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想要回到文学本身,但是却走偏了路 | 俄国形式主义概论

想要回到文学本身,但是却走偏了路 | 俄国形式主义概论

想要回到文学本身,但是却走偏了路 | 俄国形式主义概论俄国形式主义是第一个宣扬文学理论独立地位的学派,也是现当代文论真正的祖师爷。他的出现反映了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学科意识正式觉醒,人们开始关注这一学科特有的问题,比如文学是什么

俄国形式主义是第一个宣扬文学理论独立地位的学派,也是现当代文论真正的祖师爷。他的出现反映了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学科意识正式觉醒,人们开始关注这一学科特有的问题,比如文学是什么,文学的内部规律。这个口号无疑是正当的,但是在实际的理论构建中,这一学派受到轰轰烈烈的语言学转向运动的影响,事实上给出了一个充满局限性和偏见的答案。

| 学派之所以为学派,组织形式和流派分期

俄国形式主义是指1914到1930年在俄苏出现的文学理论流派,是二十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理论流派,其既是一个具有明确实体组织的学派,又是一个有着明确理论纲领的思想流派。

其作为一个理论运动,首先的特点是其自身的组织形式。1914年冬到转年,雅各布森和托马舍夫斯基等一批大学生建立了“莫斯科语言学学会”,主张促进语言学和诗学的研究,随后的1917年,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伯恩斯坦等人在彼得堡建立“诗歌语言研究会”,也就是所谓的彼得堡学派。以这两个主要组织为依托,俄国形式主义逐渐发展起来。

1914年到1920年是形式主义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它的影响力还不大,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已经提出了一些极富吸引力的理论构想。其最初是在俄国未来派诗歌创作的刺激下诞生的,主要目的就是给这一派诗歌提供理论辩护——什克洛夫斯基的《词的诞生》就是对未来派的辩护词。后来重点转向独立的文学理论研究,对于之前理论界盛行的“宗教哲学派”和实证主义式的外部提出了直接批评,认为应当摆脱哲学和美学指导的主观诗学,摆脱传统学院式外部决定论的文学研究,建立一门独立的科学的真正面对文学事实的学科。与之关系密切的未来派诗歌创作给这一派奠定了重视语言的倾向,再受到蓬勃兴起的语言学运动影响,这一派自然把语言研究作为自己理论的重点,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和技巧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1920年到1930年是这一学派的成熟期与衰败期,此时俄国形式主义已经成为苏联的主流文论,在主要代表人物开始并成功建构系统理论成果的同时,其也遭受了直接的挑战和反对。后期的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俄国的主流学派,早期的理论构想也被落实为一部部学术著作,理论研究范围也从诗歌拓展到语义、小说、文学史等领域。但是这一时期学派遭受了直接而猛烈的批判,“形式主义”这个带有偏见的词汇就是这一时期强加在它头上的,从1923年托洛茨基在《文学与革命》中专门批判了这一学派的理论开始,到1930年什克洛夫斯基在《文学报》上发表《学术错误志》为止,这一学派终于走向了终结。在学派内部,1920年移居布拉格的雅各布森发表的《文学与语言研究诸问题》一文,也对自身的理论进行了反省和推进。

在苏俄国内,俄国形式主义虽然已经解体,但几位代表人物依然活跃在研究一线。后来的巴赫金学派和塔尔图符号学派正是在它的影响下才建立起来的。而在国外,雅各布森领导的布拉格学派直接延续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并将其发展为影响力更为广阔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

| 学派主要观点的评述

呐,就是我标题写的那句话“回到文学自身,但是走偏了路”,“回到文学自身”是指他们对于文论独立性和科学性的追求,“走偏了路”是指他们的研究受到语言学的直接影响,只研究文学中的语言问题。

第一条,对于文论独立性和科学性的追求,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理论主张。在俄国形式主义诞生的那时,俄国的文学研究要么不具备自己的独立性,要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就前者来说,“宗教哲学派”的批评还很流行,象征主义蔚为成风,要求以某种宗教和哲学观念为基础,通过对作品的批评来阐释自己的形而上观念。这在形式主义者看来,是一种过分主观式的批评,失之于玄虚,这要求文论本身科学起来。而就后者来说,学院派的文学研究把文学的发展归结于文学之外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大部分是机械决定论。这是一种过分客观式的批评,失之于僵化,作品本身依然外在于研究,所以要求文论独立起来。

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形式主义者提出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理论术语,文学性、陌生化、程序等等术语在现代文论史上影响颇深。而在理论史上,俄国形式主义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建立独立的科学的文论的理论流派,后来的新批评等学派一直将其内在为理论前提,这对于20世纪的文论专业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除了新批评,其他出名的文论学派大都不太老实,导致文论实际上成了文化的文论而不是文学的文论)。

第二条则是对语言的偏好,这一条既是他们最具理论成果的一条,又是最具偏见的一条。既然文学要研究文学本身,而不是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或者哲学观念,那么研究什么就成了问题。作品本身并不能满足形式主义者高邈而抽象的理论目标,他们要提出一种可以为整个抽象的文学理论划定独立性的理论,他们找到的就是语言。

