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走向未来丛书》之《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著),书虽简朴而低廉(85年版且1.65元,在某地摊上购买),但甚厚重,因为其探究的问题——如何才能成为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人?——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而且正变得愈来愈迫切。
“国家落后也是一种国民的心理状态”——英格尔斯以此作为人的现代化研究起因——“国民的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虽然作者是在半个世纪前研究的孟加拉、印度、尼日利亚、阿根廷和智利这六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但仿佛是在研究中国的南北方与东西部处于不同发展态势中的区域。改革开放30余年过去了,恰好实证了“人的现代化”的进化or演化的过程,也切实地印证了作者的12条“现代人的特征”以及其所发现的6条“在人的一生中,能够对人的现代性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现代的”一词只指新的事物,“是指任何或多或少取代了过去被接受的行动方式的事物”,“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过程”。因此,是相对于“传统的”或“陈旧的”而言的。是对“传统人”所广泛具有的特征的反对与清除——这些特征包括:
1.害怕和恐惧革新与社会改革;
2.不信任乃至敌视新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
3.被动地接受命运;
4.盲目跟从和信赖传统的权威;
5.缺乏效率和个人效能感;
6.顺从谦卑的道德,缺乏突破陈旧方式的创造性想象和行为;
7.头脑狭窄,对不同意见和观点严加防范和迫害;
8.凡事总要以古人、圣人和传统的尺度来衡量评断,一旦与传统不符,便加以反对和诋毁;
9.对待社会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与外界孤立隔绝,妄自尊大;
10.凡属与眼前和切身利益无明显关系的教育、学术研究都不加重视或予以蔑视排斥。
所以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但未必能够引发人们的反省与重视——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些是说别人的: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驱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
这既可解释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两张皮”式的管理现象,也可以说明为什么2.0这种“做人做事”的商业哲学能够医治中国企业的痼疾。
只有现代化精神状态or品质和特征的人,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组织的经济制度与管理方法。现代人的12个方面的品质和特征包括:
1.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
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
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
4.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
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
6.计划自己的现在与未来;
7.尊重并渴求知识;
8.可依赖和信任感;
9.重视专门技术,有意愿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
10.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
11.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
12.了解生产及其过程。
好消息是,作者的研究表明:“在适当的环境下任何人在成年之后仍可以转变为现代的人”,当然这取决于六大影响因素或条件:
1.教育;
2.工作职业经验;
3.与大众媒体接触;
4.大规模的群层组织;
5.农村合作社运动;
6.父亲的教育、家庭的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