台支撑型的组织架构,在便捷风险承担中同样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应对能力。在实践中,除各类组织自身的风险承担外,平台公司也可以给平台上的组织以有力的风险管理和保障,构建新型的“风险共生管理”体系。与平台组织的架构相比,分布式组织“分布式”的组织架构更多核、更同步、更透明,可以建立更广泛、更密切、更多维的内部连结,使得便捷风险承担更加顺畅。
有限和延伸风险承担
在有限风险承担中,矩阵组织可以“条块管控”的架构设计有力促进了风险的隔离,一定程度上明晰了组织的风险管理边界,避免风险的不断传染和无限蔓延,使得有限风险管控成为可能。事业部组织 “海星状”组织架构可以实现事业部之间的风险阻断。当然,事业部之间依然存在风险传染的可能,特别是同一集团下的风险共担共治,甚至可能出现风险跨业传染。分布式组织天生有极强生命力,不易被风险影响,可以主动实施风险管控和隔离,具有更强的保障优势。
无边界组织突破了原有组织边界,由于组织形态和架构的不断延伸,无边界组织必然面临更多风险。平台组织面临的风险种类和风险承担也比较多样,基于平台的各类企业也会承担不同的风险。当然,在相关合同约定、保险条款等的保障下,无限平台并不意味着承担无限风险。
结语
社会形态、组织类型与风险承担三个概念属于不同的维度:社会形态多用于宏观经济和历史研究、组织类型多用于微观管理和经济研究、风险承担多用于微观和中观金融研究。但是,如果将三者结合起来,反而容易穿透发掘各自的区别和联系,使得研究的结果更富有时代意义和理论趣味。
当然,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例如,目前我们的思考和解答主要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更多实证结果和案例研究来验证和支撑。此外,发现组织类型对应不同特点的风险承担,新的风险承担需求可以与新的组织类型相匹配,那么这种对应和匹配的机制是如何产生和作用的?到底是风险承担需求引导了组织类型演化,还是组织类型自主提升、自我演化?上述组织类型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还存在黑箱,有待深入的案例研究、实证研究来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关于作者 | 蔡宁伟:中信银行总行合规部整改督查副处长,正高级经济师;
贾帅帅:广州大学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 朱晶(zhuj3@sem.tsinghua.edu.cn)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