当然,从文学本身到语言中间还有一些过渡概念,也就是材料和程序。过去一般的见解是把文学作品内部分成内容和形式两部分,但是形式主义者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两者融为一体才是审美对象。这个论调找不出什么毛病,但是当他们提出材料和程序时,它就把研究对象从作品偷换成了作者的活动。作品是被一定的艺术程序加工的材料,所以研究文学就要研究文学特殊的艺术程序。而在材料方面,为了保证“独立性”的目标,所以材料不可能是外在于作品的东西,而相对于作者创作程序的材料就是其所用的语言,所以材料被特别的规定为语言。如此,研究对象被确定为语言材料和使用语言的程序,在研究方法上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引入语言学方法了。

在这一学派诞生之初,就和未来派的诗歌创作极为紧密。未来派的诗歌将语词看成最高实体,语词是自身的目的和手段,不是用来传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所以他们尤其强调诗歌语言中语词自身呈现出来的声音效果。而这一派理论家本身大都有语言学背景,甚至主业是语言学,因此诗歌中的语言技巧成为早期形式主义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这种偏好也影响了他们的理论倾向。

| “为了艺术而艺术”何以可能

当然是不可能。

虽然这顶帽子按在形式主义的脑袋上略有不合适,形式主义者也反复强调他们没有割裂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但是稍有常识的人仔细琢磨琢磨都会觉得他们实际上就是这么想的,即使没有明说。所以,他们的理论起码是容易倾向于推导出极端的独立论的,最后也确实就是栽在这个问题上,结果在国内被俄国革命现实主义摁在地上摩擦,代表人物还公开在刊物上发表声明认错,真是丢脸啊。

所以我要说不可能。

但是这句话就没有一点意义了吗?意义还是大大的有的,考虑到形式主义遭受的不公正的批评,所以我要专门列一段来谈。

首先,为了艺术而艺术这个论调虽然很极端很让人讨厌,但是它是合理的,它激进地表达了文学的独立追求,这种追求既是文学创作上的,又是文学理论研究上的。这不正契合了形式主义者对于文论独立性的追求嘛,所以这顶帽子被扣得不亏。可以说,俄国形式主义就是西方文学理论走向现代形态的开始,因为它第一次让文学看到了自己,自此以后,确立自己研究的中心对象,明确理论的科学性追求,已经内化为文论的自觉意识。固然文学不是“真空中的球形鸡”,不是完全和外部隔绝的东西,但是把作品看成是自足的实体,尝试划定内外的分界,这是非常具有先进意义的一件事。后来新批评的基本立场就是继承了这方面的观点,把目标集中于作品,正式提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区分(韦勒克),这就是形式主义最重要的影响。

不过,形式主义自身的理论倾向,确实有自己很大的缺陷和弱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见语言不见其余的因素,按照托多罗夫的理解,形式主义只研究文学中语言的功能,这难免忽视了文学其他的因素,比如叙事性的要素。形式主义的理论从诗歌中生发出来,从极端的未来派诗歌中生发出来,对于语言自身的美(音韵、节律等)有一种“一叶障目”式的强调,忽视了文学中其他的要素,尤其是叙事性层面的要素,毕竟文学创作不只是语言的运用问题。在形式主义的论述中,处处把文学实践看成是编织文字的工作,这对于诗歌来说或许更适用一些,但是对于叙事性更强的小说,这套理论就不适合了,因为它根本没法对“形象”的审美效果做出解释。

所以称他们是形式主义者,只是因为他们只关心作品中最表层的语言问题,而不是更深层的其他结构。随着形式主义后期研究领域的拓展,对于小说等叙事性更强的对象也进入了他们的研究范围,因此它们自己也进行了反思和修正,比如布拉格学派和普罗普的研究。这使得形式主义从单纯的语言研究转向叙事学,也为后来引入社会文化要素,转化成结构主义奠定了基础。

另外,还有一些对于形式主义的批评集中在他们的科学方法上,认为这方法太抽象,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伤害了个别作品的独特魅力。这一批评也是中肯的,毕竟形式主义对于科学方法的过分强调确实有伤害作品唯一性的倾向,所以后来新批评才要专门把作品作为一个自足实体拿出来专门强调。不过,科学也不仅仅是理论,还有具体的实验和应用呢,讲道理还是形式主义者自己的局限性,而不是科学这个词的锅——所以,文论科学化还是要继续坚持的嘛,朴素一点,不要搞什么“哲学的诗化”这类幺蛾子。

最后总结一下……其实俄国形式主义挺难总结的,各种关于文学内部的观点混杂在一起,然后一锅端出来,很难理清楚其中明确涉及某一要素的观点。不过,还是要勉强做一下的:

文学的社会性_文学社会性是什么_文学作品的社会性

文学作品的社会性_文学社会性是什么_文学的社会性

图见:

p.s.这次文章写得太长了

上一篇: 如何评价中国当代文学?
下一篇: 关于文学“思想性”问题的思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