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成尚荣: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成尚荣: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成尚荣: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新时代的“大先生”?成尚荣: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中小学教师,吴健雄,教育,教师,立德

社会记者是假的吗_记者是社会的良心_记者的良心朗诵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这是对教师的尊重,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要求,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这是对教师的尊重,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要求,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习总书记对教师发展曾有不少深刻、精辟的论述,要求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发展的“四个引路人”。大先生是对“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要求的进一步凝练,“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是对大先生内涵的具体阐释和生动概括。

不仅如此,习总书记还对大先生下了准确、明晰的定义:“大先生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是大先生的内涵特质和价值定位,描述了大先生的样子;“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大先生的责任与使命,两者相互映照,大先生闪耀着特有的光彩。

大先生不仅是对大学老师的尊称和要求,也是对中小学老师的尊称和要求。大先生之“大”不在于学段的高与大,而在于情怀、精神、品格、思想以及担当责任、示范作用之“大”。在“为学、为事、为人示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没有大小之分,高低之别,中小学教师也应做大先生。中小学教师要从不同视角理解大先生的深刻意蕴,并由此切入,明确努力方向,突出着眼点与着力点,逐步建构自己做大先生的行动框架,自觉、积极,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其一,人性视角:大先生是大写的人

大先生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杨绛便是这样的人。杨绛,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他是丈夫钱钟书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尽管自己有着巨大的才情,却长期甘于做钱钟书背后的“灶下婢”。她的百年人生,尽显她的博学、睿智、淡定、坚强以及她的大爱。她一生最喜欢说的词是:“我是一滴水”“我不够格”。她曾经说:我是一滴水,不过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泡。的确,一滴水很微小,但绝不渺小,尤其是一滴清水,因为它可以折射太阳的光彩,让我们看到整个天空与世界;而肥皂泡,虽五彩缤纷,不断膨大,可一刹那间破碎,便不复存在,一切都在虚幻中。做一个平平常常、不显山不露水的人,一切都在默默的奉献中,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不够格”显然是她的谦虚。

第二届中华文化大奖评委会拟将杨绛作为候选人,她收到邀请函回了四个字:“我不够格。”回复干干净净。母校牛津大学,她求学过的学院,聘她为荣誉院士,她两次的答复仍是四个字:“我不够格。”回复清清爽爽。她还说,当年我只是旁听生,怎能当院士?你们千万别把钱钟书的成就加给我。

其实,她够格,完全够格,但是她的信条是:我从不与人争,也不屑与人争。这一切都可能是东吴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给了她一个高贵的灵魂,她是一个真正的人。于是大家这么评论杨绛:她走了,世间再无女子可称“先生”。当然,我们相信时代还会造就一个个女子成为先生的。

大先生是个大写的人。大先生有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大德大爱大情怀;有对事业的执著,深邃而朴实,淡泊名利而学术纯粹;有对他人的宽容,谦逊而真实,自尊而无傲气;有对生活的热爱,淡定而有追求,素朴而高雅……大先生,是一个忠诚的中国人,一个自觉以道德方式过积极生活的人,一个坚定地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人。大先生,信仰在事业,使命在岗位,快乐在生活,光荣在奉献。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大先生有美丽的灵魂、灿烂的人性,是大先生的本质,是做大先生的基础,是大先生永远的起点与不朽的生命归属。

其二,传统文化视角:大先生是“大丈夫”

《孟子》中提到“人皆有忍人之心”。这“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分别生出了人品的“四端”:仁、义、礼、智。与此同时,孟子还揭示了“大丈夫”的特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这点击了大先生的人格价值观,并衍生了“大丈夫精神”。

“大丈夫精神”是一种英雄气概,是一种浩然正气。“大丈夫精神”自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人格特征与风骨气节。顺着中华民族的这一血脉,北宋张载提出了“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对大先生人生格局和使命的阐释,舍己为国,舍身取义,在天地之间有一个大写的中国人,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文化,为了天下与人类而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四为”既是责任心、使命感,也是人生意义的最高境界。

