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历史就是人被文化压抑的历史。那么这样的压抑如何发生呢?
在弗洛伊德的观念中,文化对人对压抑有两个主要层面,亦即:
马尔库塞在此处首先探讨前一种压抑的起源。
本章概要:
二元论观念与其历史
对于弗洛伊德而言,心理机制呈现为各种因素的二元的对立统一: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不断发展,但其二元论的观念在其理论各个阶段都有着鲜明的体现,即使在此后的 本我——自我——超我 的三分法中依旧十分重要。这些二元对立的因素的两极在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中有最鲜明的体现,这两种原则同样是心理机制的支配者。
早期弗洛伊德的理论的核心是性本能(力比多)与自我本能(自我保存的本能)之间的对抗。在其理论发展的中期的短暂时间中,二元的因素则被无处不在的自恋力比多的一元因素代替。在最后阶段则最终定型为生命本能(爱欲)与死亡本能的二元论。尽管弗洛伊德理论的不断变化,性欲在本能结构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这样的统治地位自身也不断经历着变化。
关键词:
快乐原则:直接的满足——快乐——消遣——接受——压抑的缺席
现实原则:延迟的满足——限制快乐——工作——生产——安全感
力比多:种性力、性原欲,即性本能的一种内在的、原发的动能、力量。
爱欲与死欲
性欲,在早期弗洛伊德观念中与自我保存本能有并列的关系。彼时性欲并无1914年弗洛伊德引入自恋概念并提出“泛性论”之后那样核心的地位。在很久之后弗洛伊德又假定性欲具有力比多性质,从属于自我保存本能(爱欲)。在弗洛伊德最终的本能理论中,自我保存本能的活动则直接成为了性本能的活动,或破坏本能的活动。于是爱欲和死亡本能成了两个最基本的本能。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爱欲与死欲这两种生命本能,弗洛伊德敏锐地发现了其共性。对于死亡本能,死亡本能是生命体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而对于快乐原则,弗洛伊德则说到:
快乐原则这种倾向有助于发挥一种功能.....使心理机制彻底摆脱兴奋,或者使其中的兴奋量保持稳定,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
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死亡本能与爱欲都包含生命本能中一种“根本的倒退与保守倾向”。因而,心理机制的主要过程对满足的追求都未免关联于生命体回复到沉寂中的倾向。
但弗洛伊德并未就此定论。此后弗对性虐待狂等现象等分析也使爱欲-死欲二元的关系提供了证据。因此,弗洛伊德后期的元心理学一直具有悬而未决的模糊态度。那么要更清晰地解释本能,就要将本能理论置于同弗洛伊德最后的本能理论相一致的新的人格概念中。
关键词:
死亡本能/死欲:一种与生俱来的,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最古老,根本而广泛的人格层次,是无意识与本能的主要领域。本我追求且知追求按照快乐原则行动使本能需求得到满足。
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自我会发展出来。自我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间人,负责协调控制本我的冲动,使之与现实的冲突降到最低,或通过延迟满足使冲动与现实相一致,从而自我将现实原则取代了快乐原则。然而自我并不与本我地位上等同。相反,自我次要于,依赖于本我。早期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行动的出发点是对满足的记忆。换言之,驱动自我行动的是一种要得到记忆中实践现实原则得到的满足的一种冲动。
第三个心理实体超我出现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在超我的发展历程中,父母与社会机构的约束心力内投于自我,使个人产生对违抗这些约束的负罪感,而这不久之后就会成为一个无意识的东西。
超我带来的负罪感使人在做与现实原则不符的行为时实施自我惩罚。人类有机体因此受控于现实原则所支撑的外部世界。这样的外部世界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复合组织,尽管弗洛伊德可能并不这么认为:弗氏分析现实原则对个人造成的压抑性转变时,将现实原则认作一种单纯的现实,而不是有历史的形式的现实。不过,不论弗洛伊德的反对是否成立,马尔库塞此处说到,一种压抑性的本能组织恒常是文明中一切历史形式的基础。与此同时,假使压抑性本能组织来源于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冲突,那么文明的进步就来源于有组织的统治。如果文明的进步就来源于有组织的统治,那么历史的发展就有了一种普遍的生物发展的必然性。从这一点来看,历史过程乃是生物过程的外推。
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人的本能结构发生变化,这即发生在生命本能中,也发生在死亡本能中。
现实原则指导下的生命本能
弗洛伊德说:
不容否认,一个人行使这种功能(性欲)时并不像从事其它 活动那样,总会给自己带来益处。相反,为某种特别高级的快乐之故,这种功能会使人陷入危险,甚至常常会夺取其生命。
这一解释将性欲视为是破坏性的。可相反地,弗洛伊德也认为爱欲是一种“把有机体结合成更大统一体的努力“,是一种建设性力量。这反映出了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处内在张力(即使将爱欲与性欲归纳为截然不同的范畴也无法解决这一内在张力):爱欲具有统一和满足的力量的同时快乐原则与现实,或性欲与文明之间一直有持久的矛盾。这些内容会在之后探讨,此处,马尔库塞用敌对的爱欲概念来解释现存的现实原则的压抑的历史形式
此前马尔库塞提出了这两样概念:
在引入额外压抑时,马尔库塞谈到构成现实原则的种种因素,即社会内容的诸机构和诸关系。它们并不仅仅是现实原则的外化表现,同时也推动着现实原则本身的改变,因而现阶段的社会组织中的现实原则就有多种方面和模式。那么要说明现代文明中的压抑,就要引入操作原则的概念,即根据特定的现实原则进行描述。
那当下的现实原则是怎样?劳动分工产生了异化的劳动。异化的劳动使力比多被转移到对社会有用的活动中,但这种转移并不压抑人的本能,因为社会利用这种转移维持甚至丰富了个体的生命。因此统治变得合理,使操作原则变成一个不断发展进取的原则。
统治的这般的发展伴随着性欲与文明的冲突的发展。性欲组织反映了操作原则及其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本来性本能对其主客体都没有限制,性欲本质上是广泛的,但性本能将任何无助于生育的“性反常行为”加以禁止,尽管性反常行为似乎更加能够满足性欲。
现实原则指导下的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的社会组织无法与爱欲的社会组织相应。不过死亡本能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使它免受束缚:其一死亡本能的破坏性从自我向外部世界转移,导致了技术上的进步;其二用死亡本能形成超我也使得快乐自我向现实原则屈服。死亡原则塑造了超我,但超我是一种自我破坏的命令:压抑是死亡本能的产物也是生命本能的产物,一般情况下这两种本能得到健康的结合。但超我持久的严格性威胁着这种健康的平衡。
一个人越是抑制其对ta人的攻击倾向,ta在ta的“理想自我”中就变得越专制,即越有攻击性......他的理想自我对自我的攻击就越强烈——弗洛伊德《自我与超我》
自我的活动导致了超我中攻击本能的解放。正因为此,弗洛伊德的元心理学面临着文明的辩证法:正是文明的进步导致了日益增长的破坏力量的释放。而为了说明此处的个体心理和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从另一个层次,即属系——社会学层面对本能进行再诠释。
题图来自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