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马原是每个大学生通往毕业证的必由之路,但网络上似乎还很缺乏马原复习的资源以及考题的有效整理。笔者这学期在备考马原阶段参考并整理了北京大学十余年来的往年题,所用教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往年题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现实存在着的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理论意义: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也有两方面的含义: 真理与谬误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 体现了唯物主义、 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二者在本质上统一,但在表现形式上不同: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的具体表现。 新事物与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相反,群众史观认为历史的创造者不是个别英雄,而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商品拜物教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通过商品的运动、 价值的运动、 货币的运动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这使商品生产者认为商品、 价值乃至货币似乎是物的自然属性, 而这种所谓的自然属性又似乎具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性, 商品生产者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是听凭商品、 价值、 货币运动的摆布, 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马克思称之为 “商品拜物教" 。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当复杂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和简单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相交换时, 商品的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也就是说,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 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无人工厂”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基于此,提出资本主义商品价值构成公式:W =c+v+m. 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解释了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用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者的可变资本相比,即m' = \frac{m}{v}。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的有机构成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工资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利润与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垄断垄断的形成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方式: 垄断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这是因为: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相比于自由竞争的新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自由竞争垄断
竞争目的
获取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竞争手段
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
除了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之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
竞争范围
主要在经济领域、国内市场上进行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之外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指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 垄断资本主义的5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影响: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发表评论