大先生是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生长起来的。

永远记住教育家马相伯。遥想当年,为了救国,马相伯倾其家产兴学,倾其知识教学。他宁愿做只“狗”,内心有着立心、立民、救国、开太平的宏大心愿:“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把中国叫醒。”他是大先生。

永远记住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晏阳初从小熟读中国经典蒙学《三字经》《千字文》,熟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长大后,他深悟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坚守家国一体的思想,发扬家国情怀。这位在美国名牌大学深造的大学生,始终带着中华文化的印记,为“生民立命”,走在乡村的田野上,用教育为穷人服务,为平民奔走。他是大先生。

永远记住,在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中国教师要“威武不能屈”,中国的教育只有扎根在中华文化传统中,才会诞生大先生。“大丈夫精神”才会让中国教育屹立在世界上,创建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学,并与世界共享。

其三,国家视角下:大先生是心怀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时引用了欧阳修的一句话:“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大者,国家也,祖国也。当年,吴健雄这位杰出的女物理学家,为了帮助杨振宁、李政道的研究,毅然决然地退掉回国的机票,让丈夫袁家骝独自一人回祖国,自己留下来,与她的团队完成了实验,为“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提供实验依据,证明了定律的正确性,因而杨、李获得了诺奖。当时,杨振宁35岁,李政道31岁,为祖国荣誉大厦添加了一块闪亮的奖牌。

在吴健雄母校——太仓明德学校的校园里,会看到吴健雄墓园里的墓志铭——一位台湾记者的诗句:“一位优秀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心怀国之大者才是大先生。

当年,钱穆在台湾给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合上讲义,闭着眼睛,向着远处,似是眺望,又似在回忆,似是自言自语,又似在告诫学生说了最后一句话: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啊!永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才是大先生。

当年,张伯苓创办南开,他说:“本着匹夫有责之意,要救国,救法是教育。救国须改造中国,改造中国须改造人,这是总方针。”他又说:“欲强中国责任谁归?曰端赖一班新少年。然则少年自处应如何乎?曰尽心为学,以备将来之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者才是大先生。

“得其大者”,心怀国,是身份认同,又是灵魂之所在,教师心怀祖国,才能培养心怀祖国的学生,中华民族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大先生不只是民族的背影,又是民族的正面,我们看到大先生的背影和正面,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兼其小”,小者,个人也。每个人都是属于祖国的,有祖国才有我们自己,祖国富强,我们才会过上好日子。“大者”“小者”,亦即是“大我”与“小我”,“小我”要融入“大我”,每一个“小我”为“大我”强大而贡献一己之力,也许微薄,却绵亘不断,因此不可或缺。

于漪就是心怀国之大者,“在教室里,两只肩膀,一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生命为祖国而歌唱,生命为祖国而澎湃的教师,即心怀国之大者是永远的大先生,中华民族永远铭记他。

其四,社会学视角:大先生是有良知、有担当的知识分子

教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定有知识,但有知识的不一定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要超越对自己的职业或艺术流派的偏爱和专注,关注真理、正义和时代趣味这些全球性问题。他们有社会的良心、有社会责任感,常处在创造性的紧张状态之中。

我们要努力成为知识分子,而不是我就是知识分子。有良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是知识分子最为本质的特征。真正的知识分子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关心社会的进步,关心国家的繁荣富强,关心民族的振兴,关心人类的和平。

当社会上发生一些有悖于人民权益的事,他们会敏锐地捕捉到,客观而公正地深入剖析,勇敢地站出来做一个发声者;当发生一些有悖于教育规律的现象,他们会毫不留情地质疑、批评,呼吁回归教育本质,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当教育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刻,他们会站在国家立场,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献策奉献,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当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好经验、好典型时,他们会由衷地肯定、表扬、推介,又中肯地提出积极的建议,期盼做得更好。

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仅会解构,更会建构;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仅会批判,更会指引正确的方向。他们是大先生。

中国文化传统中,早就有关于“做学问要有良心”命题的论述,王阳明鲜明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他说,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形成了中国传统“善端生长论”的高潮。最近有学者据此提出了“教育即良知生长”的观点,这一观点极有见地。“教育即良知生长”,自然要求教师首先要生长自己的良知,进而以自己的良知促进学生良知的生长。可见,关于知识分子的良心命题,不只是来自国外,也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中,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重要学说。

大先生应当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这一命题,也衍生出另一个命题:大先生首先是道德教师。道德教师以道德的方式,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有机融入道德教育,其前提是,首先有道德。致良知——有道德——知识分子,为大先生的伦理人格划出了最关键的连接线,形成最完美的圆形。这一美丽的线条会在课堂、在操场、在实验室,在校外、在野外、在场馆闪现,滋润学生的心灵。

其五,儿童学视角:大先生是作为教师的大儿童

陶行知是大先生,因为他“人生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大事就是为了儿童的发展,这一颗心就是纯粹的童心。

陈鹤琴是大先生,因为他“一切为了儿童”,是“大麦田”的守望者,守望是是儿童成长的田野。

斯霞是大先生,因为她倡导“童心母爱”,是“我还爱得很不够”的育苗人,爱儿童是她神圣的天性。

李吉林是大先生,因为她说自己是“长大的儿童”,在她心目中儿童是最真实、最丰富、最生动的情境……

用大先生顾明远的话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儿童之爱是博大的无私之爱,发生的是真正的伟大的教育。

儿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保持儿童基质的同时,儿童又具有发展性,尤其是进入新时代,面对着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儿童发展处在新阶段,面临着诸多新使命、新要求。

同时,儿童又面对着新文化的激荡和撞击,显现出发展的新变化,产生新特点,我们对儿童应当有新认识、新发现,对儿童发展应当有新思路、新举措。

当代的儿童更具个性、追求自由,但以个人为中心的倾向比较突出;他们与社会的距离正在逐步消弭,越来越融入社会生活,但社会责任担当的意识与能力比较薄弱;他们追求生活的享受,但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不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现象比较突出;他们吸纳多元文化,心胸开放,但价值澄清、选择能力不足,甚至有时会产生价值迷惑……这些新特点,需要我们深入、具体的研究,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科学、适宜的方法去解决。

大先生是作为教师的大儿童,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儿童总要教育、引领,也需要批评以至矫正,教师的责任与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席,要在新视角下,用专业的方式加强儿童研究,大先生要成为新时代优秀的儿童研究者,用实践与理论创建中国风格的新儿童学。

其六,统整的视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多重视域应当融合,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统合,产生视域融合,让多重视域更有整体性。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要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根本问题,三个根本问题内蕴含着第四个根本问题:谁来培养人。毋庸置疑,根本任务历史地落在教师的肩头。

因此,新时代大先生,是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的中国好教师,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是新时代大先生的特质,也是大先生的时代特征,大先生之“大”的内涵也因此发生变化,更丰富,也更深刻。新时代大先生,用立德树人来统领,诸多视角得以提升,闪耀时代的光彩。

大先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自觉实践、深入探索、科学研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为他们创设了专业发展更广阔的时空结构,提供了更宏大的平台。

立德树人绝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而且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立德首先立师德,育人先育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立德树人光照耀下,尤显崇高,也尤显重大与急迫。师德是立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已经涵盖了大德、公德与私德,涵盖了中华文化所规定和倡导的美德。

大先生,立德的明师,要率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师虽不是圣人,但在立德上、精神上需要“再圣化”。大先生是做人的示范,是学生学习的楷模,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深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发扬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做一个永远爱国者、终身学习者、育人的能者、智慧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育己是育人的前提,育己在于胜己,胜人者为英,胜己者为雄。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理想、品格、能力,担当起中国梦实现的时代重任。这就是大先生崇高的使命、终身的追求,在立德、立功、立言中唱响新时代教师之歌。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姜玥

010-82296739(康老师)

上一篇: 《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在京发布
下一篇: 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